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我要匡扶汉室 / 第七章

第七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卢植找到黄忠教我骑射,过几日就会过来,宗人府那边也没什么问题了,同样也是过几日过来。
  现在结识了张飞,苏、张二人,黄忠过几日便到,老师教我儒学经文,排兵布阵。这几年是我修身养望的最好时间。
  179年春,涿县城门。
  刘曦:“老师!我欲游学三年,三年后归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要去看一看大汉的各地风情,百姓疾苦;结交天下名士,增长我的见识,培养我的心性。”
  卢植叹了口气:“如今这世道不太平,各地盗贼,山匪众多,你一定要小心,若事不可为,望你早日归来。我已经向朝廷举荐你为建忠校尉一职,待你游学回来,戴冠之后便可建功立业。”
  刘曦知道老师肯定欠了一些人情出去,就说道:“多谢老师,还请老师放心,有张飞和黄忠二人护我左右,不会有事的。而且等闲之辈也近不了我的身,这几年,学生强身锻炼从未中断,老师不必担心。”
  卢植看了看几人:“你们两人定要好生保护晨德(刘曦表字,本来应该等到刘曦及冠再取表字,但因为刘曦父母过世,也没有什么兄弟长辈,加上刘曦平时做事,说话更似成年人,所以卢植年初取得表字。),不可疏忽大意,否则待你们三年后归来,定要严惩尔等!”
  张飞:“老师放心,俺张飞定会保护公子周全。”
  黄忠:“先生放心!”
  刘曦:“小虎,我嘱咐你的事情可不要落下了,抓紧办,待我回来之时,一定要弄好。”
  刘曦把纸张的制作办法告诉了小虎,并且把详细的制作方法写了下来,买了一处庄园专门让小虎用来存放纸张。并且让小虎和苏、张二人将贩纸所得钱财,用来招募游侠、豪杰。小虎随着这几年跟着卢植和刘曦学习,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颇有世家公子风范,处理这些事情应该不难。
  张飞去年也来卢植这边学习排兵布阵之法。刘曦只和他说了一句“你希望以后上战场是被人用计谋耍的团团转,还是希望自己不中计,然后正面较量一番。”张飞就乖乖的来了。
  刘曦朝着卢植拜了拜:“老师,请回,学生去了。”
  说完,几人背上背包(刘曦找动物的皮毛,让裁缝缝制而成,行囊总归是有点不太方便。),骑上马走了。
  刘曦几人一路走走停停,每到一处城郡,就拜访当地名士人才,谈经论道,这年冬天,一行人来到了冀州巨鹿郡。
  刘曦:“我们先找一处酒楼暂且住下,前几日在常山郡听闻巨鹿郡有一位大才,我们明日递上拜帖,上门拜访。”
  张飞(黄忠):“但凭公子吩咐。”
  巨鹿郡,田御史?该不会是田丰吧,这可是位大才啊!
  (田丰:150年-200年,字元皓,钜鹿人,一说渤海人。为人刚直,自幼天姿聪慧,少年时丧亲守丧,守丧的时间虽然已过,但他仍笑不露齿,因此为乡邻所器重。而且田丰博学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初被太尉府征辟,推荐为茂才,后来被选为侍御史,因愤恨宦官当道、臣被害,于是弃官归家。不久,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下,因为正直而不得志。)
  过几日就能见到了。
  刘曦领着张飞、黄忠两人在城中逛了三日。
  总的来说,巨鹿郡的百姓算得上安居乐业,官员也还算清廉,在百姓口中风评还是不错的。
  第四日,刘曦终于见到了田御史。
  刘曦:“在下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曦,字晨德,师从卢植。游学于此,听闻田御史博学多才,年幼之时就天资聪慧,在冀州很有名望。这几日我们在城中转了转,发现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多数清廉公正,看来传言不假,田御史果然是大才,因此今日特来拜访。”
  田丰:“公子谬赞了,公子之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时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谓是写的极好,我可是神交已久,又得你百张纸,受之有愧。今日得以相聚,实在是三生有幸啊。况且百姓安居乐业本就是为官的本分,不知道称赞都是郡守大人以及各位同僚各司其职的功劳,与我无关,我也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原来,苏双和张世平已经来过冀州,而且也与田丰攀谈过了。
  看来之前的策略已经初现成效了。
  刘曦:“田御史真是谦虚,我有一疑惑,不知田御史可否为我解答?”
  田丰:“公子请讲!”
  刘曦:“不知田御史,对当前局势怎么看?”
  田丰看着刘曦:“敢问公子问的是朝廷?百姓?还是天下?”
  刘曦:“哦?不知朝廷如何?百姓如何?天下又当如何?”
  田丰:“朝廷!宦官当道,不尽心尽力辅佐皇帝陛下,整日弄一些奇门巧术蒙蔽圣上,导致圣上不思国政,整日玩乐,朝中大臣不为圣上谏言,各个明哲保身,更有甚者,勾结宦官,整个朝廷乌烟瘴气;
  百姓!除了洛阳周边的百姓还算安居乐业,天子脚下也没有什么匪患,盗贼。其他各郡县,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与世家豪族勾结欺压百姓,剥削百姓,只要百姓但凡有口饭吃,这些也都没什么。这几年又有太平道妖言惑众,大肆吸纳百姓成为教众,迟早都会成为祸端;
  天下!更是破碎不堪,仅拿冀州来说,相信你们这一路应当也看到了,是个什么惨况。天灾人祸不断,世家豪族大肆养私兵,少则一两百,多则两三千,这是什么?这是想造反还是干什么?然后朝廷不闻不问,连我都知道并州董卓有私兵上千人,他一个刺史,出行都有侍卫保护,要那么多私兵干嘛?交州梁龙、南海孔芝私兵过千?大汉十四州就如同病入膏肓的老虎,一群豺狼伺机而动。”
  刘曦听完一惊,之前就想过黄巾起义,没想到情况已经糟糕到了这种地步。虽然以前也看过三国类的小说,知道世家豪族是破坏汉朝的根基,但是没想到会有私兵。这可是私兵,能被称为私兵,就是说,有装备武器,成建制的,这可是夷三族的大罪。
  还有太平道,自己占着外挂视角,知道过几年会爆发黄巾起义。田丰可不知道啊,果然这个时代的大才都不简单啊。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知道是一个祸端。
  刘曦想着,稽首拜道:“先生可有教我救黎明百姓之法。”
  田丰一愣,他没想到,刘曦竟然执弟子之礼向自己求教,而且似乎所求甚大。
  想了一会儿,道:“勤是立身之本,德政之基。自古的贤明君主,无不夙兴夜寐,不敢懈于政事,才能使百姓温饱,天下安泰。当今现状,战祸已不可避免,早则三、五年,迟则七、八年,必生祸端。
  为今之计,应当是早做打算:
  一则:挑选悍勇之士成部曲,训练兵卒,令行禁止,日夜操练;
  二则:赏罚分明,功过公正,则将士用命,百战不殆;
  三则:寻一立身之地,保境安民,广积钱粮,以备不时;
  四则:以百姓为根基,知百姓之疾苦,办百姓所忧之事,赐百姓耕种之良田,则百姓无忧亦,百姓无忧,使百姓温饱;
  五则:集天下有志之士,礼贤下士,亲贤远佞,严明法纪,以待战时;
  六则:修身养德,积攒名望,必能引贤能相投,豪杰相助;
  七则:待战祸之时,以朝廷大义灭之,即可上报朝廷,亦可下安百姓。”
  刘曦:“可是先生,我现今既无爵位,又无官职在身,要如何招募乡勇?又如何吸引贤能来投,豪杰相助呢?”
  田丰:“可找你老师卢植相助,你如今游学,待过两年,及冠之时,可让你师举荐你为校尉,领涿县县令之职,想来应该问题不大。”
  这个方法也不错,我最多游学三、四年,182年最迟183年必须回涿县,不然到时候被黄巾起义打个措手不及,就得不偿失了。自己知道是184年,其他人可不知道,到时候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刘曦:“多谢先生为我解惑。战祸起时,不知先生可否助我?”
  田丰坐直了身体:“那不知你志向何求?”
  刘曦一听,知道这是对自己的一番考校。
  ......
  刘曦:“说来不怕先生笑话,本来只想做个一心求学的学士,但这大半年来,听闻朝中局势动荡不安,宦官当权,忠贤不得志,又看了许多百姓疾苦,遇到过很多土匪,山贼。
  深感天下将起战祸。所以,先生问我志向:我欲穷尽自身,匡扶大汉于将倾,不求根除世家豪族之弊端,但求就百姓于水火;不求天下人知我之志,但求无愧于天下。这便是我的志向。”
  田丰看着我,沉默了好一会儿,叹了一口气:
  “待你回涿县之时,可来书信一封,我必寻你而去。”
  刘曦大喜:“先生大才,多谢先生,还望日后不吝赐教。”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