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将之马革裹尸 / 第十三章 君子远览 上

第十三章 君子远览 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多久,马援身体彻底康复,开始恢复参加朝会。
  宣德殿上,大司马刘隆率先奏道:“南郡的潳山蛮民雷迁等发动叛乱,武威将军刘尚率军征讨,大获全胜,并将潳山蛮族部落的七千多人迁往江夏郡内安置!”
  光武道:“前代陈汤、冯、傅之徒,卫青、霍光北征,功列金石!这刘尚连战连捷,大有修复前朝的功绩之势啊!”
  梁松奏道:“武威将军威猛无敌,讨击凶患,望尘奔逐,斩杀敌首,余孽鸟窜逃遁!臣料百蛮已闻名丧胆,莫敢再起抗犯,西南至此必将肃静矣!”
  马援望他一眼,知他并不了解南方百蛮习性。
  刘隆听罢,赶紧上前呈送一份奏章,道:“臣今晨接到军情急报,陛下请看!”
  光武接过来,阅毕,把简牍往龙案上一撂,眉头顿时紧皱,道:“南郡之蛮刚平,这武陵郡境内蛮夷部落首领相单程又发动变乱,据其险隘,焚烧都城,大寇郡县,践踏官民!”
  梁松脸色一变,正欲开口,光武已道:“这西南蛮夷变乱,此起彼伏,真是不易驯服啊!”
  刘隆道:“陛下勿虑,臣愿领兵前往武陵平乱!”
  马成、马武、耿国、耿舒等诸将紧随其后,纷纷请求出征讨伐!
  马援本欲亦跨步上前,见此情形,立时踌躇,索性留在原地。
  梁松奏道:“臣闻听刘尚将军在讨伐蛮夷时,经常与擅长骑射将士数十人,都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蛮夷间更是互相转告,一定要避开这些白马勇士,甚至有人挂起刘尚将军画像,驰骑射之,中者都称万岁!足见刘尚将军的威名,已令百蛮丧胆!故此,臣以为,若仍由武威将军亲自前往,定可平息武陵之蛮相单程变乱!”
  刘隆、马成等一干武将闻听皆现不服之色,皆期盼的望着光武,个个目光灼热,神情焦急。
  光武道:“就依梁卿所奏!诏令武威将军刘尚征调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部卒,前往平叛!”
  诸将闻听,顿时泄气。
  郭况奏道:“匈奴单于栾提舆逝世,其子栾提蒲奴即位!此人治国有方,行事果断,匈奴汗国元气已开始渐露恢复之状!”。
  光武道:“蛮夷固然凶猛狡诈,但平素习居于高山深谷,不喜在空旷平地生活。所以,他们侵掠抄暴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太深入,非匈奴、羌戎可比。匈羌才是阙廷真正的巨患啊!”
  诸事议妥后,散朝前,光武忽下诏令,玉况接任大司徒,张纯接任大司空!
  马援回到府上后,把自己独自关在舍内,吩咐马严等不要入内打扰。
  过了许久,终究还是有人前来叨扰了,而且拜访之人,马援不是不得不见,而是十分想见。
  杜谙!
  自杜谙出任平原郡椽后,与马援就一直未见过面。此次奉太守赵熹之命进京公干,间隙特来探望马援。
  马援把杜谙请入舍内,见马严站在一旁,心知有异,因为若在往常,除非马援吩咐留下,否则他早已关门退出。
  倒是杜谙明白马严此刻所想,笑道:“放心吧,赵太守到平原郡上后,擢举义行,诛锄奸恶,政绩茂异,郡内大治。平原本多盗贼,赵太守与附近诸郡联合征讨,捕获数千人,并上奏陛下‘恶恶止其身,可把所有人迁徙至京师附近诸郡!’陛下恩准,于是全部移置到颍川和陈留。我这次入京,就是办理此事!”
  马严闻讯大喜,连忙躬身退下。
  杜谙道:“威卿如此重情重义,倒没辜负你多年的教诲啊!”
  马援道:“终究还是年轻,这京师乃是非之地,一句话不慎,就会大祸临门。但大丈夫,当以四海为家,广结天下之友,以遂胸中之志!而不能整日躲在家中不交通天下来规避这个弊端?所以,要解决这个矛盾事,就需平日里做到处事有则,进退有度,举止有尺,言谈有寸。这些方面,马严兄弟和我那几个犬子,都还差得远啊!”
  杜谙道:“文渊所言甚是。近来听说武陵蛮夷变乱又起,你不会又要准备请命征讨吧!”
  马援道:“阙廷能征惯战之将甚多,加之武威将军刘尚所向披靡,陛下也未点我的将,故尚无此意。”
  杜谙会心一笑,道:“休要瞒我,那你一个人独自在舍内作甚!若我所料不错,你适才难道不是在研究匈羌,就必定是在思虑百蛮战事吧?”
  马援见被他猜到,也笑道:“凡事真是瞒不过先生!眼下,鲜卑、乌桓皆已臣服,匈奴北遁,元气未复。故今日朝堂之上,主要商讨的,是武陵蛮夷叛乱之事。不知什么原因,对诸位同僚所议以及陛下的最后决策,我心中总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妥,却又不知何处不妥?武威将军刘尚,身经百战,先与吴汉、祭遵、耿弇、马武、马成、盖延等开国诸将一并讨伐蜀地公孙述,后同吴汉再平蜀中史歆之乱!近年来,又接连剿灭不韦之蛮蚕栋、邛谷王任贵以及南郡潳山之蛮雷迁等变乱,连战连捷,所向皆靡,确是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
  杜谙凝神聆听,默然不语。
  马援继续道:“而这位于荆楚的武陵之蛮,与骆越之蛮完全不同,其早先屡被周、晋、楚、秦和大汉征服,理当更易平息才是,可不知什么原因,我总有一种此蛮更加桀骜不驯,恐难如此前剿灭其他诸蛮那样战无不胜的不安之感!此乃以往绝无仅有之事!”说着,起身负手来回在舍内踱了数步。
  杜谙道:“以杜某观之,将军过去逢战胸有成竹,皆是因为事先就把对手揣摩透彻,做到知己知彼,故心中踏实!而此次武陵之乱,将军虽有再次为国出征之心,但又怕被指贪功之名,故欲把建功机会留给他人,从而隐忍不发,也就不便再继续深入探析武陵之蛮的状况了。既然只知己,而不知彼,所以对胜负之数不如以往那样确定,由此心生不安!”
  马援深施一礼,道:“先生临事不惑,分解趣理,各得其情;马援现在终于
  知道为何不安了!”
  杜谙笑道:“昔日征伐岭南蛮夷之前,杜某曾对南方百蛮皆做过研究,包括武陵之蛮,将军可愿一听?”
  马援道:“当然愿意!洗耳恭听,请先生讲来!”
  杜谙道:“据说三皇五帝中第三位帝王高辛氏时,犬戎大举入侵我华夏。天子对其侵凌残暴感到忧虑,但与之对阵又不能取胜,于是寻访招募天下能人,凡是能取犬戎将领吴将军首级者,赏给千金和万户采邑,并可迎娶帝之小女儿。当时天子养了一只狗,身上的毛发呈五彩颜色,名叫槃瓠,有一日竟叼着一个人头来到宫阙下,群臣均感到奇怪,忙上前察看,竟然是吴将军的脑袋。天子大为高兴,但却没法将女儿嫁给槃瓠,更无法将官爵封给狗类,既想报答它却不知道怎么做合适。其女儿知道后,认为天子既然下了命令,就不可违背信义,因而请求嫁给槃瓠。天子迫不得已,于是将女儿嫁给了槃瓠。这槃瓠得到天子的女儿后,背起她跑进南山,住在艰险隔绝的石洞里,人迹不到。天子想念女儿,派使者去寻找,总是遇到刮风下雨,响雷和天空昏黑,没法前进。过了三年,她生下十二个孩子,六个男孩,六个女孩。槃瓠死后,孩子们互相结成夫妻。他们用树皮织成衣服,用草木果实给衣服染上颜色,喜欢穿五彩的衣服,上面都绘有尾巴的形状。有一天,他们的母亲终于回到了国都,将实情告知其父,于是天子派使者将孩子们都接来。他们的衣服颜色错杂鲜明,说话语音难辨。天子就将名山大泽赐给他们。自此以后,他们种族繁衍开来,称为蛮夷。他们外表愚钝,内里聪慧,安居本土,看重旧有习俗。由于其先父有功绩,母亲又是天子的女儿,所以他们种田做生意,不需要符信就可以出入关卡桥梁,也不需要上交租税。他们称大首领为‘精夫’,彼此称呼对方叫‘缺徒’。现在的武陵之蛮就是他们的后代!”
  马援听得入神,深觉不可思议!
  杜谙继续道:“唐尧、虞舜时,与蛮夷立盟,所以称蛮夷为‘要服’;夏、商时代,蛮夷逐渐成为边患;到周朝,蛮夷的种族更加强盛。诗经曾书‘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意思即,愚蠢不逊的蛮荆,竟然与我大国为仇敌!由此可见,蛮夷种族之繁盛,足可以同华夏匹敌抗衡!”
  “哦!”马援神情顿现凝重。
  “周平王东迁,蛮夷趁机入侵残害中原。晋文侯辅助朝政,于是率领蔡共侯打败了蛮夷;楚国兴起,驯服蛮夷,迫其归附;秦统天下时,大将白起攻打楚国,又将蛮夷制服,设立黔中郡;大汉建国,将黔中郡改为武陵郡。此后,蛮夷虽然时有变乱,尚不足以给郡国造成灾难;但光武中兴以来,武陵蛮夷空前壮大,再次屡屡向阙廷发难!”
  马援听罢,道:“原来这武陵之敌,才是南面诸蛮中最难对付的啊!”
  可惜的是,当光武知道武陵蛮夷才是南方百蛮中最难以对付的心腹巨患时,为时已晚!
  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武威将军刘尚奉诏征调南郡、长沙郡、武陵郡的部队一万多人,乘船逆流而上,涉危履险,进入武溪试图平定蛮夷相单程部叛乱。此地遍布高岭峭壁,辎重无法运输;水流湍急,船只更是难以行进!刘尚军粮食用尽,又不熟悉路径,撤退途中陷入重围,全军覆没!
  消息传入京师,光武坐在宣德殿龙书案后,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怎么也想不通,威名赫赫、所向无敌、百蛮丧胆的堂堂大汉武威将军刘尚,竟会栽在默默无闻、愚昧无知的武陵蛮夷之手!他先是悲痛万分,转而怒气渐盛,顿足道:“谁敢前去为朕击斩武陵叛贼相单程!”
  “臣愿往!”刘隆、马援、马武、马成、耿舒、耿国等众将齐声怒吼请命!
  光武望向诸将,将目光在各人面上扫来扫去。
  伏波将军马援,智勇双全,从未尝过败绩,武可安邦,文能治国的无双国士!只是,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南征北战,东挡西杀,马不停蹄,辛劳过度,加上年事已高,实在不忍再遣派他前往环境恶劣的武陵鏖兵!
  马武,此人先跟随更始,后被自己说服改效麾下,屡战屡胜,威震山东群豪!建武四年,征伐山东刘永;五年,大败反将庞萌;六年,与耿弇西击隗嚣;十三年,封扬虚侯,北拒匈奴;后诏入京师洛阳,上缴将军印绶,留奉朝请。
  骠骑大将军刘隆,当年自己为更始帝征讨河北时,主动前来相随!建武四年,拜诛虏将军,讨伐李宪;十一年,任南郡太守;十三年,封竟陵侯;度田案被自己开恩从轻处罚后,随马援征战岭南,建功封爵,现代行大司马!
  马武和刘隆二人,皆是自己信得过的关东嫡系,勇猛无比,屡立战功,只可惜临战冲杀有余,遇事智谋不足,若前往武陵,获胜或许不难,但平患着实不易,难保最终不覆刘尚之辙!
  牟平侯耿舒,自己河北落魄时,当时身为上谷太守的其父耿况手握重兵,毅然选择支持自己。恰逢代令张晔据城反叛,还招迎匈奴、乌桓出兵以为援助,自己拜耿舒为复胡将军,击败张晔,收复代郡。不久,又有山东叛众二十余万北上攻击上谷,耿况与耿舒父子连击破之,逼其溃逃;后渔阳彭宠叛乱,联合匈奴铁骑进犯,耿舒又袭破其众,斩匈奴两王,彭宠退走。建武五年,封耿舒为牟平侯。
  耿国,素有谋略,建武四年初入侍,被自己拜为黄门侍郎;后迁射声校尉;建武七年,拜驸马都尉;后历顿丘、阳翟、上蔡令,深受当地吏民拥戴;现征为五官中郎将。
  耿舒和耿国都是好畤侯耿弇之弟。此二人虽有其父耿况之风,但军事才能较之其兄耿弇,仍相去甚远,且近年来未能在一线征战锤炼。刘尚临敌阅历如此丰富,尚且败绩,他们兄弟恐更难胜任!
  扬武将军马成!也是当年闻听在自己河北时,弃官前来追随!建武四年,拜扬武将军,督率刘隆等诸将讨伐寿春李宪,拉锯一年多,尽平江淮;八年,破隗嚣后,任天水太守;九年,率刘尚等平定武都;十四年,代骠骑将军杜茂缮治北境漫长障塞;二十年,拜为中山太守至今。他资历高过刘隆和马武,也更加沉稳,能独当一面。
  光武的目光不再移动,锁定扬武将军马成,诏令谒者李嵩辅助,择日兵发武陵,征讨蛮夷叛匪相单程!
  马成当即高声领命,其余将领皆不便多言,默默退下。
  大鸿胪郭况见此事暂告段落,遂上前奏道:“西域各国王子滞留敦煌已有时日,思乡心切,纷纷逃回故国。莎车王方才知道,大汉不会再派西域都护,当即出兵击斩龟兹国王、击败鄯善。今有鄯善国上书,愿再派王子来洛阳充当人质,恳请大汉务必遣派西域都护。否则,他就不得不向匈奴屈服了!”
  光武道:“如今海内变乱不息,阙廷仍未摆脱困境,无论是西域都护,还是驻防汉军,都实在无力派遣。若各国力不从心,不能抵抗匈奴的压力,则东南西北,任由各国自己选择吧!”
  马援回到府上,闷闷不乐,晚饭后,独自坐在舍内,观望着西州地图,眉头紧锁。光武的决策,令他十分困惑,甚至担忧。
  武陵蛮夷与匈奴相比,谁对大汉的威胁更大,不言自喻。
  当下武陵之蛮虽然棘手,但充其量只是大汉内的一寓之乱、一时之敌而已,实力远不足以撼动大汉根基!
  而反观匈奴,自高祖刘邦起,就与大汉南北对峙,并立于世,常以铁骑碾压华夏,可谓天敌!孝武皇帝立志反转颓势,奋然任命将帅,战旗如群星罗列,列置候兵于近郊畿内,烽火直通甘泉宫,以示抵御强虏决心,然而匈奴军队不为所惧,仍然响箭穿空,尘土飞扬,出入边境,以至于武帝不惜穷尽国家军事实力,耗竭天下财物,历经十多年时间才最终击退匈奴。敌寇虽然损失惨重,但大汉的疲惫损耗和匈奴也大体相当,这是个足以对大汉帝国带来生存危机的对手啊!
  正在沉思间,忽闻家人来报,窦融和班彪来访,马援大喜,连忙出舍恭迎。
  自班彪出任徐令后,一直与马援就未相见。今日得会,本就清瘦的班彪,又憔悴许多,但精神依然矍铄,目光仍是清澈有神!
  三位老友重逢相聚,自是感慨万分!寒暄良久,马援方道:“今日朝堂之事,想必你们二位也听说了吧!陛下任由西域诸国归附匈奴,我等皆来自关西,熟知当地情况,不知二位有何见解!”
  窦融把头转向班彪。
  班彪道:“武帝时,为反击匈奴,不欲西域诸国相助胡虏,更不愿西部羌戎与其结盟,方设立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大开玉门关,打通西域道路,以切断匈奴右臂,隔绝匈奴、羌戎、月氏诸部之间的交通。单于由此失去外力援助,不得不遁往远方。瀚海沙漠之南,遂没有匈奴王庭!”
  马援道:“陛下文武昭备,智略弘远,当明此理!而今日对西域的漠然不顾,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之处!”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