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作为洛阳城里的一名捕快,郭巴的生活还是挺美滋滋的,平时配上刀去辖区里逛几圈,收收泼皮的孝敬,欺负欺负摆摊的小贩。高兴了给他们一个笑脸,不高兴了去尼玛的。早上到点报个到,下午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领着公家的几斗米,想出力就出力,不想出力就拉倒,世上哪里去找这闲适自在的好事。
郭巴常对人别人说这位置给他个洛阳令他也不换,别人就笑话他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郭巴便梗着脖子。“你们懂什么,天子脚下的地方官最难当。皇亲国戚遍地走,三公九卿不如鸡。上次我带着人抄了青楼,跳窗摔断腿的十多个,有七八个是大官。令老爷在咱们面前是天爷,可在洛阳地界里只能算个小芝麻,夹着尾巴做人。哪件事情稍微没有掂量清了,就可能得罪了一路天神。要是运气不好碰到了恶煞,那可就不光是官位了,脑袋都可能搬家。”
“说的这般清楚,好像你当过洛阳令似的。”
“怎么?不当过就不能说吗?你敢说不是这个理?”
“人家再夹着尾巴做官,人家也是洛阳令,是你的天老爷,我就不信令老爷放个屁你敢不接着。”
郭巴被人说的穷了词,急赤白脸的一顿划拉,把围观看热闹的都赶跑了。
众人哄笑着四散而开。
以后闲来无事聊起这一、段,好事者多会配以哈哈大笑的动作,一边嘲弄郭巴的酸葡萄心理,一边给他取了个“令不换”的外号。
今天的“令不换”遇到了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情。老太太把门锁死了,郭巴喊破了嗓子老太太也不开。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洛阳城的端午庆典说起。
话说洛阳城出现踩踏事件后,参与端午庆典的百姓死者数十,伤者无数。遭受不幸的百姓愤怒不已,纷纷要求朝廷调查这次事件的起因,惩办罪魁祸首,还百姓一个公道。天子脚下民声鼎沸,不少的士人豪强也加入了请愿之中。朝廷为了平息民愤,便下诏洛阳令郭珍全力侦办此事,尽快缉拿真凶,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诏书下到洛阳令衙门,郭珍将此事交给了心腹功曹刘比,刘比又层层下发,差事最后落到了郭巴头上。
查这种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麻烦。无非是一张大网撒下去,捞起几条小鱼来。运气好的排查不了几个就能找到真凶,运气不好的经年累月也可能没个结果。
郭巴去了洛阳的几个医馆,调出了端午节后到医馆治疗跌打损伤的所有患者的资料,拿着这些资料挨家挨户的转。
一连三天,事情毫无进展。
排查到的人说的基本都差不多,都是自己正好好的干什么呢,突然听到了远处的隆隆声,下一刻便有数不清的人向着他们涌了过来。他们惊慌失措,不由的四处乱跑,或者被推到了,或者被绊倒了,或者腿脚不灵便自己摔倒了,或者凑热闹看见别人倒了自己跟着也倒了,之后便是无数骂着“晁妮马”的人从他们身上奔腾而过。
“就这个?”
对面无一例外的点点头。
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有啊。
第四天,调查终于有了转机。一个老太太声称当时她处在事发的第一现场,看到了一头驴向人群冲了过来。
郭巴泪流满面,这么多天来终于能听到除了人以外的其他动物了。
“之后怎么样了?”
老太太戳着太阳穴想了许久,突然像是回忆起了什么,手指不由的点着对面的郭巴等公差。“那个驴呀……”
郭巴下意识的偏了偏身体,不让老太太指到他。
他可不想录个口供还被人身攻击。
屋外突然一阵闪耀,之后便传来了“混隆隆”的声音。
老太太停止了“指人为驴”,看着外面阴暗的天空以及呼啸而来的狂风。
“打雷了,下雨了,我要收衣服了。”
说罢一个人便冲向了屋外。
公差们傻了眼,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由的看向他们的带头人郭巴。
“愣着干什么,帮老太太收衣服呀。”
公差们领了命,向着已经开始落雨点的屋外冲了出去。
郭巴正打算向外面走,不经意间看到了书记官和他的几个随从竟然还站着。
“你们不帮忙吗?”
书记官刷一声展开折扇,扇出来的风将鬓角吹起,一只手背在身后,侧视四十五度,不疾不徐道:“子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郭巴一个没站稳差点摔出去。“这哪儿来的危墙,只是下了一点雨。”
书记官又侧视另一面的四十五度。“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淋一点雨也要不了你的命。”
“子曰……”
“打住。”郭巴急忙伸手道:“你心里曰吧,我没时间和你废话了。”
郭巴还没有冲出屋外,却和一个抱衣服的公差撞了个满怀,原来乘着两人扯淡的功夫,外面的众人已经把衣服收拾干净了。
郭巴急忙起身把衣服捡起来,不过衣服终究是落了地,下面的几件已经沾满了泥土,只能重洗。
老太太抱着衣服一阵埋怨。“你不收衣服老太婆就不说了,可你干嘛螃蟹似的在这里横着。”
“我……”郭巴百口莫辩。
看到刚才对自己吆五喝六的家伙出丑,书记官心里十分的快意,此时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时。
“郭兄训斥在下没出去收拾衣服,义正言辞的圣人嘴脸实在令在下汗颜。郭兄可听说过一个叫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语。”
说罢书记官一摇扇子,面现嘲弄之色,一副诸葛亮骂王朗“有何面目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的样子。
书记官身后的随从职业捧哏出身,非常善于烘托气氛。书记官刚说完成语二字便哈哈大笑起来,既让此刻嘲讽郭巴的效果达到了极致,也断绝了郭巴马上驳斥自家少爷的可能。
郭巴粗人一个,本就不善于口辩,被书记官的随从笑声打断,更是脑子里断了档,站在那里只能任凭对方取笑。
随从的肺活量极大,不间断的笑了几乎三分钟才深吸一口气停下,有几个还因为缺氧眼红脖子粗的咳嗦起来。郭巴气呼呼的坐下,决定不和这些家伙一般见识,当然也见识不过人家。
“老人家继续说吧。”
“老太婆说到哪里了?”老太太忙乎了一阵早把一切都忘了。
“看到了一头驴。”
“对,一头驴。”老太太又不由自主的向着郭巴晃手指。
郭巴脸色一黑。这真不是个好习惯啊。
“那头驴呀……”
“等等。”书记官打断了两人的交谈。
老太太的房顶漏水了,水滴正好滴在了书记官面前的竹简上,这卷沾了水的竹简无法再书写。
“可拿着备用的书简?”
“拿着呢。”随从急忙从背囊中拿出一卷新书简,铺到书记官面前。
“莫慌。”书记官不慌不忙的收起竹简,起身在地上转悠。确定这处不会漏雨,方才让随从把席子铺到此处。然后拢袖收袍,缓缓跪坐于地,轻声将竹简铺开,待随从将砚台捧过来,提笔沾上浓浓的墨汁。
公差们立于一旁,呆看着书记官不急不缓的将这一套动作表演完毕。
“你们看在下干什么?继续呀。”
郭巴一个机灵,回过神来。“老太太你继续说。”
“老太婆说到哪里来着?”
“一头……”郭巴灵光一闪,起身来来到了老太太身边,令老太太的正面只剩下了书记官。
老太太向着书记官点起了手指。“那头驴啊……”
果然!郭巴心中大定,庆幸于自己刚才有所准备。
吱溜一声响,房顶如同有小孩子撒尿一般,一股雨水直直的流进了屋里的一个面袋子里。
“哎呦我的面。”老太太一声惊呼,也顾不得回忆什么驴了,颤颤巍巍的来到面袋子前,把面袋子挪了个地方。然而房顶漏雨的地方越来越多,地上已经积了一地的水。老太太为了防止自己的面湿了,只好费力的提在手里,扫视了一下屋子,希望找个高的地方把面袋子放上去。
可惜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个理想的地方,老太太急的抓耳挠腮,不知该如何是好。
郭巴看不下去了,一把抢过老太太手里的面,扔到了一个公差怀里。“抱着。”
“这要抱到什么时候……”那个公差低声嘀咕。
“你抱不动了就换别人,轮着抱。”
雨越下越大,屋里漏雨的地方越来越多,所有能坐的地方都遭了殃,众人只好都站起来。老太太有了使用免费劳力的经验,趁机组织起公差拿着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放上一个,防止再把屋里的其他东西弄湿。
书记官也把自己的东西收拾起来,随从竟然还有人拿着胡床,展开来让书记官坐着。还有随从拿出了伞,在屋里撑开为公子挡住有可能落下来的雨水。
这么昏头昏脑的忙乎了一阵,雨终于慢慢的停了。由于房屋的独特构造,外面的雨已经停了一段时间,屋里面还在下小雨。一行人便走到外面避雨。
眼见得天已经快黑了,再问下去只怕要遇上宵禁。郭巴只好带着手下走了,预备着明天再来问询。
书记官没有去府衙里报答,直接带着随从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