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凉州词 / 第十五章 佛与众生

第十五章 佛与众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于阗是个美丽的地方,城市不大,却也安静。
  自古以来于阗都是兵家常争之地,因为国小势弱,于阗也无力争夺霸权,所以绝大多数时候都依附于某一大国。待大唐兵出西域后,于阗归顺,尔后起起伏伏,于阗最终选择了玉昆。倒不是于阗背恩弃主,只怪那玉昆强悍无比,且邻近于阗,唐军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总的来说于阗对大唐还是非常友好,既无恶意,也无冲突。
  自从佛教传入到西域,于阗人最为虔诚,他们广建庙宇,铸佛像,藏佛经,请来高僧讲经。走在大街上,一眼望去尽是善男信女,那金碧闪闪的殿宇矗立在市中心,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佛像壁画令人如痴如醉,外人来此都会被这佛国盛况所吸引所征服,称其佛都,名不虚传。
  叶之秋也不例外,他见过无数名寺古刹,来到于阗后也是沉醉其中,眼见一处,心动一处,到了要离开的时候还真有点舍不得。在驿馆的附近有一座古寺,宁静肃穆,金光闪闪,叶之秋跟在香客的队伍中走了进去。他们首先来到了天王殿,那身披铠甲脚踏夜叉的天王个个双目圆睁,眉毛倒竖,肌肉健硕,姿势挺拔,头梳拳形髻,弓步而立,威严十足。往前走几步是面相丰满体态丰腴的弥勒佛像,拜者甚多,穿过回廊是正殿,菩萨手持柳枝,上身袒露,下穿罗裙,璎珞精致,衣服轻薄,位于中央的佛像神情庄重,体态自然,香火不绝。来人大多是虔诚的信徒,或商旅,或游客,他们瞻仰着佛像的金光,然后吐露心肠,求得几件恼人的心事,俗话说心诚则灵,可这太难了,来的人基本都认为自己无比诚恳,其中一半是求得心安,一半是许其心愿。寺里的建筑美轮美奂,叶之秋进入正殿后,上香拜佛,然后他默默地跪下祈祷,谁也不知他所求何事,看他一副至真至诚的样子,似乎与前途有关。人求佛,佛求谁?人事纷繁,剪不断,理还乱,佛也无奈,佛曰:“色即是空!”何为空?花花世界,五彩缤纷,岂是一个空字?佛曰:“空即是色!”孔子成仁,孟子取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苏武守节,文山殉节,非为色乎?人生有代谢,一业一孽,一运一劫,这等佛法戒律,拜佛之人需自明了。
  佛是上等,那佛就褪色了,佛是一花一草,众生皆可成佛。佛家有不二之理,色空一念也,有人衣着亮鲜,上了头香,拜了佛祖,许了心愿,但还是不得要领,摸不着佛的门槛;也有人不去进那寺庙,心中一念,顿生一果,佛不请自来也。人有生老病死,是为苦因,苦从何来?从欲望中来,从迷惑中来,如何摆脱?——破心中贼,破执念。
  西域的佛理不如中原的通俗易懂,总之,佛是善良的,佛是人的精神寄托,佛离不开人。
  叶之秋熟读儒家经典,写在竹简上的仁义礼智信是他的精神世界,面对藩镇割据自雄,阉宦废立皇帝如儿戏的大唐朝廷,他是无力又无奈。生在天子脚下的凤翔府,他本想凭自己的满腹经纶和一腔热血来扶危济世,奈何党争不休,贤臣遭贬,小人得志,他自诩清流君子,怎可与奸佞为伍?纵然没有李太白的不羁之风,但也要洁身自好,这或许就是他不仕的原因吧。如果没有这次西域之行,他可能依然故我,寄情于山水,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它庙堂是是非非;但劫后余生的他是脆弱的,他渴望改变,他要融入到当权者的游戏当中去,且要创造规则,改变他们,改变弊病丛生的旧制度。做李白易,做杜甫难,浪漫是人的天性,而拷问苦难的根源则是人人避而不谈的。对现在的叶之秋而言,继续浑浑噩噩的生活是弱者的行为,逃避不是万能的,只有直面惨淡的人生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或许他的愿望是成为帝国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这不是向生活妥协,而是向生活发起挑战,他闭上眼,他心里有佛,他不是从前的他。
  佛是暖暖的光,它没有恶意,它不以人的喜怒哀乐而忽明忽暗,它一直亮着,就在眼前。在沙漠的绿洲里,有一座被佛光照亮的城市,它的穹顶光辉灿烂,它的四周夺目耀眼,它的名字叫于阗。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个人获得了新生,他就是叶之秋。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