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拱辰记 / 第九章 御侍杨小贤

第九章 御侍杨小贤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个小人儿面容娇羞地跟在太后身后,用明澈澈的眼睛偷偷地看小皇帝。她略施粉黛,淡扫蛾眉,清点红唇,一切妆饰都恰到好处。
  小皇帝好奇地看着这个小人儿,疑惑地问:“大娘娘,她是谁呀?”
  太后将小人儿拉到面前,说道:“她叫杨小贤,是我们远房亲戚。”
  “大娘娘,她多大了呀?”
  太后鼓励杨小贤道:“来,来,小贤,你自己告诉皇帝,你多大了?”
  一朵荷花初开似的浅笑,一副清纯无邪的样子,小贤轻启朱唇榴齿说:“禀告陛下,小女今年九岁了。”
  “大娘娘,她小我三岁呢。”
  “是啊,你别看她人小,”太后道,“她端丽机敏,通晓音律,琴棋书艺,过目不忘,这个小人儿她可聪明着呢。”
  小皇帝一听,心中肃然起敬,他目不转瞬地瞅着杨小贤,杨小贤于是就更加羞赧了,小小的面容上似乎有两片红霞。
  太后看在眼里,心中颇为满意,道:“祯儿啊,我叫她以后天天陪伴着你,如何?”
  小皇帝虽然内心仍旧充盈着悲哀,但他那雨洒梨花的小脸暂时换成了笑靥桃花。
  太后说道:“小贤,我将你选为御侍,陪伴在皇帝身边,以解皇帝悲痛之苦。”
  杨小贤虽然人小,但是礼节却是知晓的,她扑通跪下,感激地说:“谢太后恩典。”
  杨小贤说话的声音,既稚嫩,又动听,对小皇帝的身心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令人爱怜。
  太后异常高兴,将杨小贤拉到小皇帝跟前。这个小御侍就立在小皇帝身旁,陪伴他守灵。
  白天,小皇帝不是在太后跟前聆听教诲,就是在先帝灵前守着,晚上直守到子时,实在困了,就睡倒在灵前。小御侍也陪伴着睡在灵前。一连过了几日,都是如此。群臣们对小皇帝的孝心暗暗称道。
  群臣们每天都入宫临丧,号哭尽哀。
  二十四日,大行皇帝大殓成服。
  二十五日,太后开始在崇政殿西廊屋听政。
  三月一日,小皇帝行奠礼,除去衰服,穿上了惨服。
  这时候,最着急的就是王曾了,王曾心里想道,太后承诺,先皇帝入殓后,就为小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现在先皇帝入殓已有七日了,太后怎么不提登基大典的事呢?
  王曾实在憋不住了,进宫见太后,向太后提出了疑问。
  太后听了王曾的疑问,看了一眼王曾,沉默片刻,然后笑道:“王参政,你觉得皇帝哪一天举行大典合适呢?”
  王曾立刻回答:“臣命司天监察看天象,命太常寺考究社稷旧例,登基大典当顺天应人,后日便是吉日。”
  太后道:“参政和丁相公、冯相公商议了吗?”
  王曾说:“已和两位相公商议了。”
  太后道:“两位相公是什么意见呢?”
  王曾回答:“两位相公没有异议,让臣请太后示下。臣以为,太后对此事定有英明的决断。”
  太后道:“王参政,就按后日举行大典筹备吧。不过,这件事还需要丁相公主持才好。”
  王曾道:“太后说的是,丁相公是首相,我等是辅相,主持登基大典非丁相公莫属。”
  太后道:“好,你退下准备去吧,我乏了。”说罢,即唤内侍罗崇勋,罗崇勋立即小步趋近,稳稳地搀着太后的手,缓缓走进内寝去了。
  王曾退下去,精心筹备陛下的登基大典。
  这几天,小皇帝赵祯总是处于昏昏沉沉的痛苦之中,他一直不相信这个事实,父皇的离世是真的吗?过几天父皇是不是还会醒过来呢?
  父皇卧病在榻已经两年多了。
  父皇龙体康泰的时候,虽说一直待他很严格,但是真真切切也有慈爱的一面。赵祯想起了先帝对自己的慈爱,就忍不住泪水直流。
  从记事以来,先帝经常召见他,问他学业精进了没有,问他膳食可好?每次都会勉励他专心向学,多学学古代圣贤治国安邦之道。
  小皇帝是景仰父皇的。二十五年来,父皇还是比较勤政的,退朝后批阅全国的封奏,经常到深夜,大娘娘在一旁做参谋。这样的情形,小皇帝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看到。父皇很重视仕子,热情地鼓励仕子专心读书,命礼部贡举精心选拔寒门俊秀,对于这一点,小皇帝很赞同。父皇的诗,小皇帝都背诵得非常熟稔。父皇的
  《劝学诗》写的最好!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另一方面,小皇帝对父皇的一些做法却是不能理解。大中祥符元年,举国上下,开始出现天降祥瑞的情况,从宫殿到泰山,降下了许多天书,父皇乐此不疲地庆贺和迎接天书;就是在这一年,父皇东封泰山;大中祥符四年,西祀汾水;大中祥符七年,去亳州拜谒老子。小皇帝觉得,皇帝出行,銮驾队伍浩荡,前呼后拥,经过的各路各州各县都要大张旗鼓地迎接銮驾,岂不是劳民伤财吗?也是在大中祥符七年,玉清昭应宫落成,两千六百一十间,需要花费多少财力啊!又有多少官员从中渔利?但是,这想法只能闷在心里,是绝不能说出口的。
  大中祥符七年以前的事情,小皇帝不记得了,那些事是当时的太子宾客李迪陆续告诉他的。但是,大中祥符七年以后的事情,小皇帝开始有印象了。小皇帝记得,那一年,刚刚过了新年不久,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人们身上还穿着厚厚的冬衣,小皇帝也穿着厚厚的棉袍,戴着暖暖的幞头,脚下蹬着厚厚的皮靴。小娘娘和乳母替换抱着他,说是要去见陛下。
  小皇帝好奇地问:“小娘娘,我们要去哪里呀?”
  小娘娘和蔼地说:“祯儿啊,我们要去见你父皇啊,你父皇说是想你了,叫我们去见他。”
  小皇帝问道:“去哪里见父皇啊?”
  乳母笑着说:“殿下,我们去襄邑见陛下。”
  小皇帝这才想起来,父皇原来不在宫里啊,有一些日子没有看见父皇了。
  那是父皇在从亳州回京城的路上,父皇看到了他,跪在地上有模有样地拜见,非常开心,还用胡须扎他的脸呢。
  幸福的时刻永远不会再来了,父皇现在静静地躺在延庆殿的灵堂中,似乎只能活在他的起居注里了。这是让小皇帝多么悲伤的事情啊!
  小御侍看到小皇帝一脸愁闷的样子,也会不开心起来,一会儿问一下“陛下,你口渴吗?”,一会儿问一下“陛下,你累了吗?”。小皇帝见了小御侍灿烂的笑颜,心情也随着好了许多。
  小皇帝知道,过两天要举行登基大典了,那么躺在延庆殿的先帝距离他越来越远了,小皇帝悲痛无比。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