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叶落铜城 / 第二十二章 天翻地覆

第二十二章 天翻地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进入一九五五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铜官矿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年,经国家煤炭部研究批准,铜官矿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并直接由陕西省人民政权管辖。由西安灞桥发电厂输送的远程高压变电线路铜官段,已正式开通送电,从此结束了铜官地区无电源的历史,也为铜官地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齐安贵原来所建的几个矿,经过改建扩建,已成为大型的机械化矿井;无论规模和产量都与往日不可同语。
  接着,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国家煤炭部在铜官地区相继开采建成十多座大型机械化矿井,特别是由苏联援建的王家梁竖井煤矿建成投产后,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矿,铜官矿务局也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炭基地。
  随着铜官矿务局的成立,各种配套设施相继展开进行,各个辅助部门也先后成立运作。
  很快,铜官地区原有的两条坑洼不平主要交通运输公路经过整修和硬化处理,铺上了柏油;街道两旁架设安装了明亮的路灯;为了满足市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实际需求,漆水河上修建了几座造型各异的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桥梁,几乎同时竣工通行;各个主要山沟的排水泄洪基础设施,已开工兴建;各个煤矿都已铺设了道轨,架设了电线,做到了通车通电;一栋栋居民楼房拔地而起;大型工人医院、食堂、学校、粮站、邮局、体育场、百货公司、工人文化宫、汽车站、火车站……相继俊工投入使用。
  齐安贵亲手创办的铜官第二高小,与铜官矿务局中心小学正式合并,统称为铜官矿务局中心小学;所有教员,包括小兰在内都被分配到学校任职代课;秦耀富被任命为副校长;其它教员主要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
  齐安贵的孙子孙女和外孙子,以及王石头的儿子等矿工子弟,先后升入铜官矿务局第一中学。
  整洁漂亮、宽敞宏大的工人文化宫就建立在齐安贵、崔元礼等窑主搭建的戏台原址上。孟长贵夫妇的戏班经过扩充,吸收了不少年轻演员,为戏班注入了新鲜血液。经上级研究决定,戏班正式变更为铜官豫剧团,团址定为离柏树村不远的一处半山坡平地上。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孟凡被任命为豫剧团团长,孟长贵夫妇任编剧,魏凤英为副团长。根据上级指示,剧团排练了不少反映新时代工农兵形象的现代戏,在工人文化宫演出后,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极大丰富了煤矿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随着铜官矿务局的成立和十多个大型煤矿的建成,急需大批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随着党中央“支援大西北”一声号令,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劳动大军纷纷涌向铜官矿区。首先与铜官有千丝万缕牵连的河南人大量涌来,他们成为各个煤矿的生产主力军。至此,铜官地区成为名符其实的“小河南”,他们占铜官地区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他们为我国煤炭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东北,这里拥有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煤矿急需人才;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投身大西北建设。特别是原国家部级直属单位——“东北中机厂”,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连人带设备整体搬迁到铜官。几千人的技术队伍,先进的生产设备,为这座古老煤城振兴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煤城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国家重点单位——“上海煤矿机械设备公司”,也是连人带设备整体搬迁落户铜官矿区。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抛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克服种种不适,扎根穷乡僻壤的大西北,他们这种无私的优秀品格和奉献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还有大批抗美援朝转业军人,他们服从国家分配,继承和发扬我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把煤矿当战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他们用行动谱了新时代战歌,无愧于革命军人的称号,是新时代的英雄。
  来自全各地的知识分子,他们不贪图安逸享受,放弃轻松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怀着一腔热血,奔赴荒凉落后的西北煤城,他们中有医生,有教师,有技术员,有工程师,其中不乏留学归国的知识精英;他们把青春和智慧全部奉献给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用新中国知识分子的纯粹爱国情怀书写了无悔人生。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2
  在矿务局机关,齐安贵经人介绍有幸认识了一位来自东北的抗美援朝转业军人。这位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参加过上甘岭保卫战、荣获一等功勋奖章的年轻人,现任矿务局保卫处处长;齐安贵见此人长的虎背熊腰、高大健壮,性格热情豪爽,非常健谈。当提到上甘岭战役时,他眼睛放亮,情绪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他讲到当时他们一个连就剩下他们六个人,连长、指导员都已牺牲;身为排长的他义不容辞接替指挥,冒着敌人的炮火,坚守阵地,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直到大部队赶来,发起反攻。他说当时口喝得嗓子眼冒火,硬是咬着牙坚持到最后。
  齐安贵问道:“当时你就不怕吗?”
  “怕?”这位年轻人睁大眼睛,“当时杀红了眼,就想着一定要守住阵地,死也不能让美国鬼子从我这儿过去。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怕!”
  齐安贵被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他觉得自己的经历和他们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远在郊区的铜官矿务局焦坪煤矿,有一位来自江西、名叫姚筱舟的年轻技术员;他毕业于矿业学院,也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被分配到铜官矿务局焦坪煤矿任技术员。看到新中国广大人民翻身做主,人人平等,再也不受地主老财欺压剥削。新旧社会的对比对他触动很大;在一个风雪交夹的夜晚,他突然来了灵感,翻身坐起,一气呵成,写了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后来发表在陕西“山花”文学期刊上,后由雷锋日记转载,经著名曲作家朱践耳谱曲,再经歌唱家的傾情演绎,成为一首红遍大江南北,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经典民歌。齐安贵也被这首民歌深深打动了。
  至此,河南人的吃苦勤俭,东北人的幽默豪爽,上海人的精明儒雅,四川人的诙谐火辣,山东人的耿直厚道,当地人的朴实热情……在铜官地区融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铜官地区独有的特质性格。东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总是积极乐观。他们开朗健谈,富有创造精神。他们会把房屋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与他们相处,你会感觉开心快乐。而上海人以严谨认真著称,他们谦和热情,工作上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生活精打细算,一丝不茍,穿戴得体,特别注重仪表,总是把生活过得很有品位。四川人则总是充满激情,他们那富有感染力的火辣性格,像火光一样照亮周围人,使你永不寂寞。山东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诚信可靠,乐于助人,人们喜欢与他们交友相处。当地人的朴实正直,很受大家喜爱。河南人豁达随和,适应能力强,到哪儿都能如鱼得水,与人和睦相处,打成一片。……这里几乎汇集了全国各个民族,他们怀着极大热忱,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振兴和发展国家煤炭能源建设而走在一起。从此,他们扎根铜官,友好相处,共同开发这片热土。
  铜官地区这些年的变化,齐安贵都看在眼里,让他欣喜而又震动,他深深感到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也真正体会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个道理。他确信,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正确的选择。
  齐安贵这一段儿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跟着方太平在河边练五禽戏和甩鞭,使他受益匪浅。他感觉自己呼吸顺畅,脚步也变轻了,像年轻人一样,精力旺盛。晚上没事把孟长贵夫妇叫下来,唱两段儿豫剧才安然入睡。
  年底那一阵,他晚上睡觉经常梦见吴掌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看来是该见见这位老朋友了。星期天,他早晨早早起来,赶到儿子齐福饭店吃完早餐,坐头班车去了耀州……
  吴掌柜见到他喜上眉梢,热情拥抱,免不了揶揄他几句:“兄弟,听说你当上政协委员了,忙得很是吧?也顾不上来看你哥了?”
  “哪里,我以为你在图书馆上班,工作忙,不便打扰。”齐安贵知道吴掌柜是跟自己开玩笑,笑着解释道。
  “年轻大了,已经退休了,不在图书馆干了。我现在政协挂职,也不忙。”吴掌柜说着望着齐安贵,感叹道:“岁月不饶人啊,转眼你我都老了。你看我着满头白发,你头上也有了……”
  齐安贵这才注意到吴掌柜头上的确添了不少白发,也深有感触道:“是啊,这十几年眨眼就过去了,真是沧桑巨变,物是人非啊!想当年你我……”
  俩人感叹着时光的无情和世事的巨变,一直畅谈到深夜……
  第二天临走时,吴掌柜欣然提笔,用苍劲的柳体楷书书写了一首“惜时”诗:光阴荏苒似水流,转眼人生已暮秋。回首往事多感慨,百感交集涌心头。
  写完后,盖上自己的印章,把它赠给了齐安贵。齐安贵小心翼翼地把它折叠好,带回家裱了起来。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