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辽王朝 / 第一回 续前缘神仙成眷属 遂夙愿圣僧兴部

第一回 续前缘神仙成眷属 遂夙愿圣僧兴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的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克什克腾,这里不仅水草肥美,而且风光独特,山山水水到处都蕴含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相传当年孙大圣大闹天宫,砸得凌霄大乱、地覆天翻。那些尚未炼成的丹料和熊熊炉火,倾泄到这块土地之上,变成了一座座红色的山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焕发出一种奇异的神采;那些天宫御宴上的美味佳肴,掉到人间竟然落地生根,成长为一片茂密的松林,如同镶在绿色草原上的一块墨玉,透露出一股迷人的魅力;而那些还没有开封的琼浆玉液,摔下来则化作千条小溪,从平地松林中汩汩流出,又逐渐汇合到一起,形成了一条玉带一般的长河,奔腾欢快地流向东方。它就是草原上有名的西拉木伦河,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就在那片平地松林的旁边,在那三条溪流的汇合处,也就是在今天西拉木伦河的源头之上,曾经有一座用树枝围成的小院。小院里有三间用茅草搭成的房屋,房屋里住着一位美丽清纯的少女。她那洁白的衣裙像天上的云朵,她那飘逸的长发如墨染的飞瀑,她那俊秀的容颜似三月的桃花,她那明亮的眼睛若清澈的秋水。她就是这块土地上惟一的主人,也是这天堂草原的守护之神——天女。天女准备出行,一时和风荡漾。蜂蝶为之起舞,百鸟为之歌唱。而那些往来奔跑的牛马,则像是一队队欢送的人群。
  一架牛车就停在草屋之前,车上装载的都是她的衣物和用具。那头硕大的青牛是她多年的伙伴,见她出来时高兴得仰天长叫,好像是与松林边的生灵们告别。由此引来上百只苍鹰在头顶上盘旋,几十只仙鹤在茅屋边起舞。天女挥挥手,打了一声好听的口哨,似乎是向这些朋友们表示感谢。然后牵着青牛,向着河水流去的方向,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满怀憧憬地向前走去。
  眺望着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伴随着脚下奔流不息的河水,天女的表情虽然仍旧像蓝天一样平静,但她的心底却掀起了惊涛骇浪。她的思绪就像天空的彩云,不断地向她的眼前飞来,又不断地向她的身后逝去,但却非常地清晰和完整。
  她本是千朵莲花山中一只修行多年的白鹤,多年来一直是自由自在地到处翱翔。由于是近水楼台,她常去五龙观中听道士讲经说法,年深日久,悟得真谛,脱胎换骨,修成人形。一日太上老君来观中布道,她混在人群中去听讲,居然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被太上老君慧眼发现,不但未加责罚,而且顿生怜爱,破例地收她为身边弟子。数年之后,又带她飞升到兜率天宫,委任为牵牛道姑,赐法名为玄羽天女。至此她一步登天,成为上仙,而且一待就是多年。
  做个牵牛道姑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太上老君的这头坐骑侍奉好。牛饿了她要给喂料,牛渴了她要给饮水,牛睡了她要看护好,牛脏了她要给洗澡。牛驮着老君出行,她也要一路相随。初来乍到的时候,觉得啥都很新鲜,她干得很起劲儿,感到这活儿虽然单调,但却比那些煽风点火的道童强多了。可是日子一长,就觉得枯燥寂寞、乏味无比。虽然说上天当了神仙,还不如在下界逍遥快活。天天就守着一头青牛,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她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牵着青牛出去走走。她要看一看外边的天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由于天女常去河边蹓青牛,她由此结识了不少巡天神将。其中有一个叫作靬琢的少年,生得身高九尺,腰杆笔直,鼻如悬胆,目似朗星,眉心中一颗红痣,两鬓边长发飘飘,显得十分英俊挺拔;身穿白袍,外披银甲,坐骑白马,手提银枪,背后一张弓,胯旁一壶箭,看着极其威武雄壮。天女初次见到他,就感到似曾相识,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会过面。尤其是他那双眼睛,深遂睿智,让她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后来认识的时间长了,天女才知道,他来自下界关东,本是辽河中的一条小龙。因为是同乡,两个人接触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近,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一天若不见面,就有种如隔三秋的感觉,他俩互相都很想很想。
  一日他俩又在河边相会,天女对靬琢说:“我在人间的时候向往天堂,觉得一定什么都好。可是到了这里以后,才觉得清寂难耐、乏味无比,远不及在我的家乡千朵莲花山哪!”
  靬琢凝视着天女的眼睛,深有同感地说:“谁说不是呢?像我们这些巡天神将,早晨要‘点卯’,晚上要‘申报’,天天在这天河旁巡逻,终日监视这些恶龙水怪。东游不得,西转不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什么意思呢?啥时候有个头哇?这里就像一座巨大的囚笼,我早就待够了!”
  天女听完靬琢的话,不禁脱口而出:“那不如我俩回故乡去吧!那才是真正的天堂啊!”
  “那太好了!”靬琢赞同地说,“若是能与你朝夕相守,哪怕是过一天那样的日子,我也知足啦!”
  天女说:“是真的吗?你可不要后悔!私自下凡,那可是要犯天条、定大罪的!说不定故乡回不去,还会把我们打入地狱呢!你可要仔仔细细地想好!”
  靬琢拉着天女的双手,目光坚定地说:“不用再想了!我已经下定了决心,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哪怕天塌地陷、海枯石烂、粉身碎骨、化作灰尘,也绝不动摇!”说完他俩四目相对,凝视良久,双手都紧紧地握住对方,眼睛中都噙满了激动的泪水,好像永远都不想再分开。
  不久,一日天女趁老君不在天宫,青牛又吃饱喝足睡熟之机,悄悄溜出来与靬琢相会。他俩正在河边卿卿我我之际,祸事突然来临。原来那头青牛一觉睡醒,不见了天女,便擅自咬开缰绳,偷偷溜进丹房,偷吃了老君的二百一十九粒金丹。然后又发疯一般地向凌霄宝殿冲去,幸好被路过的托塔天王擒住,才未酿成大祸。老君闻之勃然大怒:“汝本珍禽异类,难得修成人形,为师见汝慧根很深,才带汝一步登天。如此贪懒耍滑,怎在天堂为仙?也是汝该有这段磨难,那就顺其自然,带青牛下凡去吧!”说罢一抖拂尘,将青牛和天女一齐打落人间。
  天女只觉得眼前白光一闪,浑身一阵剧痛,接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到她醒来的时候,才发觉是落到了一块沙滩之上。她挣扎着坐起身来,举目四望,满眼都是无边的荒漠,到处都是石头和沙砾,别说食物和水了,连棵花草树木都看不见。只有那头闯祸的青牛,仍然喘着粗气,神情沮丧地陪在她的身边。天空中火辣辣的太阳晒着,地面上滚烫烫的沙石烤着,她感到自己口干舌燥,五内俱焚。她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再也见不到靬琢的面了,心中便像刀扎一样地疼痛。
  也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天女感觉自己变成了一片枯叶,即将落入熊熊火堆的时候,昏迷中她突然感到有股香风吹过,随之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清凉,接着是甜蜜的甘露不断地注入她的身体,使她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她高兴地睁开双眼,看到彩云上伫立着一位女神,周围簇拥着众多的仙女,那女神正慈爱地向着她微笑。她认得那是龙山圣母,一定是圣母垂怜救了她的性命,她连忙跪起向圣母叩头行礼。圣母降下云头,慈爱地向前扶起她,并把她和青牛带到克什克腾草原,微笑着对她说道:“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不要灰心丧气,要坚强地活下去,这也许是你的一段缘分。你既然来到这华夏的土地上,就是我的子孙,我会眷顾你的。你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吧!做这块草原的守护神。只要耐心等待,奇缘自会到来!”说完转身离去。从此天女与青牛为伴,在这平地松林边筑起茅屋,一待又是数年。
  昨夜天女刚刚入睡,龙山圣母突然托梦给她,告诉她说:“你的缘分到了!明日早起以后,你就顺着饶乐水的源头(饶乐水即今西拉木伦河),一直往东走,到达两河交汇的神山之下,就会见到你的昼思夜想之人,实现你多年以来的心愿!”说完转身而去。天女欣喜万分,醒来却知是梦,但她对梦境深信不疑。因为圣母所说过的话,每一句她都听得清清楚楚。而梦中所见到的那座神山,她也历历在目,似曾相识。因此天女今天才早早起来,沐浴更衣,告别茅屋和平地松林,按照圣母指给她的方向,一直向东方走去。
  天女饿了吃些干粮,渴了喝口河水,累了上车小憩,困了停下入眠。苍鹰帮她探路,飞鸟伴她远行,河水为她欢歌,鱼儿给她鼓劲。六六三十六天以后,她来到了梦中看到的地方。一座青翠的峰峦兀然而立,如同一块巨大的宝石,生发出墨绿色的光彩。向北望去,连绵的群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遮挡住北来的寒流,使得这河边草原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而西南方向,从七老图山发源的土河之水(土河即今老哈河),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奔腾咆哮,与西来的饶乐水激流汇聚在一起,冲积出一块色彩斑斓的绿洲,然后平缓地向东流去。
  “对了!就是这里!北面就是神山,前面就是潢河,和梦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天女停下她的牛车,环顾一下四周。就在她抬头西望的一霎那,突然发现一个白衣白甲的雄壮少年,正骑着白马、提着银枪,沿着土河顺流而下,而且越来越近。那英俊的面颊,魁伟的身姿,她再也熟悉不过了。那是她的靬琢!让她昼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心上人!
  与此同时,顺流而下的靬琢也看到了她,那位立在青牛身边的白衣少女。那鲜花一般的容貌、白桦一样的身材,正是他心中的女神——天女,他朝思暮想的生命中的太阳,他愿意终生相守的伴侣。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飞马向前,四只手立刻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工夫,时间和空间仿佛都凝固了。神山下,大河边,草地上,绿荫旁,风儿不再刮了,云朵不再飘,连各种生灵们都停止了呼叫,草原上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青牛和白马在轻轻地吃草,时光与河水在静静地流淌。他们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四目相对,默默无言,好像在用眼神和心灵在交流。使得初升的太阳都感到莫名其妙,只是傻傻地看着他俩,为两个人的躯体镀上一层桔黄;使得空中的苍鹰来回盘旋,上下飞舞,一个劲儿地在两个人的头顶上翱翔,似乎想从中发现点什么;只有那河里的鱼儿仿佛心知肚明,时不时地蹿出水面,由此表示它们的好奇与祝贺。
  天女与靬琢注视良久,然后两个人几乎同时说出:“你是靬琢!”“你是天女!”“你怎么会在这儿?”“你终于来了!”说完又不约而同地抱住对方的双臂使劲摇晃,一齐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天女拉着靬琢的双手,面对面地坐在牛车上,满怀深情地说:“是龙山圣母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是你的话语给了我生存下去的勇气。我相信你会不负前言,一定会到人间来找我的。我特别相信缘,不然怎么会在天宫遇见了你?因此我在平地松林一住多年,整日与牛马和飞禽为伍,天天数星星、盼月亮,憧憬着和你相聚的日子。这一天终于来了,我再苦再累也值了!快说说,你是怎么也来到了人间?而且隔了这么多年哪?”
  靬琢满怀感激的神情,向天女讲述了他的故事:
  “那天事发以后,老君立即禀告了玉帝。玉帝十分生气,以玩忽职守、触犯天条的大罪,命令把我绑缚南天门候斩。那时候我已经完全绝望了,但是我无怨无悔,只盼望能在临死之前再见上你一面,后来才知道你和青牛已经被贬下凡尘。
  “也许我俩缘分未尽,我不该去死。恰好那天西方佛祖来天宫做客,得知情由后对玉帝说:‘吾将弘大法于东方,拯万民于水火,须在东土传经布教,以此来教化人心,劝众生皈依圣境。但东土圣教尚未传开,经典极其缺乏,需指派高僧并携金经前往。奈因山高路远,无比艰辛,人间凡马恐难当此任。吾看这名神将可否不杀,让他牵着他的白马,为佛门取经送卷,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功德?’玉帝听后,慨然应允,但是仍旧狠狠地说:‘只是太便宜这个孽障了!’
  “于是我被玉帝释放,跟随西天佛祖到达天竺,大月氏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早已等在那里了。奉佛祖法旨,我牵着白马驮上佛经,在前方引路,伴随着两位高僧从舍卫国灵音寺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几乎九死一生,历时一年零九个月,才回到咱们的东土家乡——中华帝国。此时正是大汉王朝执政,两位高僧到洛阳去拜见汉明帝刘庄,传达佛祖的旨意。明帝大喜,钦命二僧在洛阳建造白马寺,以旌表此番取经之功。两位高僧就在那里翻译经卷、设座收徒、讲经弘法。而我则骑着白马来到普陀山,按照佛祖的旨意,当面向观世音菩萨复命。
  “观世音菩萨笑着对我说:‘汝原本就是天堂的神将,只因犯了过失才被治罪。如今牵着白马取经归来,可谓立下大功一件。佛祖已同玉帝讲好,不再贬你到人间去了,就留在普陀山,做个护法神将如何?不强似你在辽河打鱼摸虾、做条小龙?’
  “我听了以后,赶忙给菩萨叩头行礼说:‘靬琢因感佛祖救命之恩,才答应去天竺取经的,不然我的灵魂早就下凡去了。只要能让我回到人间,去寻找我心中的女神——天女,并与之终生相守,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末将斗胆请菩萨成全!’说罢叩头滴血,流泪不止。菩萨见我真诚,告诉我说:‘这样也好!这也是你的一段尘缘,早晚要了,不过最终还是要到南海来的。明日你就顺着七老图山土河的源头往下走,到与饶乐水的汇流之处,就会看到北面有一座神山,南面有一片绿洲,到那里就会看见天女和她的青牛了。阿弥陀佛,祝你们两位好运!’菩萨说完,向紫竹林那边去了。
  “我骑着白马离开了普陀山,按照菩萨指给我的路线走,果然从很远就仿佛闻到了你的发香,听到了青牛在长叫。不一会儿,我就看见了你的身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是多么幸运的人啊!”
  靬琢说到这里,十分激动,他是一边流着泪,一边说完这番话的,这让天女的眼睛里也噙满了幸福的泪水。她感谢他的执着,他佩服她的真诚。两个人四目相对,情意绵绵,贴心的话语像流淌的河水,倾之不断、诉之不完。太阳从升起到落下,星辰从落下又升起。他们俩相依相偎,就坐在河边的青牛车上,畅谈了三天三夜,感到如同幸福地度过了一万年。到第四天早霞升起的时候,他们俩走下牛车,手挽着手跪在草地上,向太阳神表达他们爱的誓言。
  此时旭日东升,朝霞似锦,东半边天空一片火红。龙山圣母带着九只凤凰驾着彩云飞来,向他俩表示祝贺并为之主婚。木叶山神赶来为他俩焚香做证,潢河水神上岸为他俩敬酒祈福。无数的仙鹤在高天上翱翔,发出欢快的鸣叫,好像在表示衷心的祝愿;上万只飞鸟在河边上盘旋,一起为他俩唱歌,给这个简单的婚礼增添了喜庆的色彩。他们俩一拜天地,二拜圣母,三拜山神、水神,四拜凤凰姐妹,五拜神山附近的亿万生灵。在大家共同的祝福声中,如愿以偿地结为夫妻,成为一对神仙伴侣。
  他们带着青牛和白马,在木叶山下结草为庐,插树为篱,开始营造自己的家园。他们在潢河边上开荒种地,在木叶山下栽柞养蚕,采集草籽饲养家禽,堆积牧草圈养牛马。靬琢经常进山打猎,成了草原上最好的猎手。野兽跑得再快,赶不上他的白马;鸟儿飞得再高,逃不过他的弓箭,因之每次出猎都收获累累。天女则成了草原上优秀的主妇,不仅能赶着青牛种田,还能够自己纺线织布。不但懂得如何饲养畜禽,而且认识许多治病的草药。特别是跟着太上老君炼过金丹,她还知道怎样采集矿石,如何开炉炼铁。他们夫妻俩打造出来的刀、剑、犁、铧等铁器,又坚硬又耐用,受到草原上广大牧民的热烈欢迎。夫妻俩又满腔热情,一副菩萨心肠,谁若是有什么为难之事,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因而邻近的部族都很敬重他们。因为他俩会打铁,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契丹”人。“契丹”意为坚硬的镔铁,久而久之,就逐渐被叫开了,成了他们这个家族的名字。
  靬琢和天女生育了八男八女,共有十六个孩子。男孩都像靬琢一样威武雄壮,又勤勤恳恳;女孩都像天女一样美丽贤淑,又朴素大方。男孩子长大以后,都陆续迎娶了慕容氏鲜卑人做妻子;女孩子成人以后,都先后找到了库莫奚男人做丈夫。这八个男孩以后又各立分支,自成体系,形成了以他们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一个部落。从此,靬琢和天女这个大家庭繁衍日众,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而又十分强大的部族。但因他们始终生活在今西拉木伦河一带,历史上称其为契丹族或“契丹八部”。
  靬琢和天女活到一百岁以后,突然在一个中秋之夜飞升成仙,据说双双到普陀山,做了观世音菩萨的护法神将,青牛和白马也随之前往。他们的后人为了纪念先祖的功德,在木叶山上修建了始祖庙,在庙堂内供奉有靬琢和天女的神像。因为靬琢的神像是龙头人身,故而被后人们尊称为“奇首可汗”。天女的神像是人头凤羽,所以被后人们尊称为“凤羽可敦”。“可汗”意为部族之王,而“可敦”则是王后的意思。后人们还把先祖用过的兵刃和器具供奉起来,派人专门看护。同时还把先祖靬琢从天竺带回来的一尊玉佛,密藏于神庙旁边的塔顶之上。他们是期望先祖的福德永远保佑契丹,让佛光永远普照草原。
  至此,契丹部族就在这里,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过着亦农亦猎、相对平静的生活。他们每个部落的首领都是公推众选,内部皆称为“大人”,外部皆呼之为酋长。八个部落的酋长再公推众选整个部族的联盟长,内部称之为可汗,朝廷往往封之为都督。各部落各联盟的公推众选,都是每三年进行一次,多少年延袭下来,始终平安无事。
  但是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军北征乌桓,大败蹋顿单于于白狼城(今辽宁喀左),借机强迫迁徙各部族远离家乡,分散游牧,以利于他们的统治。契丹人无奈离开木叶神山,流落到河北、山西一带的长城脚下,后来又逐渐在军都陉北(今河北平泉)聚集起来。慕容氏建立燕国以后,契丹人一直是燕国的附属和友好邻邦。
  因为当年契丹和库莫奚两个部族曾经归附过燕国,在拓跋氏鲜卑人建立北魏、统一北方以后,立即对契丹人进行了野蛮的报复。他们不仅把契丹部族强行驱散,而且还让男女老幼全部沦为他们的奴隶。契丹人受尽了种种欺压和凌辱,许多人因为不堪忍受非人的折磨,逃跑被抓回而被立即处死。九岁的迭剌部后人耶律迭剌,侥幸从云州(山西大同)逃脱,一路乞讨来到了河南嵩山。
  迭剌走进嵩山寺,从种菜的小沙弥当起,后来拜天竺高僧摩吉方丈为师,在此一待就是三十多年。迭剌在这里不仅长了许多见识,还学到了一身超凡的武功,成为寺院里的武僧部知事,法号印光。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迭剌受恩师摩吉之托,带着燃灯古佛的真身舍利和佛宝鎏金禅杖,风尘仆仆地回到故乡,来到木叶山下和潢河岸边。但这里已被匈奴人狼德部占领,族人们不知被撵到哪里去了。迭剌带着两名弟子跋山涉水,多次去陉北和长城脚下,劝族人们回到故乡,和他一起重建家园。
  不久,迭剌率领族中百余名壮士直赴狼德部大营,向他们说明来意,请求允许族人们回归故里、再居神山,遭到狼德部首领刘黑虎的严词拒绝。刘黑虎冷笑着说:“这里是契丹故地不假,但朝廷已经把它划给了我们,岂容尔等说来就来、说回就回?真是天大的笑话!”
  迭剌平静地说:“我既然敢带人来此,就必须把事情办妥。即或血溅神山,也当在所不惜!”
  刘黑虎听后轻蔑地说:“嘿、嘿!看不出来,就你们这百八十人,想在这里动武?看你们一个个衣衫褴褛的样子,满脸菜色的面容,我还真不忍心伤害你们。这样吧!你们的神庙中不是有‘镇庙三宝’吗?这些年来也没有人能够拿得起来,如果你能成功,我就返回漠西,把神山还给你们。怎么样?敢试试吗?”
  迭剌闻听心中一喜,微笑着说:“此话当真?你可不要反悔!”
  刘黑虎眼睛一瞪,拍着胸脯说:“这是什么话?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自当说一不二、出言如山,岂能说完不算、出尔反尔?那不成为猪狗了吗?不过这些年来都没有人成功。你若成功,我刘黑虎佩服你是个英雄,立马率众走人。如若不行,不要废话,别在我这里吹牛皮、吓唬人!你当我是个孩子吗?”
  迭剌微笑着说:“我的酋长大人,你就瞧好吧!”
  族人们随着迭剌一齐来到祖庙之前,只见殿堂依旧,神像巍然,汉白玉石碑傲然矗立,十三层佛塔直入云天,不禁感到十分诧异。守庙老人迭扎撒剌告诉大家:“部族被迫迁走以后,不断有人来拆庙毁墙、砍树挖砖,企图抢走庙中珍宝。但是等他们刚刚动手,不是被飓风刮走,就是被乱石砸伤,一个得逞的也没有。有一年官军来了大队人马,说是奉了皇帝的旨意,要推倒宝塔,取走玉佛。不料山门刚被砸开,那些人还没有完全走进院子,就听得天空中突然一声炸雷,一个大火球子从天而降,立时把领头的那个将官劈死。接着狂风暴雨、冰雹雪块从四面八方飞来,打得这些官军鼻青脸肿、鬼哭狼嚎,吓得一溜烟就跑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来骚扰。”
  迭剌与族人们闻之高兴万分、敬畏不已,纷纷跪下身来,咣、咣、咣,一连三个响头,一齐说道:“先祖神灵护佑,族人必能平安!感承大恩大德,一定重建家园!”说完一齐走进院内。
  这始祖庙三宝乃是古藤雕弓、蝌蚪石狮和天竺玉佛,传说皆为当年两位始祖亲奉之物,并在玉碑上勒文相嘱,后代子孙谁若能拉开祖传硬弓、举起蝌蚪石狮和取下天竺玉佛,谁就是当然的部族之王。但是多年来尽管有许多人试过,却没有一个完全成功的,所以契丹部落联盟的可汗一直是公推众选。
  那张古藤雕弓就挂在庙堂之上,旁边还放着数百枝长箭。传说当年始祖靬琢就是带着这张弓、这壶箭,走遍了克什克腾草原,赶走了所有的恶禽怪兽,使这里成为牧人们的天堂。如今这把雕弓历尽沧桑,看似老旧,却是神山上的古藤所制,是一张五百斤以上的硬弓。按照两位始祖留下来的规矩,射手要站在山门处把弓拉满,连发三箭,射中四百步以外的旗杆,才算成功。据说三国时期,大将张辽随曹操北征乌桓,曾到此三次拉开此弓,但发三箭均未射中,累得当场吐血昏倒。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还有人说燕王慕容垂曾经连发两箭射中,但没发第三箭,转身就走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此就再也没有人敢于问津。也曾经有贼徒盗匪打过神弓的主意,结果刚要伸手,那张神弓就化为巨蟒,当场就将两个贼徒咬死。吓得再也无人敢起歹心。
  迭剌走进祖庙以后,先拜始祖,再祭神山。他献上九炷长香,心中默默祈祷:“始祖在天,山神在上。如今部族遇难,颠沛流离。族人沦为奴隶,境遇似同牲畜。神山被人占领,神庙无人祭祀。凡我契丹子孙,无不痛心疾首,难受之极。今有始祖第九代孙迭剌及部分我族中人,欲重返神山,回归故里,光我祖宗大业,兴我契丹旺族。诚请始祖护佑、山神成全!”礼毕在众目睽睽之下,毅然拿起雕弓,搭上长箭,在山门外两腿叉开,将身站定。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认准目标,丹田叫劲,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嗖、嗖、嗖”连发三箭,均准确钉在旗杆之上,而且脸未红、气不喘,令族人们赞不绝口,让刘黑虎等人瞠目结舌。
  这始祖庙第二宝就是山门外那一对蝌蚪石狮。传说当年天女带领族人们采集矿石,在神山中避雨,忽见天空中电闪雷鸣,有两个巨大的火球燃烧着奔来,“扑哧、扑哧”两声,先后砸进松林旁边的草地里,留下两个很大的深坑。后来天女带着人挖出细看,发现这两块形状相似的石头,上面皆带有奇异的蝌蚪一样的斑纹。天女认得说来自于天堂,因之视为珍宝,与靬琢二人精雕细刻,琢成一对雄壮的石狮,安放在神山之下。希望它们永远镇守这块神奇的土地,保护这一方百姓永远平安幸福。
  迭剌与族人们怀着恭敬的心情驻足细看,见这对石狮造型精巧、雕功细腻、目光远眺、气势非凡。又见其基座上有始祖亲自勒铭相嘱,只要能双手举起石狮,并能够从山门前走到大殿,再从大殿走回山门,然后平稳地放回基座之上,就算成功。这每尊石狮皆是一千六百斤重,并且雄踞于基座之上,平常之人见了都望而生畏。据说天下许多武林高手慕名而来一试,全是败兴而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举得起来。刘黑虎等一群匈奴人见了,均投来鄙夷和嘲笑的目光。
  这时只见迭剌撩起长袍前襟,把它掖在腰间的丝带上,满脸微笑、信心百倍地走上前去。他以两手扳定石狮的底部,稍一用力,轻轻抱起,然后“嗨”的一声举过头顶,沿着山门中间的石道,步履稳健地向前走去。他走到大殿阶前,稍微停顿了一下,微笑着向始祖像行注目礼,这才转过身来回到山门之前,把石狮平稳地放回石座之上。在场的人们都看傻了,大家都对迭剌的神力惊叹不已,好久才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这始祖庙的第三宝,就是那尊天竺玉佛,如今就珍藏在始祖庙旁的宝塔之上。这尊玉佛据说是始祖靬琢去天竺取经,由西天佛祖亲手赠给他的,乃古今惟一的稀世之宝。为了安奉好这尊玉佛,两位始祖精心谋划,带领着子孙们在山下修建了一座宝塔。这座宝塔为十三层实心翘檐式建筑,每层都有一丈三尺高,六面皆雕有大小不同的佛像。据传当年修建宝塔的时候,先祖们使用的是“屯土法”。一层一层地把塔修起来,同时一层一层地把土屯上去,最后到竣工的时候,再一层一层地把土撤下来。由于塔是实心,全由巨大的石块砌就,里边根本没有通道。而塔的外边,不仅石壁又高又陡,根本无法攀爬,而且层与层之间还有翘起的飞檐,让人无法逾越。因此多少年来,尽管有无数的人对佛宝垂涎三尺,也因此摔死摔伤了众多的武林高手,但那尊玉佛仍然光芒四射、高踞塔顶,普照着这块天堂草原,让别有用心之人望塔兴叹。北魏皇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以后,曾命人采用“屯土法”盗取佛宝,但不是被飓风卷走,就是被暴雨冲毁,动工数次均没有成功。气得拓跋焘下令在全国灭佛,转而信道,结果最后因为服用金丹丧失理智,糊里糊塗地被宦官杀死。
  狼德部落首领刘黑虎望着迭剌嘿嘿冷笑,心想你迭剌果然有些力气,前两次算你成功,但这回靠的却是轻功,我看你怎么办?族人们仰望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宝塔,也均满腔疑虑、议论纷纷,不免都替迭剌捏一把汗。但迭剌心中有底,他在嵩山寺三十多年,跟着摩吉学习了多般武艺,最拿手的就是轻功,前两天他已来这里看过。这时只见他向众人点头一笑,对着祖庙再次叩头施礼,然后“噌”的一声跳起,如一只矫健的狸猫,转眼间就蹿到了宝塔的基座之上。接着手脚并用,如同壁虎,在陡立的石壁上斜向爬行。待到塔沿之下,又挺身一跃,连续两个空翻,稳稳落在第二层的塔檐之上。如此循环往复,不一会儿的工夫,迭剌已经攀到了塔顶。他伸出手去,取出那只藏在宝塔阁楼上的石匣,向众人挥手致意。然后数个空翻,如一只大鹰,“唰”地从天而降,轻轻地落在草地之上。众人观之无不拍掌叫绝,也令刘黑虎和他的部众们心服口服。
  刘黑虎见迭剌有这般神功,取自己性命易如反掌,就算部众们一齐上阵,也未见是契丹人的对手,因此二话没说,连夜率领族人离开神山,又回到漠西去了。契丹的族人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从四面八方纷纷归来,部族又逐渐壮大。不久,东魏丞相高洋废帝自立,建立北齐,为了巩固北方的统治,笼络关外各部胡人,册封迭剌为契丹部大都督,统领关内外契丹各部。一时八方来投、兵强马壮。迭剌把后迁回的族人都安置在天堂草原,让他们在克什克腾的“平地松林”附近定居下来。由于多年远离战乱,这里俨然成了契丹人的世外桃源。
  迭剌虽然返乡还俗,还当了契丹部落的大都督,但他时刻没有忘记师祖无竭和师父摩吉的教诲,念念不忘为贫苦的百姓解忧愁、做善事,因而倍受部族上下的尊重。他把两位大师的神像供奉在始祖庙中,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他把师父传给他的古佛舍利、鎏金禅杖封存在神山的古洞之中,用一块万吨巨石封住洞口。并亲手勒文相嘱,后世中若有人能移开巨石,打开洞口,即应安奉佛宝于浮屠,并为当然的部族之主。
  迭剌活到九十九岁去世。后代子孙尊其为神,把他的石像同始祖们供奉在一起。虽然世代香火旺盛,部族长久不衰,但是也未再出现像迭剌这样的高人。因此,各部落的酋长和联盟的可汗,一直延用祖制,公推众选。在契丹八部中,由于迭剌还俗后娶了慕容氏为妻,他这一支脉人丁兴旺,多年来一直以书剑传家,其谋略和武功在部族中首屈一指。因此平时保家护族、战时带兵打仗,始终是八部的军事首领。虽然未能连续被推选为可汗,但却一直担任“夷离堇”一职。“夷离堇”意为最高军事长官,是仅次于可汗的权力最大的人。迭剌部由此在契丹八部中最大最强,“夷离堇”这一职务,也历来由该部的酋长们世袭罔替。
  到隋唐时期,契丹部已经兵强马壮、威望素著,成为关外一个最为强悍的部族,其部落联盟的可汗先后被册封为“松漠都督”或契丹部大都督,总领关内外契丹部族事务。“松漠”即指克什克腾附近的平地松林,当时是契丹人的主要聚居地。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契丹人曾经出兵助阵、歼敌救驾,立下赫赫战功;唐玄宗李隆基后期平定“安史之乱”,契丹人也曾经做出过杰出贡献。著名的朔方军大将李光弼,就是契丹贵族。唐代中后期,契丹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在北方闻名遐迩。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