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明月林间照 / 第二章 关雎

第二章 关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过了几天,卓月的身体慢慢恢复过来。
  吃过早饭,张嬷嬷看她身体无恙,便教她看账本。卓月看着满眼的文字,有些头晕,但也大致弄明白了,母亲在京城的郊外购有田地,每年租金不菲。卓月掂了掂账本,对张嬷嬷道:“嬷嬷,我回去后再好好看看吧。”
  张嬷嬷喜道:“姑娘如此明白,嬷嬷心里再高兴不过。”
  二人正在闲话,樱桃跑了进来:“姑娘,林秀才到了。”
  “林秀才?”卓月一脸不解。
  “就是姑娘的夫子啊。”樱桃笑道,“姑娘不是要继续读书吗?已经耽搁了好几天了。”
  “刚看了账本,先休息会儿。”张嬷嬷道,“让林秀才等下。”
  “嬷嬷,林秀才是夫子。不是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吗?怎能如此怠慢?再说,我也不累。”卓月心道,账本上的字一半认识,一半靠蒙。书到用时方恨少,正瞌睡呢,就来了个枕头。卓月可不想做文盲,便叫樱桃一起去。
  去书房的路上,卓月了解到母亲一年给林秀才的束修费足足有一百两银子。母亲去后,张嬷嬷依旧例,仍然付给林秀才一年一百两的束修费用,所以林秀才对这份工作尽职尽责。卓月在心里悄悄换算了下一百两银子的购买力。母亲还真是大方,按平常人家一年二十两的花费,二十两折算成现代有五万块的话,一百两就是二十五万。想想自己刚上大学时做的一份家教,每次两节课只有五十块,林秀才这份教职可真是值得。只是大概这位林秀才满头银发了吧。
  卓月走进书房,看到一位年轻男子背对着自己,正看着墙上挂的一幅山水画。卓月疑惑的看向樱桃,樱桃作了个手势,卓月了然。
  正准备行礼,男子转过身来,笑道:“姑娘来了,身子可好了?”
  卓月福了福:“回夫子的话,都好了。”
  “那请坐。”林书文也坐到案几后,把书本展开,“上一次讲的书还记得吗?”
  “夫子。”樱桃屈膝行礼,“我们姑娘因为落水,许多事都不记得了。”
  林书文皱了皱眉,对卓月道:“以前讲过的《诗》、《春秋》,还记得多少?”
  “大都不记得了。”卓月道。《诗经》读过一些,但《春秋》除了课文中学过的了了几篇,可都没读过。而且重要的是,自己看的是简体字,这些繁体书很可能读都读不下来。
  林书文沉吟了一会儿:“如果从头学,姑娘介不介意?”
  卓月心想,从头学,对我倒没什么,但你既轻松,又可多拿一份银子。
  林书文好像料到卓月所想,有些尴尬地笑道:“既然重新学,束修费就不用了。”
  卓月重新打量了一番林书文,男子十七八岁的年纪,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刚进屋的时候,卓月因为礼貌,只偷偷扫了一眼夫子。这下仔细一看,忽然有一个词直冲脑海,干净清雅,是的,别的词不足以形容这个少年夫子。也许是因为读书,林书文身上充满了一种儒雅的气质,但清雅不足以形容他。他整个人看起来让人觉得干净阳光,尤其是微笑的时候,那双眼睛弯弯如新月,一双清眸直要把人摄了进去。卓月忽然明白这个身体为什么喜欢在屋子里读那些枯燥无味的书了,肯定是芳心暗许。整日在山里的一个小女子,没有父亲,没有兄弟姐妹,母亲又去世了,见到一个如此美好的男子,怎能会不动心?卓月知道暗恋的滋味,不禁对这世的身体充满了同情。
  林书文看卓月盯着自己,却不作声,心里有些异样。以前的卓月,总是一副娇娇怯怯的模样,读书时安安静静,几乎从不发问,却把所学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因此林书文对这份工作满意至极,学生乖巧,教起来毫不费劲,又有丰厚的酬金,自己也能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准备秋天的乡试。
  “姑娘?”林书文轻声问道。
  一旁磨墨的樱桃悄悄捅了下卓月。卓月回过神来:“夫子不用客气,束修费是天经地义的。孔老夫子不是还收干肉吗?”
  林书文见此,微微一笑,便不多说,指指一旁的书,让卓月读下去。
  卓月翻开书,先扫了一遍,还好,这首诗读过,虽然有几个字不太认识,但应该能顺下去。要是在这个比自己实际心理年龄还小的帅哥面前丢脸,实在太糗了。
  只听卓月念道: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下面的两个字读什么呢?卓月怎么也想不起来,她吞吞吐吐道: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读完,卓月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林书文没有说话,只是自己又把诗读了一遍。卓月听着轻亮的男嗓音,心里忽然有一种淡淡的欢喜。
  “夫子,这首诗有什么意思吗?还只是采东西?”
  林书文看了眼卓月,以前的卓月是不会有这些问题的,她会安静地诵读、书写,听他讲解。现在的卓月,自从落水后,好像多了些灵动。
  “应该没有什么深意。古人只是在描说采摘车前草的情形。很欢乐,也很平和。”林书文答道。
  卓月有些惊异,她记得以前老师讲过,每首诗都会有关于教化的注解。像《诗经》开篇《关雎》本来是描写男子思念女子而不得,却被古人喻解为后妃之德。而这首《芣苡》,如果自己没有记错,也有相似的什么后妃之美的解释。只是面前年轻的夫子,却给了另一种解释。
  卓月点头,又道:“夫子,我都以前讲的快忘完了,不如从头开始学习《诗经》吧。”
  林书文一笑:“也好。”
  卓月翻到第一篇《关雎》,看了眼林书文:“这首还是学生先读吧。”
  林书文颔首。卓月读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卓月在课堂上学过这首诗,所以这次读得很顺利。虽然里面的繁体字看着有些不适,但也没有障碍,顺着就读完了。
  下面就该林书文讲这首诗了。卓月心里一笑,看这个年轻的少年夫子怎么讲。古人结婚早,他是订亲了还是已经结婚了,还是早有意中人了呢?
  林书文不知道卓月的小心思,讲道:“《关雎》为风之始。《诗序》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内容写一君子思念自己爱慕的淑女,写了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也有人说这是在婚礼上所唱的歌,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倒很合适。”
  卓月明白,又调皮地一笑:“那夫子认为呢?”
  林书文如果开始还不确定卓月有什么变化,那么接下来他可以肯定,以前娇柔安静的卓月经过一场落水,性情变了太多。
  林书文还没回答,只听卓月又问道:“夫子有过寤寐求之、思而不得、辗转反侧的经历吗?”
  卓月抬头,一脸求知的神情看着林书文,如愿地看到林书文的耳朵红了。不过,林书文很快镇静下来:“如果说是淑女,林某还从未有过。但若说是别的,林某倒有差不多的心境。”
  卓月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耐心,当下便问:“是什么事,让夫子如此煎熬?”
  林书文淡淡一笑:“前年去县里参加童子试时,到开榜的日子,林某确实寤寐求之、辗转反侧。”
  卓月想起自己高考时的紧张,等考试成绩出来时的忐忑,以及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的日子,真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待通知书下来,家里一片欢庆,倒真是钟鼓乐之了。
  卓月心里涌起一阵敬服,再看林书文,自己的小心脏竟然抑制不住地跳了几下。卓月嘲笑了自己一番,上一世暗恋别人而不得,这一次可不能栽到同一件事上。
  接下来的课,很顺利,卓月息了让夫子难堪的心思,问的问题也不再刁钻。读了半个时辰的诗,歇了一刻钟,卓月开始练字。
  对毛笔字,卓月小时候报过书法班,虽然写得不是很好,但也自忖可以拿出来见人。卓月把刚才读的诗刷刷写在纸上。一旁的林书文却有些嘀咕,落了场水,性情变了,连字都变了,以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充满了女子的娇弱,现在却好,大开大合,是楷书却又有些不同,倒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
  卓月写完,恭敬地拿给林书文看。
  林书文点头:“很好,比以前好多了。只是这字体……好像不一样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