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汉十三将 / 第六章

第六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有理不在声高,也不在人多,只见正方一辩司徒鲍昱站起身来慷慨陈词: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且二部兵少将寡,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
  “一个国家,如果不怜惜那些效命沙场的将士,或者不抚恤、优待那些为国抗战的老兵、伤兵、残兵,那么这个国家还会有前途,还会有凝聚力,还会有万众一心对抗困难抵抗外敌的团结精神吗?”
  正方二辩鲍昱接着说。
  “现如今,朝廷竟要置自己的远征英雄于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匈奴胡虏会怎么看?汉家全体将士会怎么看?老百姓又会怎么看?”
  正方三辩还是鲍昱。
  国不爱民,民何爱国?这些个道理鲍昱必须让年轻的汉章帝和反方辩手们明白。
  所以,就算西域还有一个汉兵活着,汉帝国也要派人去救他!莫要冷了英雄的热血,莫要寒了将士的赤心!这不是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对他的子民与子弟兵负不负责的问题!
  关键人家司徒鲍昱不光是辩手,还是一个实干家。
  紧接着,鲍昱提出了救援西域的具体方案:“兵家先名后实,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
  言尽于此,不由得汉章帝不动心,他终于被说服了,决定出兵营救汉家将士,但放弃西域之既定国策仍然不变。
  派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
  公元七十六年,即汉章帝建初元年正月,各军会师柳中城下,正式展开救援西域计划。
  大军反击车师,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
  匈奴吓跑了,车师重新投降。
  这里的匈奴为北匈奴,车师为车师前国。
  作战任务似乎已经圆满完成,关宠也早已经战死了,耿恭活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走了这么远,非常辛苦,所幸打了胜仗,可以回去领赏了,毕竟打仗这事,风险性太大,见好就收吧!”王蒙等人盘算着,准备带兵回去了。
  这些人如此想,应该也没什么大毛病。
  可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坚持要求去天山那头的疏勒城。
  对的,他来了,他来了,她就是男二号,军吏范羌。之前范羌作为向导,跟随大军一起行动。
  可能是耿恭带出的兵,都和他一样,有个倔脾气,也有一股凛然正气。
  看来疏勒城是必须得去了,不去范羌这关过不去,可是将领们都不愿前往。
  范羌慷慨正色问众位兵士,谁愿和他前往?竟有许多不怕死的士卒激昂而应,愿同范羌去冒险。
  将领们商议了一下,分出了两千兵交给范羌。
  接下来的壮举,属于这位普通的军吏,他舍生向前,告诉后人,什么叫战友,什么叫情义。
  “耿校尉!等着我,我们来了!”范羌终于又拨通了疏勒城的连线。
  疏勒城,依然死一般的沉寂。
  入冬了,天气渐冷,范羌没有运来冬装,所以将士们现在还是单衣,活下来的人,一天比一天少,故去的人就把衣服等东西留给有口气的人,虽说“千层单不如一层棉”,但好歹能挡挡寒风。
  最要命的还是缺少吃的东西,已经将找食物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树上有的;土里钻的。
  所有能吃的,都“搜刮”得干干净净,马也没剩下几匹了。
  唯一有利的因素就是,能张开嘴吃东西的人越来越少了。
  剩下的人,也不管之前是不是一个什人队的,也不管以前认不认识,现在都是生死弟兄了,耿恭和两位司马也同大家聚在一起。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现在不管善不善,也正大家都有许多话要说,是呀!现在有话不说出来,还有机会吗?
  当然,大家最想听的还是他们耿校尉的故事。
  硬汉也有柔情,这不用多说,是一定的,何况硬汉的故事更吸引人的眼球。
  耿恭有两段故事可以讲,但大家更喜欢听这一段。
  没得办法,讲就将吧!你们跟着我耿恭出生入死,我耿恭无以回报,讲个故事算什么?关键是我耿恭也想把这件事说道说道。
  “耿伯宗!你给我出来!”正在院内习武的耿恭听见有人喊他,而且还是一个女孩的声音。
  耿恭心下好奇,虽然他平时慷慨大气爱交往,但都是一些爱习武的小伙子,女孩他是一个也不认识呀!这人是谁?
  耿恭疑惑的放下兵刃,想想又将短刀抄了起来,走出院子。
  “果然如传说般粗鲁!”年轻女子轻蔑的说。
  但见这女子的头发分成几股,象拧麻花似地把头发蟠曲扭转而缠盘在头上。恰似可爱的小蛇盘缠于头上,因而称为灵蛇髻。也是“及笄”的一种发式,是女子成年的标志。
  单看这发式只能看出她的年龄,要再看她的容貌,那可是不得了:
  蛾眉螓首、明眸皓齿、冰肌玉骨、丰神绰约。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如绸缎般柔美方而广的前额,明亮似乎会说话的眼睛,洁白同理石般的牙齿,如冬冰一样顺滑的肌肤,像璞玉一样的清奇骨骼,体态柔美紧实,姿态优美有根。
  光是这些还不打紧,主要是人家短衣襟小打扮,一看还是个“练家子”。
  “姑娘所唤何事?”耿恭疑惑的问。
  “听说你就是耿恭?”女子问完,就和身后五六位同样打扮的同龄女孩哄笑。
  “在下就是耿恭,请问众位姑娘这有什么好笑的?”耿恭摸不着头脑,也渐生几分怒意。
  “听说你是你个绝世英雄?”女子虽是这样说,却满是戏谑之色。
  “在下虽有凌云之志,只是还未建得一丝功名,不敢妄谈英雄!”耿恭的回答不卑不亢,进退有据。
  “听说你很冷血清高,对天下的女子都不在意?”女子对刚才“耿冷血”的回答还算满意,只是她大老远的前来,有些话,该问还是要问的。
  “也不能那么说,只是希望集中精力建功立业。”耿恭依旧冷冷的说,头也没抬一下。
  “你这么说没有错,只是月满则亏,至刚易折,万事需一张一弛。”女子“教训”起耿恭来。
  “哦!怎么说?你又是何人?”耿恭从小虽在单亲家庭长大,但祖辈的荣光一直笼罩着他,
  加上耿恭也确实争气,围绕在他周围的满是赞誉之声,像今日这等“忠言逆耳”之说,还是头一次听到,当下,抬起头注视着这女子。
  这一注视要说不打紧也不打紧,耿恭是谁?这点定力还是有的。
  要说打紧也打紧,看了一眼后,又忍不住看了好几眼。
  “你不用问为何?也不用知道我是谁?如若你真想知道答案,十日后,十里外观世亭见!”女子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说完和一众女子骑上马,头也不回的飞奔而去。
  其实,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女子是玉娘。
  耿恭的名气确实打动了她,可是这年头徒有其表,里外不一的人多了去了,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有那么一点点动心,还有一点点迟疑
  ,不要相信我的情不自禁。玉娘可要好好考察考察这个“凌云之志”。
  望着女子一骑绝尘的背影,耿恭突兀的站在那里:这是人是鬼?是人?天底下竟有如此奇女子?是鬼?这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怎会有鬼?
  对了,定是九天仙女下凡尘。
  “小样的!你耿恭不是屌吗?看你动没动心,接下来就是我考察你了,看你经不经得起考验?”
  也许,玉娘会这样想。
  玉娘怎么想,耿恭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的心有些乱。
  “到底去不去呢?这是一个问题,一向果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冷”血汉子犹豫了,左手问右手,右手说我哪知道。
  没有办法,也有办法,古人最可爱了,有一个最科学的办法:摇卦。
  第一天摇出的卦是:去!耿恭的心情是高兴。
  第二天:不去!郁闷。
  第三天:不去!郁闷。
  第四天到第九天居然都是不去,六个郁闷。
  第十天还有摇的必要吗?现在是八比一,最好的结果是八比二。
  算了,还是摇一卦吧!有始有终吗!耿恭说服了自己,又摇了一卦。
  马上,耿恭的眼睛就亮了,对呀!开头和结尾最重要了,中间的,只是过程。
  赶紧收拾,现在去正赶趟。
  说话间,耿恭收拾妥当,骑上快马,向十里外的观世亭飞奔而去。
  观世亭内,空无一人,从上午到中午,从中午到下午。
  耿恭在石桌旁的石凳下坐了下来,从怀中拿出一本兵书看了起来。
  耿恭看的是《孙子兵法》,昨天他读到了第十篇《地形篇》: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