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以上关于梁山的事情,都是施耐庵老先生名著《水浒传》中说的。
施耐庵老先生书写的太好,再加上有着‘千古怪杰’之称的金圣叹一批注,影响就更大了,原本有一分的,变成十分了,以至于历史上真正的宋江倒不被人知晓,人们所晓得的全都是施耐庵老先生笔下的宋江。
对宋江这个人,金圣叹老先生就特别地反感。
金圣叹先生在点评水浒的第二十五回总论中,把宋江骂得体无完肤,并且拿他跟其余十位梁山好汉相比。
金圣叹老先生批注道:
鲁智深是阔达之人(阔人),宋江则是狭隘之人(狭人);
林冲是个下手狠辣的毒人,宋江则是个口蜜腹剑的甘人;
杨志是个正人君子(正人),宋江则是个心地不纯的驳杂之人(驳人);
柴进是个良人,宋江则是个歹人;
阮小七是个快语行快事的快人,宋江则是个厌人(厌人者,人恒厌之);
其后还有评价:李逵是真人宋江是假人,吴用是捷人宋江是呆人,花荣是雅人宋江是俗人,卢俊义是大人宋江是小人,石秀是警人宋江是钝人。
这一番点评下来,金圣叹把宋江贬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就是扔进垃圾堆里,都没有收破烂的来检。
金圣叹老先生对宋江的点评,笔者也深以为然。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宋江,究竟会是怎么样的?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远没有这么厉害;宋江靡下,也没有什么一百单八将。
关于宋江征剿方腊的事,似乎是有的,但规模远没有那么大。
最后擒获了方腊的,既不是鲁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还没有成名的南宋名将韩世忠。
据宋史记载,擒获方腊时,韩世忠尚是辛兴宗帐下的一名小校,随了辛兴宗去征讨方腊。
方腊抵挡官军不住,败退帮源峒中。
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矛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
当时,方腊正拥了妇人在寻欢作乐,被韩世忠格杀了数十人,擒的方腊出峒。
大将辛兴宗守在峒口,贪天功归己有,谎称方腊是他擒获的。
结果,韩世忠泼天的功劳,愣是落在了辛兴宗的头上。
那么,宋江征讨方腊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宋江勾结了三十六人横行齐、魏,也曾闹出了些动静,引起了朝廷关注,曾派兵去征讨,却没能胜了宋江和他靡下的三十六人。
时有大臣候蒙上书徽宗皇帝,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徽宗皇帝闻言,暗道,以毒攻毒,以寇制寇,妙计也!于是,心有所动。
由此可见,宋江起事,并没有水浒传中所言恁大声势,只是一般的小匪小盗而已,不同的是,宋江闹出了动静,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得以名列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四大寇之列而已。
宋江征讨方腊,是海州知州张叔夜推荐的。
宋江占据梁山泊,时间长了,物质供应便成了问题,宋江遂派出探子四处打探,看哪里富庶,能抢夺些粮食来维持生计。
据宋江派出的探子回来报告,海州富裕,当移师海州,到那里去吃粮去。
宋江闻言大喜,遂留卢俊义看守山寨,他自己带着吴用等人去攻打海州。
海州知州名叫张叔夜,字稽仲,江西广丰人,曾任兰州录事参军。
张叔夜驻守兰州的时候,正是羌人极为强盛的时候,经常侵袭兰州,搅得地方不得安宁。
和其他守将被动防御不同,张叔夜是主动出击,在羌人每次侵扰兰州前聚集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城堡,把守在那里,使得羌人集中不起来,然后派出大军,各个击破,直打得羌人退居青唐,不敢越境半步。
说起来,这张叔夜也是个有本事的人。
宋江阴谋去打海州,被张叔夜的部下探听着了,赶忙来给张叔夜报告。
张叔夜得知宋江要来打海州,便提前安排了一千多兵力,各驾小舟,里面藏了硝药雷火,躲在靠海边的芦苇丛里,专候着宋江前来攻打。
那宋江还以为海州没有准备,带了兵马,抢得了渔民的大船,命渔民驾驶着,浩浩荡荡,杀奔海州而来。
在宋江带的船队临近海州时,芦苇丛中突然驰出百十只小舟,围了宋江等人的大船,一顿乱箭,然后便将硝药雷火扔入宋江等人乘坐的大船,直烧得宋江狼狈不堪。
那些被劫持的渔民见状,知道保命要紧,皆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逃之夭夭了。
可怜宋江一行,慌乱中也跳将到水中,噗通、噗通地,像个旱鸭子,拼了性命得以回还。
这一仗,直打得宋江心惊胆战,惶恐不可终日。
那吴用乃知识分子,知晓天下大势,只是因为不被重视,不得不在乡村当个教书先生。
因为这个缘故,吴用一时愤怨,怂恿着晁盖截取生辰纲,造起反来。
吴用本意,非是要做强贼,失陷一旦成了气候,好将此引为资本,向朝廷讨价还价,以资回归体制,谋个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
宋江大败而归,吴用见宋江心灰意懒,已全没了先前的精神头,觉得时机成熟,便对宋江说了投靠朝廷的意思。
宋江起初还不肯,对吴用道:“男子汉大丈夫,要活便活个轰轰烈烈,焉能稍遇波折,便投降朝廷,叫后人说我等不武。”
吴用见说,遂娓娓道来,从两面;见面,来说降的好处与不降的坏处。
宋江见说,犹豫不决。
吴用遂又说道:“你没见对方旗帜上打着谁的名字?”
宋江好奇地问道:“谁的名字?俺倒没注意。”
吴用答道:“张叔夜啊!”
宋江又问道:“张叔夜有甚的本事?”
吴用又答道:“兰州历年被羌人侵扰,张叔夜驻守兰州,兰州便固若金汤,故此有了金城之称,你道这张叔夜有甚的本事?!”
宋江闻言,心里暗思,连羌人那么大的族群都被张叔夜这厮给治住了,自己的这几十个头领,千十个人马,在那张叔夜跟前管个鸟用!
难怪海州大败,原来俺是碰着张叔夜这厮了;既然如此,俺不如就投了张叔夜吧!
于是,百般思索后,宋江终于想通了,便派吴用去和张叔夜谈判,允许自己投降。
吴用受令,独自一人,驾了小舟,星夜赶路,去了海州,到了知州府,趴在大堂中,屁股撅的高高的,磕头不止。
张叔夜见状,问道:“下面跪地不起,不停用头捣蒜的是甚人?站起来说话。”
吴用头都不管抬地答道:“小人不敢,除非知州大人先赦免了小人得罪过,小人方敢站起来回大人的问话。”
张叔夜闻言道:“本州尚不知道你犯了甚的罪过,焉能随便就免了?!你先说说你犯了何等罪过,俺再决定是免还是不免。”
吴用又磕头不止,嘴里道:“知州大人若不先免了小人罪过,小人万死不说。”
张叔夜闻言大怒,猛地拍了惊堂木,大声喝道:“你这厮!要讹诈本州不成?!你不先说情况,如何就叫本州先免了你得罪过?!来人,把这厮给我架到老虎凳上,先打上二十大棍再说!”
衙役们涌了过来,架起吴用,按在老虎凳上,便要打。
张叔夜道:“先莫动手,俺再问这厮一句,你是究竟讲还是不讲?”
吴用道:“知州大人不先免了俺的罪过,既是打一百大棍,俺也万万说不得。”
张叔夜大怒道:“给我打!”
衙役们高举了棍棒。
吴用急忙吼叫道:“打不得!知州大人!这一棍若打将下去,便将知州大人泼天的富贵给打没了!”
张叔夜听了好笑,心想,把你个草民,俺打就打了,焉何能将俺的泼天富贵给打没了?甚是可笑!
然而,张叔夜见状又感到好奇,遂对衙役说道:“先把这厮架下来,待俺再问问他。”
衙役们闻言将吴用从老虎凳上架了下来,复扔在地上。
吴用又磕头不止。
张叔夜心里好奇,遂说道:“你这厮,本州看你似有要事要说;即使如此,本州暂且先赦你罪过,你站起来说话吧。本州慢慢问你。”
吴用嘴里道:“谢大人赦罪之恩。”
说着,吴用站起身来。
张叔夜问道:“你乃何人?因何事到府上?又因何如此谦卑磕头不止?直说无妨。”
吴用答道:“俺乃宋江手下吴用,因投降之事前来知州府上,自知有罪,故磕头不止,现专诉请降之事。”
张叔夜闻言大惊,忙吼衙役:“原来是梁山贼党,快快将这厮给我捆了!”
两侧衙役复扑将了上来,将吴用按在地上,五花大绑,然后提将起来,让吴用受审。
张叔夜看了眼被五花大绑的吴用道:“你便是被称作智多星的吴用?很好!刚才本州不知你的身份,先行赦免了你得罪过,现在本州既是知悉了你的身份,必然要捆你一绳,以彰显国家法度,这叫做‘绳之以法’;然而,刚才本州已赦免了你得罪过,故此,你已是无罪之人了,现在当解除对你的捆绑,这叫做‘宽免赦罪’。”
随即,张叔夜让衙役们解开了捆绑吴用的绳子。
吴用复跪在地上,连磕了三个响头,道:“谢谢知州大人。”
张叔夜摆了摆手,说道:“好了,站起来说话吧!”
吴用爬起身来,又将宋江请求投降,以效忠朝廷的意思述说了一遭。
张叔夜闻言大喜,安排衙役给吴用设了座,准了宋江投降之请,又好言劝慰了一番,让吴用速速回去,引了宋江前来投降。
吴用复驾着小舟,返回金沙滩,徒步上了梁山大寨,来到聚义堂,见了宋江与卢俊义等一班人,将张叔夜准予投降之意讲了,让宋江、卢俊义速速带着弟兄们前去投降。
宋江将信将疑,犹豫不决,肚里暗道,那张叔夜乃朝廷命官,别欺哄了俺,等俺到了他州上,他将俺捆绑正法了。
吴用见宋江犹犹豫豫,又好生劝慰了一番,讲了一大箩筐的道理,将朝廷实乃真心招安的逻辑推演了一番,宋江才疑虑渐消,最终下定决心,要投靠朝廷去。
随即,宋江遣返了兵勇,烧了山寨楼厅,带了三十六位头领,来到海州,磕见知州张叔夜。
张叔夜赶忙离座,搀扶起宋江等人。
宋江等人感激万分,声称愿为朝廷效力。
张叔夜复入座,并未宋江等人也设了座,好生招待了一番,然后对宋江说道:“非是叔夜计较过去,实乃你等目无国法,为非作歹,扰乱次序,危害社会。”
宋江闻听此言,大大地吃了一惊,急道:“知州大人难道要治我等的罪?”
张叔夜笑道:“非也,宋义士多心了,我的意思是,你等皆有本事之人,现在虽赦免了你等的罪过,终究是草民白丁,没甚前途。目今,江南方腊作乱,你等不若随了大军,前去征讨方腊,以建功立业,也好作为对朝廷的觐见之礼,好搏个出身,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宋江一行闻言大喜,纷纷离了座,跪伏在地上,高撅了屁股,把头磕得如捣蒜一般,齐声说道:“深感知州大人再造之恩,我等既是舍了性命,也定将扑汤蹈火,在所不辞,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剿灭方腊那厮。”
张叔夜大喜,忙写了奏折,上奏徽宗皇帝,告知山东宋江投降一事,并讲明了宋江一心愿意扑汤蹈火,前去江南,讨伐方腊。
那时,江南方腊举事造反,对抗朝廷,闹得东南一片混乱,切断了朝廷的经济命脉,徽宗正惊惶不安。
徽宗一面急忙撤销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罢黜了朱勔父子官职,以瓦解和松解南军斗志;一面让童贯先停止与金人联合,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为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方腊。
那徽宗皇帝刚刚看过候蒙的上书,正在意意思思,犹犹豫豫,接着又接到张叔夜的奏折,得知宋江已降,并愿前去征讨方腊,心中大喜,嘴里连道:“甚好!甚好!速速告知张叔夜,着宋江一行,随了童贯、谭稹,前往江南,征讨方贼。”
徽宗皇帝御令到达海州,张叔夜便写了文书,着宋江一行,速随童贯、谭稹征讨方腊。
宋江一行得令,摩拳擦掌,蠢蠢欲动,连夜整顿武备,于第二天告别张叔夜,疯狗撵狼般追赶童贯、谭稹带领的征讨大军去了。
宋江一行疯狗撵狼一般追上了童贯、谭稹,递交了张叔夜的文书。
童贯接过宋江递上来的书信,看了一番,为新得到一帮死命之汉而大喜,遂令宋江等三十六人为先锋,直趋杭州,收复失地。
宋江带了三十六名弟兄,拼了性命,先后和方腊的部队打了几仗,虽然胜果不小,但也损失了不少弟兄。
那方腊的实力原本就比宋江的大,在经过几番争斗后,宋江等人知道方腊也不是那么好打的,便找到了童贯,说我等归降朝廷,该出的力也出了,兄弟们也死伤了许多;目今,我等均是白丁草民,也没太多的要求,只希望恩帅能准许我等回乡,安分守己地做个良民即可。
童惯闻言,见宋江等人死伤严重,便准了宋江等人请求,准许返乡为民。
宋江等人便告辞了童贯,各自返乡了。
这个情况应该比较符合历史真实;因为水浒传的影响力远要比历史真实更大,接下来的故事,我们还得按水浒传规划好的路径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