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十一章东京游
上文说过,皇帝登基大典那一天,丁谓、钱惟演、雷允恭聚到一起商议机密,平日里他们还约上雷允恭的弟弟雷允中、枢密使曹利用等人,密谋经常在丁谓府邸进行。丁谓、钱惟演、雷允恭也永不疲倦地在太后耳边进言。这些运作于是就渐次发生效应了。
丁相公谋到了山陵使的职务之后,雷允恭谋到了山陵都监的职务。
接踵而至的,某些人就开始倒霉了。
让丁谓们搞他们的阴谋去吧,咱们且撇下他们,说说一些阳谋,谈谈滕永城和曲九功这些天有什么奇遇。
且说那一天,滕永城和曲九功在宣德门城楼前,与曾公亮施礼作别后,两人异常兴奋,立刻就谋划着如何好好地进行一次东京游。
两人继续登上马车包厢,从宣德门出发,开始了他们的京城之旅。
驾车小厮说道:“你们看,前面就是著名的御街,足足有二百多步宽呢,气派吧?”
曲九功和滕永城看到,正冲着宣德门,南面是一条又宽又平坦的大街,约莫有一百多米宽,粗略望去,两边都是廊房,许多商贩在廊下经营,游人如织,好不兴旺。
驾车小厮又笑道:“两位客官,中心御道我们是不能走的,我们只能走御道两边。”
曲九功道:“中心御道是皇帝专用的,对吧?”
驾车小厮道:“客官说的是啊,所以我们只好走两侧的廊下。”
果不其然,行人皆在廊下,中心御道并无一人。在中心御道两旁,有两条砖石砌成的水沟,水沟两旁,齐整地栽植着桃李梨杏等树木。这时候,只有桃花开出了花骨朵,一簇一簇,娇嫩无比。
马车沿着御街西边的御廊行进,滕永城和曲九功看着廊下的游人和商贩,有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这真的就是大宋宫门外的御街吗?
游人众多,因而车行缓慢。这时,驾车小厮介绍道:“客官请看,御街东侧就是景灵宫了。”
转眼望去,滕永城和曲九功只能看到景灵宫宫苑的大门和景灵宫上端部分,下端部分被院墙遮掩着。景灵宫青砖碧瓦,异常壮观。
马车向南缓行。小厮又说:“客官,相国寺到了。”
曲九功异常惊喜,原来大宋东京的相国寺就在这里啊!
曲九功于是对滕永城说道:“永城,相国寺我们要好好游玩一下啊。”
滕永城当即表示赞同。
九功问道:“小哥,州桥不远了吧?”
小厮笑着说:“看来客官您来过东京,前面就是州桥了。”
曲九功道:“小哥,烦你把马车停在州桥,我们步行游览吧。”
小厮勒住马笼头,停住了马车,滕永城和曲九功下了包厢,会了车钱,道了谢。小厮赶着马车走了。
曲九功注意到,御街上设了许多军巡铺屋,每座铺屋有士兵五六人,士兵们正在来回巡逻呢。
可不是吗?桥几乎就在脚下了。桥身正对着皇宫大门—宣德门,从宣德门往南去的御街,就从桥上通过。这是一座石桥,桥体不高,比较低平,不用举目,即可看到雕龙画凤的桥边护栏,左右各有几个鎏金大字,——“天汉桥”。曲九功心里想,这就对了,州桥的正名是天汉桥,俗名才是州桥。
滕永城和曲九功信步走上天汉桥,桥柱、桥梁和护栏均为石头做成。桥下有几只平底船正在穿过。
望着桥下的河水,滕永城问道:“九功,你该知道这河叫什么河吧?”
“这就是汴河。”
“这就是传说中的汴河吗?”滕永城惊叹道,“东京汴梁是因此得名吧?”
曲九功笑着说:“这一句是外行话,在宋代,东京并不叫汴梁,其他朝代才称这里为汴梁。”
“原来如此。”
两人边走边看,看了州桥,便来到御街东侧,朝着相国寺而去。
远远望去,一丛丛庙宇林立。进了相国寺,两人看到,相国寺的中庭和两庑,排满了各种各样的商贩铺子,果然是工商列肆,货物众多。珍禽异兽、日用杂货、笔墨纸砚、衣帽头面、书籍古董、土产香药等等,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在滕永城和曲九功那两沓笔记里,他们详尽地叙述了游览相国寺和其他景点的过程,一房一廊,一水一苑,处处描述得都很详细。我现在把这些细碎的描写一笔勾销了。行文叙事重在真实,不必烦絮。
诸位如要了解州桥、相国寺、汴河大街、马行街以及各个瓦市的详情,有空请查阅滕永城和曲九功那些笔记便是了。
书归正传。滕永城和曲九功游览相国寺花费了半天时间,犹未尽兴。
看看天色向晚,已到掌灯时分。各处瓦市和酒楼都亮起了烛光,汴河大街的处处楼房瓦舍,在辉煌的烛光里,倒映在汴河水面上,显得美轮美奂。
他们就近找了一家客店住宿。一夜无话。第二天,由于兴奋的缘故,两人起了一个大早。
他们走出店门,在晨曦中,顺着汴河大街赏玩。
两人先是向西逛了汴河西大街,逛了浚仪桥和浚仪桥街,一直到了郊社。郊社有卫兵把守,是不准进入的。二人在郊社附近用了餐饭,又折回东边。回到州桥,又顺着汴河大街朝东游玩。
此时已到晌午。在大街上,他们忽然发现了一处府邸,门庭并不算大,也不非常扎眼。但是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叫出来:“寇府!”
“寇府?”滕永城惊奇地重复道,“会不会是他?”
“你说的是谁呀?”曲九功故意问道。
“寇准啊!还能有谁啊?”永城认真地说道,“对了,寇准现在还活着吗?”
“如果没有记错,现在应该还健在呢。”
“九功,你看,大门锁着呢。”滕永城惊奇道,“还有封条呢,我看看,写的是大宋乾兴元年二月某日封!”
“情况不妙啊。”
两人正在望门兴叹之际,忽见一前一后来了两乘小轿,均为两名仆从抬着。及至到了寇府门前,轿子停了下来。这时候,从轿子里走出了两人,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是老年人。
曲九功寻思道,他们为什么在寇府门前停下呢?他们究竟是谁呢?
欲知后话,下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