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我要匡扶汉室 / 第八章

第八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都说田丰为人刚直,按说应该不是很好说话啊。从今日看来,好像不是那样的啊,挺好说话啊。而且话里话外中,甚至有一些大不敬,对朝廷的不满,连张飞都能听出来。不过今日真的是赚大了。
  刘曦想到这里,不由得笑出声来。
  张飞:“晨德,何事这么欣喜?”
  刘曦:“翼德,你觉得刚才的田御史怎么样?”
  张飞哼了一声:“虽然我跟着卢师学过一年,可还是觉得你们这些儒生,文人说话太麻烦,咬文爵字的,一点不爽快!”
  刘曦笑道:“翼德,你不懂。那我问你,行军打仗你可有信心?”
  张飞:“那是自然!”
  刘曦:“那打下来的城郡,你可会治理。”
  张飞:“......”
  刘曦:“所以打赢很厉害,但是想要百姓安居乐业就很难了。治理一县就很多事情了:整理户籍;发展商贾;安排播种,秋收;实行税收等等而田御史可是能治理州郡级的大才。
  所以,翼德你往后一定要尊敬这些有才学的有识之士。”
  张飞:“我知晓了。”
  因为大雪的缘故,刘曦几人就一直待在巨鹿郡,平日里,拜访拜访田丰,参加参加巨鹿郡的一些名士,文人墨客的聚会,加上苏、张二人之前传过的名声,刘曦又赠送纸张,又无意中透露出自己是汉室宗亲的名头,所以很多人还是愿意和刘曦结交的。
  第二年开春,巨鹿郡三里外的古亭。
  刘曦稽首说道:“诸位,就此别过,待我十八岁及冠之时,我在涿县扫榻相迎。”
  田丰领着众人:“晨德一路多加保重,现今世道不太平,多有宵小之辈,还望多加小心。”
  张飞:“有某护卫,恨不得来他个百来个人,让我杀个痛快。”
  黄忠:“翼德,当小心为上,公子毕竟不如你我这般,当稳妥为主。”
  刘曦微微一笑:“诸位安心,有翼德和汉升二人,我自会安然无恙。”
  ......
  身为穿越者最大的能力就是比这个时代的人,不论多牛的大佬,你是什么性格的,说话多么耿直,刘曦本着只要你有才,我就都能装一波,能忽悠的住,开局一张嘴,全局全靠忽悠的理念,到处拜访各地的青年才俊,武将能人。
  180年秋,游历兖州,听闻兖州有一人名为程昱,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多谋,善断大事。性格刚戾,与人多迕。拜访程昱,敬佩程昱的刚正不阿,为人正直。
  181年夏,游学到豫州,拜访当时设立颍川书院的水镜先生,与当时年幼的郭嘉,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攸,后期为曹操颁布九品正中制的陈群等人讨论天下大势,众人佩服不已相谈甚欢,结伴游历兖州,司隶,途中于焦郡偶遇许褚,张飞与之大战,忽悠许褚相投,许父于许家堡宴请各位,让家丁二十余人一并跟随许褚,充当刘曦护卫,保护刘曦。刘曦和颍川的青年才俊相约十八岁及冠涿县相见,继续踏上游学之路。
  182年到荆州,偶感风寒,生命垂危,幸好遇见正在四处免费行医的华佗,性命得救。劝说华佗,告知医者之善,一人之力终究有限,何不创建学院,教授学徒,方能拯救更多的病人,此为大善,大德。而后,让黄忠护卫华佗回涿县,创建医学院并医治黄忠之子黄叙。
  182年末,于徐州结识糜竺,告知经商之法,并将粗盐提纯,海水晒盐之法告知糜竺,过了月旬,糜竺主动找上门,商讨利益分成,以及日后合作事宜,并让弟弟糜芳跟随。
  183年初,刘曦名望除了凉州,益州,交州以及并州外,其他各州都已知晓刘曦之名,汉室宗亲,卢植门下。游历于荆扬时,众多名士,儒生于城外相迎,荆州蔡家,庞家,蒯家,扬州张家,黄家,陆家等大族相继宴请。
  183年秋末,刘曦一行人回到幽州,此时,刘曦是汉室宗亲的身份已经被很多世家,宗族所知,名望大涨,加上见识卓越,对天下大势的见解让很多名士,也敬佩不已。
  刘曦回到幽州,准备告知老师这几年所见所闻,百姓之苦,汉朝根基已坏,太平道在预谋什么,大量吸收教众,然而卢植被朝廷征召为官去了。
  183年冬,刘曦写信请老师卢植主持自己加冠礼,众多兖州,豫州,荆州,扬州等名士,好友前来观礼。
  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
  冠礼的仪式非常隆重而繁琐: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初加缁布冠,表明他已成人,有了成人所应有的一切责任和权利,可以管理人了;二加皮弁,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了;三加爵弁,表明从此有权参加祭祀了。
  三次加冠之后,主人就要设酒宴礼宾。接着再拜见兄弟等家人,去拜见地方行政长官和乡里的前辈。加冠青年在向家人和地方长官以及前辈行礼时,受礼者都要答礼,以示家庭和社会对刚加冠的男性新成员的尊重。最后是主人的再次敬酒和恭送宾客。
  加冠既是成人的一个标志,冠也就成了贵族成年男子的重要服饰,该戴冠的场合如果不戴冠,常会被看作是一种非礼的行为。
  《史记》中说到汉武帝有一次因为不冠,望见汲黯来奏事竟躲到了帐中去。这说明戴不戴冠不仅仅是一个礼制问题,还含有对别人是否尊敬的意思在内。
  刘曦现在孤身一人,唯一的亲人也就是老师卢植。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学生打骂老师,是要坐牢,甚至斩首示众。
  张猎户虽说也教过刘曦打猎的一些技巧,但是毕竟没有师徒之名。只能算是,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而且身份地位也不够给刘曦加冠。
  183年十一月初八,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刘曦庄园,挤满了文人,儒生,名士,还有小虎这几年招募的乡勇,刘曦结识的好友,如田丰,程昱、马钧、糜芳、许褚、钟繇、荀彧等;卢植友人:大儒郑玄,名士许靖等。
  众人齐聚刘曦庄园,好不热闹。
  “吉时已到。”小虎唱到。
  卢植:“门下后学末进,时年十八。择选吉日,延约嘉宾,鼓瑟吹笙,成其冠礼。”
  郑玄:“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田丰:“吉日良辰,再加吉服。威仪恭谨,慎修勿渎。长寿安康,永获大服。”
  许靖:“吉年吉月,冠服再升。孝悌忠信,修齐治平。寿享天年,安乐平生。”
  华佗:“甘醴惟厚,嘉荐吉士。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德,寿考不忘。”
  卢植:“吉月吉日,昭告尔字。其字嘉德,与尔宜之。进德修业,永受保之。兹昭其字,曰晨德。”
  刘曦:“某虽不敏,敬承慎待。”
  卢植:“冠礼即成,望汝自此束疏顽性,祖述忠孝仁义,修齐治平。”
  刘曦:“吾虽不敏,敬承铭记。”
  至此,才算礼成。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刘曦做的事情,说的话都要为之负责。自己也可以,为官,加爵,做事情也方便了许多。
  而且今天刘曦的加冠礼,可以说分量很重的,大儒郑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会给你贺词的。郑玄什么人?
  据历史记载: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著名经学家和大儒,党锢之祸之后,潜心研究和教授学问,弟子数千。
  郑玄死时正处于天下大战乱之际,所以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和受业弟子也有一千多人缞绖(披麻戴孝)送葬。最初葬于剧东(今山东青州境内),后又归葬于高密县西北五十里刘宗山下的厉阜。而今此地仍存有唐代墓碑和郑玄祠庙。
  距此不远,则是孔融当年给他立的“郑公乡”。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
  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年七十四。郑玄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至今保存完整的,有《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称《三礼注》。
  请这么一位大佬给你贺词,你要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要比你买个三公之职都要费劲。这个时代的文人,大儒,名士把自己的气节、尊严、名声看的可是比生命都重要的。
  为什么很多有能力,有才学,有名气的大佬都隐居呢?朝廷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当官干嘛,每天和宦官都得你死我活么,还不如隐居研究学问,教教学生,多安逸。
  所以说刘曦的加冠礼分量很重的原因就在这儿。
  刘曦稽首拜向众人:“多谢各位不辞辛劳,前来祝贺我的加冠礼,还请诸位畅饮,在涿县多住一些时日,也好让我多与诸位亲近。”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