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逢喜事精神爽!
转眼到了一九七七年。这一年许明玉好事不断,首先是在监狱羁押多年的老母亲被释放回家,与退休的父亲和好团聚;再就是自己在全国煤矿系统相棋比赛中喜获第三名,年底又被矿务局评为“先进个人”。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聪明伶俐,学习优秀,这怎不让他如沐春风、开心快乐呢?
对于父母,他早已释怀,没有仇恨了。他心里清楚,虽然他们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可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父母,生养了自己,自己要知恩图报,为他们养老送终。他与妻子商量后,把父母接到身边,让他们安享晚年。母亲见到儿子后,痛心不已,不停地自责,认为自己害了儿子,对不起儿子。而父亲则不以为然,他振振有词道:“明玉,你自己说,要不是我当年撵你出去,你能有现在的工作?”
对于此,许明玉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浩劫”其间,齐安贵的两个儿子齐福、齐旺先后受到冲击,被罢免了职务,接受人民群众的严厉批判和监督改造;齐心两口子也被牵连,受到不公平对待。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打击,他们不知所措;虽然心中满腹委屈,可无可奈何,只有默默承受。这其间,好在不少老矿工伸出援助之手,暗地里对他们安慰相助。这种情感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支持,如一缕春风,帮助他们度过了那个饱受歧视冷漠的年代。因为在老矿工的眼里,凭着齐安贵那些年的所做所为,他们绝不相信齐安贵是坏人。
时光飞逝,进入七十年代末期。齐福、齐旺和父亲齐安贵于一九七八年同时得到平反昭雪。齐福两口已经光荣退休,赋闲在家,颐享天伦之乐。孟长贵夫妇早几年退休,齐心夫妇,包括王石头夫妇在内也,也都到了退休年龄,在家安享晚年。齐旺在副矿长的岗位上又坚守了两年,和妻子小兰一道也退了下来。
齐心的儿子在省城西安教书,孙子正读大学。老两口不间断到儿子那里小住一段儿,儿子寒暑假也会带全家到铜官与父母团聚。齐福的女儿在当了多年的护士后,经过进修,已成为矿务局中心医院的一名合格医生。齐旺和王石头的儿子在市武装部和市公安局由于工作踏实,成绩突出,加之年富力强,分别被提到重要领导岗位,两家的孙子齐天亮和王宏伟都在读中学,他俩从小形影不离,亲如兄弟,跟父辈一样亲密无间。还没毕业,俩人就相约将来一同报考军校,立志成为一名威武勇敢的军人。
长期以来,铜官煤矿工人为新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光一九七五年铜官矿务局焦坪煤矿瓦斯爆炸就造成一百零一人死亡的特重大矿难事故,二零零四年的陈家山矿难事故更是造成一百六十六人死亡。新中国的历史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名字。
解放后,由于我们长期沿用前苏联的生产安全规章制度,提出:“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把生产与安全的主次地位,概念上混淆了,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到了八十年代初,国家明确提出“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第一次明确确定了“人命关天”、生命至高无上的新理念。这就为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冲突时,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那就是首先要保证工人们的生命安全,把生产放在了第二位。这就旗帜鲜明地维护了工人们的生命安全。从此,井下事故大幅度减少。这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工人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关爱。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铜官,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成为我国首座在卫星上观测不到的城市。人们走在大街上,太阳光下,能用肉眼清晰观察到煤尘、水泥灰纷纷飘落在头顶和衣服上。工厂里排放的大量废水流进漆水河,河水污浊不堪。早年间,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欢快畅游的各种鱼儿早已不见踪影。
2
伴随改革开放的号角,大批私营企业纷纷上马开工。个体煤窑、建材厂、冶炼加工……分布全市各地,在繁荣经济、增加财政税收的同时,又加剧了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由于铜官市本身地表水源就严重不足,加上水质污染严重,这给铜官市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也严重制约了铜官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委经过深思熟虑,认真研究,统筹安排,一方面决定首先从耀州水库引水入铜,解决长期困扰铜官经济发展的难题;另一方面大刀阔斧加大整治力度,治理环境污染。一大批高消耗、高排放、低产能、重污染的过剩落后企业,如:钢铁厂、纺织厂、建陶厂、水泥厂、石灰窑、小煤窑……通过关停并转,使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关切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多年未见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又重新回到人们眼前。清澈的河水又可以看到欢快的鱼影。
经过多年努力,工人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引水工程终于胜利完成,大量清澈干净的耀州清水,经过管道源源不断流到铜官,家家户户都接上了自来水管道,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为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子孙后代,国家加大整治力度,杜绝一切污染源头。发现一起,整治一起,毫不留情,决不手软。
此时的铜官,你无论走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幸福的人们发自内心的欢笑,街道整洁干净,高楼鳞次栉比,遍地是花卉,到处是绿树;山清水秀,一派江南风光,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图画中。
由齐安贵解放前修建的,座落于市中心的两层矿工住房,早已被拆除重建。重新修建的几栋宽敞明亮的矿工大厦高高耸立在工人文化宫旁边,壮观醒目。齐旺、王石头等许多老矿工都居住在这里。
昔日落户于铜官山区的大批军工企业,大都军转民用。他们与时俱进,不甘落伍,利用央企资金、设备技术优势,积极投身科技前沿新产品项目研发,如新能源汽车、高清晰液晶电视机、智能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已投产上市,广受消费者欢迎和好评。他们已完成华丽转身,重新为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原由东北搬迁过来的“中机厂”与原上海搬迁而来的“煤矿机械设备公司”的老员工虽然已经退休离职,但有文化、懂技术新的年轻一代接过他们的班,顺应时代潮流,他们强强联合,组成“铜煤机械公司”,专门生产煤矿综合采煤设备,继续为国家煤炭事业再立新功。
随着几十年大型机械化不停开采,已改组为“铜煤集团”的原“铜官矿务局”,不少煤矿已经资源枯竭,虽然又连续勘探并建成几座大型现代化矿井,由于机械化成度较高,大批矿工有的被迫提前退休,有的或被裁,或分流。他们中的大部分年轻矿工,像当年齐安贵老一辈矿工一样,远离家乡,又奔赴到国家新的煤炭能源基地——陕北榆林“神华集团”,继续为国家煤炭生产发光发热。
由原前苏联援建的西北最大竖井煤矿——“王家梁煤矿”,经过改造升级,虽然裁减了三分之二工人,可还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煤炭产量翻番。铜煤集团领导,本着美化环境为矿工服务的宗旨,在王家梁堆积如山的煤矸石上修建了一座集观赏、游乐健身为一体的大型公园,为大量退休矿工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每到盛夏,工人们在此避暑消遣,打牌下棋,看戏听歌;晚上,则在明亮的灯光下跳舞健身,享受着美好快乐的时光。
原齐安贵开采的“梨园煤矿”已关闭停产,周围已建成数十栋高楼大厦,成为漂亮的矿工社区。到处是鲜花草坪、水泥便道。
新建的现代化铜官新区,紧邻耀州,布局合理,道路宽敞,大面积绿化,生态环境优美。随着市委搬迁到此,也吸引了大量退休矿工在此购房安家,安度晚年。同时,一大批科技产业园也在此落户。特别是由一群年轻有为的“天之骄子”创办的民营企业——“铜官航空航天科研所”,在此挂牌成立,吸引了众多目光。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前不久由他们研发命名的“铜官”号人造卫星,已顺利升空,成为全市人民的骄傲。这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研发自信和能力,使这批年轻人坚定地沿着这条航天路走下去。
深藏在铜官市郊地底下的唐宋时期著名的“耀州窑”遗址,在一次施工中被意外发现。经过考古专家团队的抢救性发掘,大批稀世珍品瓷器得以重见天日。在此原址上,由国家文物部门出资修建的,中国最大陶瓷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竣工落成。从此,每年都会有大量陶瓷爱好者来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和交流。“耀州窑博物馆”也成为铜官市的一张名片。
在科研团队的大力协助下,陶瓷工匠们积极探索,潜心钻研,经过多年努力,终于使这些珍稀瓷器仿制成功,也使几乎失传的古“耀州窑”精湛工艺得以发扬光大。工匠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让“耀州窑”这朵瓷器界的奇葩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作为铜官煤矿的象征——原“铜官煤矿”的破旧牌匾,已被市文物局收藏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