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十万大山深处蛮族部落众多,自蛮王后人失踪,蛮王刀丢失后,近百个蛮族部落陷入一段内战时期。只是持续大战了二三十年,也没有哪个部落有实力再次将蛮族统一。看到人丁越来越少后,各个部族逐渐停止了内战,开始休养生息。有些小型部落迫不得已,为了活下去,只得合并加入到大型部落中去。
大战这些年,蛮族内逐渐形成了以三大部族为首的三足鼎立之势。其中老牌大型部族森德部落在这几十年的大战中,屹立不倒。慢慢吸收了数个小型部落,并且有无数无家可归的蛮族百姓加入森德部落,森德部落领地与人丁得到大规模发展,是三大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而当年,在齐太祖号召下,百蛮共同推举的蛮王正是出自此部族。众多蛮族中,与大齐关系最为紧密的便是此族。
其次是萨逊部落,此族原本在近百蛮族中,实力中等。但是萨逊部族出了一位天纵之才乌尔大王,在他的带领下,萨逊部族借着百族大战之机,努力发展自身实力。缓慢蚕食周边小部族,同时与几个部族结成攻守联盟,势力逐渐扩大,在持续多年的发展后,萨逊部族成长为仅次于森德部族的大型部落。萨逊部族一向好战,几十年里死于萨逊部族之手的普通蛮族百姓最多,萨逊部族在连续几场大战获胜后,众多蛮族几乎无人敢招惹萨逊部族。
而那时,乌尔大王野心巨大,原本想着借势一统蛮族,结果在与森德部族的大战中,森德部族派人向大齐求援,大齐镇南王与齐州太守王毅一道,亲率大军出征十万深山。森德部族与大齐将士双方合力大战萨逊部族,最后萨逊部族战败,损失无数精锐,元气大伤。自那之后,乌尔大王率领族众休养生息,原本乌尔大王想着休养一段时日,恢复元气后再与森德部族争锋。
可是,乌尔大王在与森德部族大战期间,已经有另一个部族悄悄成长起来。有大齐将士在外虎视眈眈,加上新崛起的超大型部落在侧,乌尔大王再想武力统一百蛮,已经几乎不可能。这个新崛起的部族便是维鲁部族,此族也是老牌大部族,只是一向行事低调,不曾引起他族的过多关注。萨逊部族与森德部族大战期间,几乎祸连整个蛮族,各个大小部族因为各种新仇旧恨纷纷加入两方阵营,参与大战。唯一没有参战的大型部落,便是维鲁部族。维鲁部族在斯里大王带领下,避开了战事。战后,维鲁部族也吸收了几个小型部族,自此维鲁部族势力也与森德部族、萨逊部族一般,成长为了三大势力之一。
而诛杀齐州百姓的便是萨逊部族战士,萨逊部族在乌尔大王带领下,不仅想要统一蛮族,还想要向外扩展,进入九州大地。萨逊部族也是对九州最不友好的一族。
乌尔大王年纪轻轻当上萨逊部族首领,已经在位三十多年。在萨逊部族中,威望崇高。在探听到九州大齐帝国宣德皇帝战死,游牧族入侵九州时,乌尔大王沉寂数年的野心再次萌发。只是不知九州具体战况如何,所以迟迟不曾有任何举动。
当他得知就连齐州太守王毅都亲自带兵出征之后,乌尔大王明白九州可能真的大乱了。齐州乃是杨氏龙兴之地,齐州的大军必然不会轻易调动,除非帝国遇到了真正的危机。多方打探之后,乌尔大王获悉,就连远在极寒冰原的冰原族也已经南下侵入九州大地后,乌尔大王心思彻底活络起来。乌尔大王知道,这是蛮族走出十万大山最好的一次机会。
乌尔大王明白,单凭萨逊部族一族,根本无力挑战九州。深思几日之后,乌尔大王托使者前往森德部族与维鲁部族,想要劝说两大部族一同出兵九州,可惜两大部族首领听闻此消息,并不动心。这令乌尔大王恼火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但是,几日之后,连续出现了九州百姓逃进十万深山之事。乌尔大王瞬间想到了一条毒计,能够拖森德部族与维鲁部族下水。在森德部族把手的隘口被齐州百姓烧毁后,森德部族埃尔克大王得知此事后,并未恼火,反倒下令蛮族将士撤出隘口,并且派出了一队使者准备前往齐州了解具体情况。
只是,在乌尔大王刻意关注各方局势的情况下,森德部族刚一出事,乌尔大王便直接下令,将逃进十万深山的九州百姓斩杀。全部割下首级,悄悄放在了森德部落守卫的隘口外。而森德部族派出的使者,也被乌尔大王派出刺客,悄悄尾随斩杀,准备嫁祸齐州,引起双方矛盾。
而乌尔大王派出的数十名刺客在隘口外正好遇到吴槐率领的万余草莽。双方见面直接开战,这数十名刺客瞬间便被斩杀干净。吴槐虽然久居齐州,却根本分不清几大蛮族有何不同。所以,杀完之后,学着蛮族手法,也将尸体堆叠在了一起。而吴槐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杀的这队人马所穿服饰,却是维鲁部族着装。
几日之后,吴槐带领着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四五万人浩浩荡荡向着蛮族把守的一处较大营地赶去,这处营地属于萨逊部族把守。萨逊部族原本就对九州并无好感。看到吴槐率领着这么一支大军赶来后,营地将领立刻派人前往部族求援。
乌尔大王听闻后,不怒反喜,立刻调遣大军,亲自率领十万余众,浩浩荡荡向着这片营地杀来。乌尔大王赶到这片营地时,吴槐率领的杂牌军正与营帐内数千蛮族将士交战。只是,战斗了许久,双方伤亡却并不大。
吴槐率领的杂牌军没有正规装备,更缺少敢于率军作战的大将。所以喊杀声震天,冲锋的却没几人。只有一群齐州老兵自发组织起来打头阵,这才带着这群杂牌军冲锋了两次。
而蛮族这边看到这群杂牌军人数众多,深知出营交战必败。所以,蛮族将士一直以弓箭远射为主,坚守营寨,不曾主动出击。而被箭矢射退了两次的杂牌军,被射杀了百余人后,也不敢再次发起冲锋。双方此时,陷入了胶着状态。
乌尔大王赶到这边时,恰巧看到这可笑的一幕,只见双方人马在弓箭射程之外,互相对骂正酣。乌尔大王轻蔑一笑,直接下令大军撤开围挡,杀向对面的杂牌军。
吴槐此时正端坐马上,身为主帅,看着眼前一幕,内心虽是颇为恼火,却又毫无办法。只是,不多时,吴槐感到脚下的大地在轻微震动。吴槐打了个激灵,想到了什么,直接对着这群杂牌军大喊道:“大家快跑,敌人大军来啦!快跑啊!”
听到吴槐大喊,这支杂牌军大部分人一愣神,随即反应过来后,掉头便往齐州方向跑。可是为时已晚,蛮族大军已经自营寨后方向着这边冲杀上来。看到无数蛮族大军冲杀过来后,这群杂牌军心惊不已,肝胆俱裂。尤其是没有战马可骑的普通齐州百姓,此时只恨爹妈少给自己生了两条腿。
很快,蛮族大军便追杀了上来,而这片营寨前方偏偏是个谷口,两侧的大山颇为陡峭,难以攀爬。吴槐率领的这四五万人根本无法抵挡蛮族正规大军的正面冲锋,四五万人慌不择路,各自逃命。
关键时刻,一群老兵停下逃跑的脚步,主动选择殿后,这群老兵组成军阵,准备正面迎敌。看到这群老兵动作后,许多绿林好汉、江湖草莽也凭着一腔热血,掉头冲了回来,想要与老兵一道抗击敌军。
从头到尾吴槐一直是在殿后,而吴槐此时就在这群老兵中间,吴槐不仅主动殿后,就连战马都已给了两名十几岁的齐州少年,让他们骑马逃命去了。
看到谷口外这群齐州杂牌军竟然摆开军阵,准备交战后,蛮族大军停止了冲锋。主动停在道路两侧,让除了一条大道。
吴槐等人看到后,开始以为是蛮族大军停止了追击,正与准备逃离。却不曾想,蛮族大军让出的道路上,冲出了一大群巨兽,蛮象大军来了!
看到几十头一丈多高,身披护甲的蛮象朝着这边冲来,吴槐等人彻底慌了神,就连那群老兵也不由自主的开始缓缓向后退。
吴槐看了眼后方,步行逃跑的百姓并未逃出多远,如果不阻拦,蛮族大军骑马片刻便会追上他们。吴槐此时后悔不已,自己冲动之下做的这个决定,今天看来要害死很多齐州百姓了。
想到这,吴槐心一横,大喊道:“逃不了了!不怕死的弟兄,随我冲!跟他们拼了!”“杀!”“冲啊!”
喊完,吴槐当先步行冲了出去,身边几名门客紧随在侧,几人一起快步跑着向敌人大军冲了上去。在他的带领下,这三四千老兵、游侠也冲了上来。
战斗就此开始,骑在马上的老兵、游侠很快超越吴槐几人,这群人与蛮族最前方的蛮象军相距不过几十丈。众人骑在马上开始搭弓射箭,只是一轮箭矢射完,蛮象无一倒地,反倒有几头蛮象受了伤,瞬间发起狂来,更加快速的朝着这边冲来。
“不要射箭啦!这野兽射不死!要么用枪刺马上的蛮将!要么割开蛮象的下腹!”一名冲在前面的老兵对着身边众人喊道。大家转过头,看向老兵,许多人看到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兵后,许多人顿时明白,眼前这名老兵必然与蛮象大军交战过。
在这名老兵的带领下,这群人瞬间士气提升不少。可是,蛮象真正到了近前,看着眼前这发狂的庞然大物,许多人内心里惊惧无比,竟忘了老兵的嘱咐。瞬间便有百余人被蛮象连冲带撞,跌落在马下,被后方冲上来的蛮族骑兵斩杀当场。
形势瞬间成了一面倒的屠杀,仅凭一腔热血冲上来的许多游侠没有战场经历,直接成了待宰的羔羊,纷纷被蛮族大军击杀在地。反观另一侧,齐州老兵组成战阵,竟有两头蛮象被他们当场击杀。
只是,等到蛮象冲到开阔地后,后面十余万蛮族骑兵也开始了大规模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