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祸乱九州 / 第一卷第三十一章:变局

第一卷第三十一章:变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静秋大捷,北府军以阵亡一千余人,重伤五百余人,轻伤两千余人的代价斩敌首李丹,杀敌六千余,俘敌近九千人,仅遗漏了百余骑被其逃脱。
  当这则消息传入上阳府之际,整座上阳城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之中。
  后周历,祥和十七年三月十一日
  上阳苑,宇文格看着手中呈上来的军报文折,双眉紧锁,宇文玉、韩道尘及一干大臣低着头跪在殿上。前几日还在叫嚣着要主动的进攻的几位将领如今更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无他,静秋一战对于陈国而言,败的太惨了,太快了。
  李丹一部全军覆没,甚至连主将的头颅都被挂在了北府军的长杆之上。虽然军报上说静秋城还在坚守,但众人都不觉得静秋城还能守上多久,五天?三天?或是仅仅一天?
  不论李丹是不是轻敌冒进,作为一支常年在北方跟北晋周旋的军队,众人对李丹所部的实力没有任何怀疑,可就是这样一支战力在大陈军中可以排到前五的军队,在北府军面前仅仅坚持了不到两个时辰就被全歼。
  不是败退,甚至都不是溃败,而是全歼!
  听说这次北府军围攻静秋城的部队有近一半都是从工缁营提上来的士卒,而在天江南岸的北府军中还有着近二十万工缁营,二十万!若是这些人全部可以迅速转变为北府战卒,大陈拿什么抗衡?
  要知道,陈国如今上上下下加起来也不过十五万战卒,而且其中十二万人都在北线驻守,静秋一战惨败,除了在上阳府城驻守的一万侍卫亲军,陈国腹地再无将卒可以抵抗北府兵锋。
  跪在最前方的韩道尘微微偏了下头跟宇文玉对视一眼,当即狠下心咬了咬牙向前跪走了两步将头狠狠地叩在了地上。
  “北府军来势汹汹但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灭我大陈,臣恳请陛下迁都,以待来日重拾山河!”
  “迁都?”宇文格将文折合起,随手扔在御案之上,言语之中带着些许疲惫说道:“还有迁都的机会吗?玉儿,说说你昨日收到的消息吧。”
  众人一惊,纷纷抬起头眼神慌乱地看向跪在前方的紫衣女子。
  “是,父皇。据儿臣得到的消息,李复之子李清寂昨日亲率大军乘船北上,天江江面旌旗连天,预计乘船北上的北府士卒不会低于两万。”说到最后,宇文玉的声音里已经是带着一丝哭腔:“儿臣失察,对北府水军实力估算严重失误,请父皇责罚。”
  殿上的一众大臣将头埋的更低了,有几位胆子较小的文官整具身躯都忍不住打起颤来。两万北府大军渡江北上,完全可以逆江而行进入凌河,拿下月平伏阴两县,兵锋直指上阳府。这可比北府从静秋渡湮水快多了。
  整个大陈的兵力都集中在北线和东线的静秋城,内地空虚,月平伏阴即便在丞相韩道尘的要求下,稍稍征了些兵力加强了守御。可即便如此,两县加起来的兵力也不过七八千人,大多还是刚征募的民夫,而且还分守两城,在两万北府精锐的逼近之下又能撑多久?
  以静秋城的战况来算,北府军最迟于三月十五就能将营寨扎在上阳城下,短短四天,又怎么可能做好迁都的准备?
  即便是韩道尘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难不成要劝宇文格一个人往北逃?
  看着殿上众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样子,宇文格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缓缓站起身来,锐利的双眸俯视着跪在殿上的一众将臣,高声呵斥道:
  “看看你们自己一个个成什么样子?泱泱大陈,是朕和尔等用一刀一剑,一寸土一寸土打下来的。我大陈面对的敌人何曾少过?一个北府军,一次静秋之败就把你们吓成这样?朕昨日已经传令,着北线大军南下,既然他北府想打,我大陈没有不接的道理。朕就不信,大陈十余万铁甲,凭借上阳府城之坚固,挡不住北府军区区五万人?朕尚且提的动刀剑,你们呢?”
  宇文格的声音似是有着一股震魄人心的魔力,一些被激发出血性的臣子跪在地上齐喝道:“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只不过这声音怎么听都觉得带着一股生死离别前的决然。
  *******
  天江,北府军的黑底紫荆军旗遮天蔽日,几乎横贯了天江江面。
  北府水军中,一座楼船的甲板上,李清寂身着一袭青衫,双手扶着栏杆,脸色平静地望着天边那隐约可见的青山,媚儿和李清风站在李清寂两侧,岳云则带着黑云卫分散在甲板上警戒着。
  几位大将站在李清寂身后挤在一起看着一份从后方静秋城战场传来的军报,神色有着说不出的诡异。跟上阳苑一样,甲板上也寂静的可怕。
  李清寂惆怅地叹了一口气,背对着众人问道:“看完了?几位将军有何感想?”
  当初在荆门李府议事时便一直嚷嚷着要打的虬须大将姬平此时也不由地咽了口口水:“这,这太快了吧。”
  依旧是一袭素衣的徐如林也觉得有些梦幻,当初正是他一力主张避免与陈军正面交战,此时张开军报的那两只手不由得握的更紧了些,嘴唇紧紧闭合着一言不发。
  “是啊,太快了。”李清寂自嘲地笑了笑:“算计来算计去,没想到最后会因为敌人太弱而打乱计划。”
  在李清寂最初的计划中,北府军在东线的战略目标仅仅是拖住静秋城守军,哪怕在后期得知李丹增援静秋城,所做出的计划也只是为了重创李丹迫使其率军乖乖进入静秋城。
  但结果却是李丹所部被全歼,甚至若不是傅元同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而给了樊荣一天的时间考虑投降一事,连静秋城都会在当天被北府军攻下。
  虽然是一场大胜,而且是一场极为漂亮的大胜,但李清寂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现在的北府没有能力去独立对抗如今还是一体强盛的晋国,此战只是为了展示肌肉迫使陈国求和继而行驱虎吞狼之策,所以北府需要的是一个拥有着一定实力且敌视着北晋的陈国。
  如今静秋城那边一场大胜将陈国打的怀疑人生,自己这边直插陈国腹地,剑指上阳府,将整个陈国朝廷搞得人心惶惶。若是真的跟北陈打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李清寂还真有点头疼。
  按如今陈国的实力,灭了陈国好像也不是很难的样子,但问题在于自己守不住啊!相比于一下子灭了陈国然后吐出一多半的地方给北晋,李清寂还是更喜欢留着陈国去跟北晋打着玩,自己在后面慢慢蚕食、消化。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