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再现蘅芜君 / 薛家有子初成长

薛家有子初成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醒着的时候,看着亲切的家人,宝钗总是笑盈盈的。父母疼爱,兄长亲爱。可是到了梦里,他经常会梦到前世的恐怖,甚至在梦中哭泣。等到醒了,家人给他换尿布时,他的脸红红的,大家都说是哭憋着了。只有宝钗自己懂,那是害羞。一个人的时候,他经常在想今生要做些什么才能够挽救自己,挽救薛家,终于他有了主意。
  首先,他是个婴儿,“言行”不可造次,不能吓到世人。其次,他还是个婴儿,除了吃睡拉哭笑外,他不能有别的言行。因此,三岁前,他决定充分享受家人的宠爱,笑口常开,逗父母开心。希望父母康健,尤其是父亲。前世父亲去的太早,薛家塌了顶梁柱才会一败涂地。
  薛父感到十分幸福。妻子敦厚体贴,身体健康,连接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自己生意做得好,家资百万,在金陵颇吃的开。美中不足的是薛家虽然是诗书传家,然而自先祖紫薇舍人以来,家里就再也朝中无人。自古以来,“权势”二字就互为一体,薛家几代人无权,有财也无所依凭。当初趁着皇商生意做得好,求取了金陵王家的小姐,还不大被王家看的起。连襟的贾家二老爷贾政是荣国公之后,贾家更是金陵四大家族之首,先祖功勋卓著。如此这般,薛家的门楣终于高了一点。自己的内兄王子腾家本来也落寞了,然而内兄本事大,官越做越好,现已重回甚至超越先祖的荣耀。四大家族另外一家史家和薛家本没有关系,只因贾家老夫人是昔日史侯家的千金,故成亲戚。金陵排名第一的豪门是甄家,家主乃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整个南方事务都归甄家管,甄家和贾府又是老亲,故和薛家也有往来。
  思来想去,薛父发现整个关系网的中心就是贾家,然而贾家的实力也是逐步递减,家中似乎没有可靠的儿孙。听闻本来连襟政老爷的堂兄贾敬也考取了进士,当时贾家就有中兴之相,可不知怎得贾敬居然跑到城外出家当了道士,再也不管世事。贾政的大儿子贾珠听说读书十分刻苦认真,他大哥贾赦的儿子贾琏却只认得几个字,颇顽劣,和家里的蟠儿有的一拼。贾政的大哥全部身心都在内宅,根本不好好做官,贾政自己是靠父亲恩荫了一个五品官。贾家的大小姐倒是嫁给了姑苏林家,是个探花。。。这金陵的大家族里现在唯一在上升的就是王家了,贾家也在求变,只是还没有突破出来,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靠别人只怕是靠不住的。想到这里,薛父大吼一声:“把蟠儿这个蘖障叫来!”
  随从跑着去把玩泥巴的大儿子薛蟠带了进来。看着薛蟠一身的泥巴,薛父怒从心起:“孽障!你乃薛家长子嫡孙!怎么成天只知道玩!不学习不长进!家里将来如何托付给你?
  看着父亲暴怒的样子,薛蟠刷的红了脸,手里的泥巴也吓掉了,刚想要哭。一岁半的宝钗颤颤巍巍拿着一本薄书由保姆扶着进来了。
  “父亲!不凶,不凶!”宝钗奶声奶气的走到薛父身边,要抱抱。
  “是宝钗呀!乖,父亲抱!”薛父把小宝钗一把抱在怀里,笑着说:“我的儿,这是什么书啊?”
  “百家姓!”宝钗笑着说。他还小,难得的是说话到清晰。
  “我儿才一岁半就念百家姓了?”薛父惊道。
  “老爷,二爷可聪明了,所有的话,我说一遍就会,所有的字,我教一遍他都认得。只是现在他还太小,拿不住笔,所以不能写。”嬷嬷笑着说。
  “太聪明了,我的宝钗!”薛父眼里只有宝钗了。
  “父亲,叫我蛟儿,不要叫我宝钗了!我是个男儿!“宝钗穿着大红色的袄子,梳着童辫,看起来美丽可人。
  “好!我的好宝钗是个男儿!”薛父笑眯了眼。
  “哥哥,哥哥,擦泥,擦泥。。。”宝钗从薛父的怀抱里挣脱出来,走向薛蟠,拿出手帕给哥哥擦脸。
  “宝钗乖,不擦了,别把手帕擦脏了!”薛蟠笑着躲开了。本来父亲生气,他先是生气,后是害怕。再后来宝钗来了,他又气又妒,父亲偏心的不行。直到后面听说宝钗已经念百家姓了,他又开始愧了,因为他还在读三字经。而弟弟已经学到他前面了。现在宝钗来给他擦泥巴,他只剩下呵呵笑了。
  “你们跟着的人是干什么的?蟠儿一身的泥巴也不管管,下次再让我看到你们不尽心,直接撵出去!”薛父怒道。
  “是,老爷!”下人们都低声应道。
  “都下去吧!”薛父叹了一口气。
  “父亲别生气了!我们一定会争气的!”宝钗轻轻扯了一下父亲下把上的胡须,然后和薛蟠,嬷嬷们一起离开了书房。
  他现在还小,不能做什么大事。唯有多逗父母开心,多引导兄长向善而已。过些天,薛父给家里请来了一位先生,姓刘。刘先生是个老举人,两次会试不第,由于给自己定下事不过三的规矩,加上家中人口单薄,又有老母要侍养,故不再科举只当了个小官。他一辈子不拉帮结派,为官清正,所以一直也没有什么晋升。直到四十岁他大感不惑,准备辞职时才升了一级。四十五岁时他终于辞职了。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一个外放做官,一个进了翰林院。
  辞职后,由于身体尚康健,他开始做些生意,买些田地当个快活员外。刘举人经常四处游玩经商,从而认识了薛父。做生意需要九曲玲珑,刘举人不愿意为难自己,生意也就做得非常一般,和薛父没得比。薛父一向钦佩有学问品行高的人,正巧碰到了刘举人。薛父为人仗义,内心机敏,生意通透,又十分的有涵养,刘举人也很欣赏,两人相互引为知己。薛父感慨刘先生的品行和学识,请他来家做西宾,刘先生欣然应允。
  自此,三岁半的薛蟠和1岁半的薛蛟在刘先生座下当了弟子。每日学习规矩,学习学问。宝钗也希望和父亲学着做生意,奈何人太小,说不出口。刘先生发现宝钗学东西非常快,故更多的时间花在薛蟠身上,让宝钗自由活动。薛蟠虽然不满,可是也无可奈何。好在宝钗经常在旁鼓励他,所以他虽然不十分聪明,到底该学的知识也都通了。
  宝钗除了学习,也经常的在院子里跑步,做些操锻炼身体。一时被薛父和先生看到。薛父问原因。
  “只有身体康泰才有一切!父亲先生也一起锻炼身体吧!身体不好什么都是空的呢!”宝钗笑道。他想通过锻炼身体来抵抗身体中的热毒,平时饮食也注意荤素搭配,故及至上学,身上的热毒都没有发作过。
  “蛟儿说的很有道理啊!自古都说书生文弱,其实科举读书做官都得要一副好身板!先父去的早,家中只有薄田几亩,我和母亲辛苦度日。从小除了读书就是在地里劳作,故身体颇好。当初参加乡试看到诸多学子吃不了考试的苦,考到中途放弃,被抬着出考场。我先期科举顺利,焉知不是身体好的缘故呢!”刘先生侃侃道。
  “原来如此!那么我再请一个武师傅来教蟠儿蛟儿锻炼,先生看如何?薛父谦问道。
  “在下复议!”刘先生笑道。
  几个月后,薛父又寻访到一个镖局退休的武师胡师傅,请来当教练并护卫。从此,薛蟠和宝钗跟着两位师傅清早锻炼,上午习文,下午习武。宝钗对习武锻炼更积极,薛蟠也想多学武,可是刘先生不允,只因他文化课上的较差。薛老爷每天都很忙,人情世故还有生意他都要料理。偶有闲暇,要么休息,要么被宝钗缠着一起锻炼。
  时光荏苒,薛蟠五岁,宝钗三岁了,先生开始讲四书五经,宝钗除了听先生讲四书,还兼研医书。只因四书五经这些书他在上辈子就了然于胸,今世也只当给薛蟠陪读,帮助他多了解经典。再者刘先生年老多知,也经常给他们一些独特的看法和生活经验,故宝钗每日都有认真听讲。有时甚至与先生和父亲交流些新想法。薛蟠看着二弟博学多识又聪明,心里百感杂陈。他既为兄弟聪慧而高兴,又为他过于聪慧而自卑不愤,久之转化为负能量对学习产生了抵抗情绪。一日得罪先生,被先生严厉体罚一翻。后薛父知道了,又大打一顿。宝钗在旁边看着急哭,一时间竟然哮喘起来,整个人不能言语,躺在床上。薛父着急,请了很多大夫来都看不好。薛蟠看弟弟病成这样,几乎欲代弟而死。薛母,几乎哭晕过去。两位先生前后奔忙,到处找大夫找药救薛蛟。然后奔波数日,仍不见效。忽一阵梵铃声响起,一个癞头和尚到门外说专治疑难杂症,薛父立刻请进来。
  “公子胎里有天生的热毒,有一味‘冷香丸’可治此症。然后要薛父配齐各种白花,各种特殊的水又送上一包特香的药引。薛家上下感激不尽,正要付医药费,宝钗忽然醒来,从床上挣扎起来,由丫鬟扶着走向那和尚。他艰难开口道:
  “多谢大师赠药!大师可还有什么话要交代?“
  “贫僧没有什么说的了。公子好自为之!“说着就自行离开。
  宝钗看着癞头和尚离去,忽然倒了下去,大家一阵忙乱。虽然得了和尚的药方,那药却不能马上配出来。薛妈在宝钗身旁衣不解带连日照料,也只能用布给宝钗嘴上沾水。两日后,宝钗自己醒了。大家马上到他房里看他,薛蟠眼睛都哭肿了,声音也哑了,只站在床边不说话。
  “哥哥不要哭泣,兄弟没事的!妈,我饿了,给我做些青菜小粥吃!。。。我好渴,我要喝水!”宝钗干裂着嘴唇,缓缓地说道。
  大家马上给他喂水喝,喂粥吃。这些东西都备着,只待宝钗醒来。宝钗吃好后,精神好了不少,坐在床上和大家说话。他明白大家的担心,决定对大家开解。
  “父亲,母亲,哥哥,师傅!你们不用担心我。人食五谷,哪有不生病的?这是天生的热毒也罢,现有的咳嗽也罢,我想只要我把身体将养好了,说不得这病也就好了。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只要我们顺应自然,调理自己,终有出头的时候!”宝钗不止在说身体,也在说命运。
  大人们听三岁的薛蛟说出这样的话来,都怔住了。宝钗一时累了,大家各自去休息身边只留下嬷嬷照顾。宝钗想着这次的生病,应该是今生第一次热毒发作,三岁以前都没有。想来是平日里自己想的太多,加上这次薛蟠挨打自己一时担心才急火攻心。他暗叹一声,做什么事都不能操之过急,太过分也是有违天道的。因此他决定生病期间,什么都不想,只安心调养,等病愈再说。
  果不其然,半个月的清养后,宝钗就能四处行动了。又一个月,他已经恢复如初。薛父依然每天忙进忙出,在宝钗生病的这两个月,他一直是全家最操心的人。外面的生意要管,人情要照顾,还要为宝钗寻医找药,还要安慰照顾妻儿。宝钗忽然害怕起来,趁着这天吃完饭的趟儿,他决定开个座谈会。
  大家看着他小小一个人儿,一本正经的样子,既好笑又诧异。薛蟠在宝钗生病后决定再也不混闹,再也不和弟弟斗气了。兄弟比自己强,总比别人比自己强来的好!为什么要生气呢?再说了,兄弟是个天才,从小过目不忘,难道非要自己也是个天才?哪有那么多好事呢!既然弟弟好,哥哥为什么不能学着呢?因此他也学着宝钗的样儿,一本正经。薛父薛妈看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学大人,都笑了起来。
  “父亲,我有话要对您说!身体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咱们家已经有些根基了,所以我希望父亲保重身体,不要太煎熬身体做生意。您是我们的支柱,该休养就休养。我和哥哥长大了就可以为您分忧了!”薛父薛母都诧异的看着宝钗。薛父最近的确是有些疲累不堪,可是身体还好。
  “病从小处来,保养才是最关键的。我知道自我病了以来,父亲母亲日日焦心,父亲事务繁多,更是添了烦累。我想请父亲好好在家歇一些时日,不要外出办事了。家里的生意就由得力的家人和店里的伙计们自去办理,有急事来家问您就行。趁此机会,还请父亲多多教育我们。”宝钗平静地说。
  “每日里早起早睡,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规律丰富,补足营养,吃好喝好,少操些心,我想这些也就够了!至于我和哥哥,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家已经够富裕了,加上父亲这么会经营,在金陵又有谁能小瞧咱们家呢?虽然咱家不够贵气,可是有我和哥哥在,我们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只求父亲可怜我们,保重身体!就算我们不堪,我想只要咱们一家齐齐整整在一起,这日子也不会差的!”宝钗不再说话,喝了一口茶。他低下头,又看了一圈家人,等他们讲。
  “蛟儿,难得你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么大的见识。我也很赞同你的话,有些事情急不来,贪心也不好!既如此,我和你们母亲商议,从明日起就开始减少事务,多在家陪你们,我也好好将养些时日!”父亲对着宝钗说完,又看向薛妈。
  “宝钗,你说的话我只能懂一些。但是我明白你的意思,从明日起,我会照看好你们父亲的身子,让他保养好。家里已经金山银山了,很不必再让你们父亲出去拼命!要是有个什么,我们可怎么办!”说着薛姨妈居然心中一痛,流下泪来。
  看着母亲哭泣,宝钗也哭起来,薛蟠不明所以,看着母亲哭,兄弟哭,自己也哭了起来。
  “太太,你好好的哭什么!”看着夫人带头哭泣,两个幼儿跟着哭,薛父心里一酸。想着家里实在需要自己,自己一定不能倒下,保养是势在必行了。
  “哥哥,你可要听父亲,母亲还有先生的话!咱们家不能只让父亲一个人担着,我和哥哥也要好好读书,少惹师长们生气才是呢。”宝钗止住哭泣,看向薛蟠。
  “兄弟说的是。我再让父母生气我就不是个人了!作为哥哥当然应该疼爱兄弟,却总让兄弟为我担心真的很不该!只是读书的事情。。。”薛蟠敬爱父母,疼爱兄弟,可是论读书他觉得自己不行,差宝钗太远。
  “哥哥且不要担心!读书原为的是明理,并不为科举。只是科举可以做官,可以做更多别的事情。哥哥学习只是比我慢一点,可是哥哥人聪明,学习并不差的。果真哥哥将来不想考了,我来考就是!哥哥多多读书,懂了道理,再跟着父亲学做生意,咱家可不就靠哥哥立起来了!那时候,父亲母亲都要夸你了呢!”宝钗笑着对薛蟠说道。
  “真的么?!兄弟你读书这么好!我一直以为我太蠢!”薛蟠终于说出了堵在心里的话。
  “蟠儿你不要担心!你兄弟说的不错,读书就是为了明理,不用比来比去!科举什么的,你想去就去,不想去考个秀才就回来做生意吧!你是我的长子,家里自然要靠你!”薛父向薛蟠投来温和的目光。“你的学问我早就问过先生了,他说你之前学的挺好的,并没有比别的同龄的学生差,只是最近你学习态度不端正我们才打你的。态度不端正,什么事都做不好!可知道么?”薛父温和地说。
  “是,父亲!孩儿知道错了!再也不会犯了!”薛蟠说着就跪在薛父面前。薛妈忙把他扶起。
  “请兄弟时时教我!”薛蟠又向宝钗作揖。
  “哥哥,咱们兄弟说啥啊!你是哥哥,自然我要多向你学的!”宝钗忙笑着还了一礼。
  “以后万不可造次了!”薛蟠想着要做兄弟的表率,暗暗下了决心。
  如此,薛蟠每日里安静地和宝钗跟着文武师傅学习。薛父抓大放小,着力培养人才,减少了生意上的奔劳,更多时间花在家庭和休养上。三年后,薛家的生意并没有下降,反而更强。薛蟠八岁,薛蛟六岁,两人早上练武,上午习文,下午就和父亲一起出门应酬,学习做生意。这时薛家的文化课变成杂课加制艺。所谓的杂课是真正的文化课,除了四书五经外,诗词歌赋刘举人都有教授。制艺是八股文章,将来科举考试就是考八股。等到薛蟠十岁,宝钗八岁时,刘举人已经要求他俩作诗联对写文章了。十二岁起,刘举人开始严格要求薛蟠写八股文,并要求他参加下科考试。宝钗跟在旁边,小小年纪做的诗词就让刘举人惊叹,八股文也写的有板有眼。在刘先生的教育下,两人的文章突飞猛进。由于薛蟠要参加这科县试,故这两年他较少关注生意,更多放在学习上。
  “先生要蟠儿考今科,有信心么?”薛父踌躇道。这两年他又开始忙碌起来,他想着还是不能太闲散在家,男人生来就是顶门立户的,如何能只躺在后宅享受?两个儿子这么争气,做父亲的如何能不为他们打算呢?就算只能挣到金钱,自己也要多为他们多挣点。
  “这个不好说,只能说可以一考!机会是有的。就算不能中,蟠儿去试试也算个经验!如果是蛟儿去,我看必中!”刘先生缓缓答到。
  “什么!蛟儿竟有这样的聪慧?他才十岁啊!”薛父知道宝钗的能力,却没想到他这么强。
  “是的!可是我不能让蛟儿去考。”刘先生道。
  “您是担心蟠儿心里不好受?”薛父道。
  “这是其一。其二是蛟儿年纪太小,古今都罕见这样的神童!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刘先生道。
  “这。。。先生的打算是?”
  “今科让蟠儿先考。万一不中的话,和蛟儿一起考下科。我看蛟儿的能力考县试和乡试都没有问题。将来会试的话。。。让他不要考第一!”刘先生说了出来。
  “那乡试没有关系么?”薛父依然问道。
  “乡试没有问题,乡试考好了对薛家也好!但是会试殿试第一朝廷一定会关注,我想风头太过总是不好的。毕竟蛟儿的年纪太小。还有他的名字。。。”
  “哎!名字是不太好。可是这虫子旁乃先祖所定,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蟠蛟两字来给孩子们用!”薛父有点后怕道。
  “是!而且这虫子旁的好字实在有限,于贵家开枝散叶也不利。”刘举人道。
  “是!好在下一辈的名字就十分好取了!想来我家兴旺在孙辈了!”薛父渐渐心安道。
  “既然名不好,还请先生帮两个孩子取字,看能不能改改气运!”薛父道。
  “蟠儿原来的字叫文龙,我以为这龙字取不得。他和蛟儿的名本就是龙,再字文龙更不得了,不如改作文起。蛟儿取字文兴,如何?”
  “文起,文兴。。。好!好!多谢先生!”
  宝钗由于不参加此次科举,更加多花心思在杂学旁收上,医术,佛教,道教,农学,诸子百家,各种研究不断。后面又经常和父亲老师讨论人生,生意,官场等等,博闻强记,学识更加丰富,待人接物也更加老道。除了生意,宝钗还研究厨艺,学习营养配方,教给家人去做,因此薛家人的身体也都养的比较好。当然,薛老爷身体还是差一些,毕竟他太过奔波劳苦。宝钗看着心疼,让父亲专心做生意,家里由自己和母亲料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