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千古绝恋董小宛 / 第一三三章 名扬后世

第一三三章 名扬后世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董小宛的灵柩在灵堂停放了十四天。
  出殡定在正月十五。
  身体本就没有完全康复,加上这几天的苦熬折磨,冒辟疆也虚弱不堪。昨晚又是一夜未眠,天亮时,他还坐在董小宛棺椁前,不停地烧纸。他怕夫人去了那边没有钱花,他要让小宛带上更多的金银财宝,免得到了那边,受冻挨饿。
  出殡的时辰到了。
  董小宛没有亲生儿女,摔盆、扛幡之事都由冒丹书来做。
  司仪高声喊道:“起灵——”
  冒丹书刚要弯腰去端聚火盆,却被冒辟疆拦住了:“且慢。”
  冒辟疆对众人深鞠一躬,声音沙哑地说道:“各位至爱亲朋,乡亲邻里,我有几句话说,——梦幻尘缘,伤心情动,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边,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桃对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全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水难圆。此去天国,长路漫漫,爱妻亡妾,一路好行。呜呜……”
  冒辟疆一声长嚎过后,突然失声,像一堆稀泥一样,软趴趴地瘫坐在地上。
  司仪一挥手,冒丹书手起盆落,“咣”地一声,泥瓦盆四分五裂,碎片溅得到处都是。
  冒丹书举起招魂幡,在前面引路,六十四杠的灵柩紧跟在后,吹鼓手奏响沉痛的哀乐,一路向城南缓缓而去。
  “九年一日千秋悲,肠断衰残抱痛来……”冒辟疆长歌当哭,跌跌撞撞地跟在送葬队伍后面,踉跄而去。
  大路两侧,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董小宛的棺椁葬在城南冒家别业影梅庵东侧。影梅庵是冒家祖产,这里林荫如盖,芳草萋萋,溪水潺潺,环境清幽,宛如人间仙境,正合了董小宛喜山爱水青睐宁静的品性。
  至此,一代名妓优伶,贤妻良妾,走进历史,但在人们的记忆中,始终是夜空中一颗星光熠熠的存在。
  她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倏忽一闪的二十七年,但她的一生却是近乎完美的,像一块未被雕琢的美玉,毫无瑕疵。和秦淮八艳其它姐妹比起来,董小宛是幸福的,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而其它姐妹们的命运,却大多未遂人愿。柳如是悬梁自尽,陈圆圆沉尸湖底,卡玉京、李香君进入空门,寇白门嫁夫被弃,病死青楼时,身边没有一人,顾横波与失节的丈夫去了北京,郑妥娘与杨龙友殉难于贵州……与“红颜薄命”的总结局相比,董小宛的爱情生活虽只有九年,但能为所爱的人付出一生,也算是幸运得多了。
  董小宛一生虽短,却得到了后世的广泛纪念。与钱谦益、陈子龙齐名,被誉为明末三大诗人的吴梅村,曾写《题董白小像绝句八首》纪念她,在此辑录两首以飨读者:
  其一:
  念家山破定风波,
  郎按新辞妾唱歌,
  恨杀南朝阮司马,
  累侬夫婿病愁多。
  其二:
  乱梳云髻下高楼,
  尽室仓皇过流头,
  锢盒金钗浑抛却,
  高家兵马在扬州。
  清初著名藏书家、明史纂修官黄虞稷,在《书影梅庵忆语后》二首,对董小宛不吝赞美之辞:
  其一:
  珊瑚枕薄透嫣红,
  桂冷霜清夜色空。
  自是愁人多不寐,
  不关天末有哀鸿。
  其二:
  半床明白残书伴,
  一室昏灯雾阖缄。
  最是清夜凄绝处,
  薄红吹动茜红衫。
  黄虞稷的悼诗,被认为是写得最好的两首,以至于冒辟疆见了,亦“哀感流涕”。
  董小宛的好姐妹,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也写了一首《水绘园吊董小宛》:
  水绘青莲碧,隔帘梅影幽。
  媚楼訾阉党,桃叶慕清流。
  转叹琴台寂,堪怜镜阁休。
  偶因尝洗钵,奁艳足千秋。
  三年后,冒辟疆的杰作《影梅庵忆语》刻印发行,冒辟疆带着墨香尚存的新作,在董小宛墓前焚烧。当一缕轻风吹过,冒辟疆看到片片纸灰飘飞远去,好似又一次与爱妻作了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一丝温馨的安慰。
  这里顺便提一句,董小宛去世第二年,清顺治九年,又是一个大灾之年,这次灾荒比崇祯十三年更为严重。知县在如皋城四个城门设立粥厂,冒辟疆负责管理最远最难的西门粥厂,那里邻近泰兴,每天饥民超过四千,冒辟疆每天带着同仁和仆役早出晚归,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总计向二十余万人次分发了赈灾粥米。这一次,冒辟疆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包括给冒丹书聘娶用的二百两白银,也换成两万个铜钱,分给了父老乡亲。
  如皋知县许直作《冒辟疆赈饥》写道:……吾党有义府,冒子擅嶙峋。倾粮周缺陷,鬻产继全仁;哀鸿数千百,饱暖生阳春。
  冒辟疆六十三岁时,清廷征诏“山林隐逸”,地方官推荐他,他不应诏;七十三岁时,清廷开“博学鸿词科”,地方官又推荐了他,他还是不去,终身不仕。
  为了一个承诺,甘愿坚守一生清贫。
  到了晚年,一生没有工作的冒辟疆可以说是穷困潦倒,田地和宅院,几乎卖尽,冒辟疆住在偏僻小巷里的一个小屋中,两个儿子的境况,也是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能为他提供日常支出。以至于八十多岁了,还要靠卖字为生。并写了三首五言绝句《卖字五狼偶成绝句》,其中第一首是这样写的:偶发游山兴,聊为卖字翁。奇怀付老笔,莫漫此相逢。
  倒显示出以苦为乐的平淡情怀。
  他在自述中说:“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如。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
  对于冒辟疆的节操,一代伟人对其有过恰当的评价。根据《毛。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记载,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一篇题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主席阅后很是赏识,特地找田家英谈话说:“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看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所以我常想,为私者务名,为国者务实,为名者可卑,务实者可贵。”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八十三岁的风流才子冒辟疆面带笑容,踏上了通往极乐世界的大路,他知道,他的爱妻,一代名嫒董小宛正在那里等他。
  冒辟疆被安葬在如城东门外的“万花园”,万花园中有一株形似仙鹤的古柏,人称仙鹤树,仙鹤树下有冒梦龄、冒起宗、冒辟疆祖孙三代墓茔,俗称“冒家垄圹”,也就是今天仙鹤村的由来。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以名传,传以人名。冒辟疆与董小宛这对才子佳人的亘古之恋,但愿能通过本书传得更远,更加深入人心,从而给爱情故事的浩瀚林海,增添一抹新绿。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