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乱世百姓:汉末三国 / 第六章 灵泉

第六章 灵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伏清打听着前往漳水,走得越来越远,竟不知自己身处汉家十三州中的哪一州了。
  如今正是由夏转秋之际,雨和阳光少了些,风是更多了,天也渐渐凉了下来。伏清因为铁匠铺的原因,倒是积了些钱,给自己和杨茝置备了衣服防寒。
  也真应了那句话,乱世无家。为何这么说?原来,伏清在路上曾经遇到一个人,自称黄巾旧士卒。前些日子黄巾某支队伍大败,他趁机逃跑,跑回家后,才发现他的家早已没了――父母逝世,妻子改嫁,只那一瞬间,他便体验了世间无数的苦痛,老了好几岁。这只是表象,实际上,他的心已经死了,现在的他,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这是伏清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人,但不是最后一次。一路上,他见过无数与那人一样命运的百姓,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渐渐的,伏清走近了一座市镇。这座市镇临山傍水,据说山里有眼灵泉,这里也就成了灵泉镇。那灵泉是个什么东西?据说灵泉镇有个人,得了病,想自己快要死了,要钱也没用,就把钱投入泉中。接下来一连几天他就住在那儿,然后,他的病就好了。
  灵泉镇人们一听这事儿,都乐了,临着个这样的宝物,任谁谁不高兴?所以,人们一生病就上山,往泉里投钱买“泉水”。别说,这泉水也还真管点儿用,人们自然更加深信不疑。
  伏清当然不信这些,他虽然喜欢黄老之术,可是,对什么灵水治百病之类的玩意儿,就是不信。杨茝却相信这种东西,总是想要去看看,可她却不敢求伏清,毕竟,伏清是她的夫君。
  “茝儿,我看你近几日似乎有心事。怎么了?”伏清朝身旁心不在焉的杨茝问道。杨茝一惊,却不答话,只是低下了头。伏清见问不出什么,只能放弃。他看了看四周,连个客栈也没有。
  这灵泉镇也是穷,没人来这儿,你看那沈石镇上,不就有好几家客栈吗?
  伏清叩响了一处民宅的大门,此时天已经快要黑了,各家各户都已经闭了门,等着天完全黑下来便睡觉。一个农夫打扮的人探出头来,土黄色的脸上满是疑惑,一双黑手扶在门上,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今日来到此处,欲寻客栈居,奈何此处并无客栈,只好叨扰大哥了。”伏清声音中饱含着歉意。
  农夫赶忙摆摆手,又把手在衣服上胡乱擦了两下,打开大门,把伏清和杨茝迎了进去。
  一进小院,没什么东西,就只有一棵树、一根绳子和几件衣服,农夫憨厚一笑:“家里穷,盖不了啥大屋大院,就这么个小院,正舒服。”
  “是啊。”伏清点点头,“能有个小院,舒服住着,也是悠哉乐哉啊。”
  农夫挠挠头,笑了。
  伏清忽然想起一件事,便随口问道:“大哥,怎不见你妻子?”
  农夫笑容僵住,眼里盈盈闪过几滴泪珠,叹息一声,说道:“我本来在江左生活,可是那些地方富族把我们的土地抢走,又让我们给他们干活!更可恨的是,那江左有一个人叫周刘,趁我不在家,想要奸污我的妻子,我的妻子不从,在争执中被杀!我回来后,只看见一具尸体。我杀了他们周家七八个人,然后逃到了这里……”
  “唉……”伏清叹了口气,“大哥,不知你有如此伤心事,刚才是我唐突。”
  “无妨!”农夫勉强笑笑,领着伏清入了屋。一进屋,是空空如也的一面墙,农夫便转身向伏清问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可否为小人在这面墙上题些字?”
  “大哥说什么客气话!”伏清摆摆手,抽剑在墙上刻下二十个大字:
  真心真性人,反惹豪强欺。
  家本江左人,如今小院居。
  农夫也不懂这些,见了大喜。伏清笑道:“我名伏清。大哥,不知可否看在这二十字的面子上,容我们住两日?”
  “当然可以!”农夫不会拒绝,应承下来。
  三人草草吃了些饭,熄灯便要睡。夜正浓时,杨茝推门而出,动作极是轻微。她走出小院,向旁边山里去了。
  杨茝还是惊醒了伏清,伏清远远吊在杨茝身后,只隐隐看得见杨茝的背影。
  不多时,一眼泉水出现在杨茝眼前,杨茝走了过去,就要投钱,也就在这时,一个人从泉中冒了出来。
  杨茝一惊,却听见那人说道:“姑娘莫惊,我乃此泉泉神,本天上仙人,后因世事降于此。”
  “见过泉神大人。”杨茝自然不疑,连忙拜倒在地。
  “泉神”点点头,问道:“你既拜我,我当传你仙术,你且随我来。”
  “泉神”伸出右手,杨茝把自己的手放入“泉神”手中,被“泉神”拉着下山。
  伏清来得迟了些,未见前面那诸般情形,借着自己超人的眼力,见一人正拉着杨茝下山,再细细看去,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他心中痛苦与愤怒相交,身躯忍不住颤抖,双拳握紧,牙关紧咬,目光愤恨,胸口如有刀绞,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杀了这对奸夫**!可他没有动手,第一,他对杨茝下不了手;第二,他怕有什么误会在其中。
  三人两个在前,一个在后,返回灵泉镇。伏清见杨茝二人进了一处大院,近了一看,门上匾书“林府”。他环顾四周,默默记下了这个地方,然后回了农夫家。停有半个时辰,杨茝返回农夫家,也没说什么,沉沉睡了去。
  次日早晨,杨茝也没有说什么,她到伏清身旁,道:“夫君,我们在这里多留些日子好吗?”
  伏清眉头一挑,点点头:“以后你管我叫伏大哥就可以了。”
  杨茝也不懂得忤逆他乖巧的叫了声“伏大哥”。
  伏清点点头,进了屋,见农夫道:“大哥,可否让我二人住些日子?若有什么重活儿,便让我来干。”
  农夫淳朴的笑着:“你们想住就住吧,我这里日子过得清淡,也不知道你们受不受得了。也不要你干什么重活儿,只管住着。”
  “那怎么可以!”伏清自然不认同农夫说的话。
  农夫想了想,伸手指向他的卧房,道:“既然如此,你就为我题写字吧。”
  伏清应承下来,瞥了眼杨茝,略一思索,当即唱道:“
  明月知我意,徒求不为留。
  相聚有何益?空照清泉流。
  遑遑归何处?皎皎惹人忧。
  青丝转夜雪,来处尽缘愁。
  孤客对月酌,酒尽方觉幽。
  天涯觅海角,失意何处归?”
  农夫和杨茝都没有听出伏清的意思,农夫抚掌而笑:“好好好!伏兄弟,忘了与你说,我姓虞,人家都叫我虞二九,你叫我老二九就行了。”
  “叫你二九哥吧。”伏清不同意虞二九的话,按自己的思考说道。
  虞二九点点头,也算是同意了。
  伏清走进虞二九的卧房,刻下那六十字,末题:中平某日二更起意行饮赠灵泉虞二九。
  刻完字,伏清愣在那里,他现在应该干点什么?他不知道。找杨茝说话?不行,他和杨茝之间多了隔阂,谈话也不可能交心了。找虞二九?也不行,万一打扰了虞二九一日的活动呢?那,现在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忽然,他灵机一动,脑子里突然跳出个想法,也顾不得再思考,奔出大门,来到了街上。
  走了片刻,那“林府”终于出现在伏清眼前,伏清拦住一当地住户问道:“敢问这位大哥,这林家是怎样一个家族?”
  “你并不是灵泉镇人吧?要不怎么连这林家也不知晓……”那人叹了口气,“林家本来也不错,对待乡邻也是没话说。可是,就这位家主林州,却为害灵泉,害得许多人无家可归……”
  伏清点点头,拱手道:“还未请教大哥姓名。”
  “我姓单名福,不知兄弟?”那人也是拱手。
  “我姓伏,单名一个清字。”伏清答道。
  单福辞去,伏清来回转悠了几个时辰,太阳开始悠悠落下山头,满天霞光如火在燃烧,长空一色,清风微拂。伏清长叹一声,回了虞二九家。
  杨茝在虞二九家中呆坐着,她一直想不明白伏清对她的态度为何变成了这样,她又不敢去问。大门一阵响动,她抬起头,见伏清回来,连忙迎上去:“夫……伏大哥,你去了哪里?也不叫上茝儿?”
  “只是上街走了一遭。”伏清也不看杨茝,说完这句话,仰头看了看天色:“天色也是不早了,也快是时候了……”他摇摇头,进了屋。杨茝不明白,跟着进了屋。
  误会总是在无意间扩大,隔阂总是不经意就会产生。可惜,没有人发现,更不要说去解决。
  杨茝找所谓的“泉神”去了,伏清躺在床上,睁着眼,心里极是迷茫,他不清楚自己能干些什么,马途死了,杨茝离了,仇也报了,似乎自己生存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百姓,天下,那些东西,对他来说,根本没什么吸引力。
  隐居吧,不过也不能像吕望、伊尹那样,什么“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他们若没有出仕之心,又岂会施政相国?所谓隐居,就是不求名、不逐利,闲时饮茶赋文写诗,忙时耕田砍柴捕猎,一心扑在山林上,又哪管他外面有什么变动。
  于是,伏清就打定了主意,一个人去隐居。先前他倒也说过隐居,可他心里毕竟有杨茝这个牵挂,为了杨茝,必要时还得出山。现在好了,总算是没了牵挂,可以无忧无虑的隐居了。
  马途写过一组九首诗,叫做《杂诗浅意》:
  其一:
  万川东去汇天海,
  岂有海逆复西归?
  停笔茫然将何往?
  百无一用万事废。
  其二:
  风细天正好,蝉噪人欲眠。
  卧寐榆荫下,神游不羡仙。
  其三:
  默眼千层林,落日峰峦金。
  清风绕千树,倒拂山林心。
  其四:
  黄昏近夜时,落日熔云赤。
  夕阳无限好,终有重见日。
  其五:
  花有重开日,人有再来时。
  不见鸟高飞,南去又北逝?
  其六:
  鸟鸣翠柳梢,静卧听蝉啸。
  不曾去人远,但居喧哗郊。
  其七:
  塔耸山林间,傲立临极渊。
  君子临危驻,不惜隐深山。
  其八:
  清风拂柳梢,月与云共舞。
  举杯唯余影,天涯人同孤。
  其九:
  青鸟随云去,为我送折柳。
  云天共成昼,同销离人愁。
  伏清看了看昏暗的周边,想到和善的虞二九,他决定,调查灵泉!
  月色已深。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