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青州。
陈宫把一大堆文书放到管亥的案头,迎着管亥询问的目光道:“这些都是最近这段时间的一些文书和账务,都等着将军签字画押。”
管亥一脸的为难之色道:“这些事军师拿主意就可以了,我看到这些东西就头疼,以后有关此类的情况,军师不必再来请示了。”
“将军此言差矣,作为一方首领,这些都是以后必须接触并了解的,若是内务不明,谈何匡扶天下。”陈宫闻言开口斥道。
管亥被说的脸色一黑,他是真对这些文字账本无爱,看见这些东西就难受,看来自己还是对提刀策马感兴趣。只是军师说的也不错啊,这些东西自己不了解的话还真是不行。
当下强行安奈住性子慢慢的去查看,管亥本就是泥腿子出身,好在这些年作为黄巾军的高级将领,被当初的大贤良师强行要求过习文,倒也勉强识得一些文字,普通的文书稿件还是看的懂。只是这账本类的东西却实在是为难他了,看着那一堆堆的数字,管亥只觉的头大无比,而且此时的数字都是篆体的汉字。
其实这是陈宫有意为之,本来作为一方首领,这些东西自有下人打理,管亥只需了解具体情况,了解大概方向就行。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陈宫对于管亥其人也可以说是看的透彻无比,其人忠厚耿直,勇而少谋,性子冲动易怒,为人倒甚是豪爽,人缘还不错。所以只能为将,想要独霸一方,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因此,陈宫就故意拿一些琐事,以各种理由让管亥接触,他就是要管亥自己慢慢去发现自己的专长和命脉。如此一来,到时主公一旦入主青州,自己定然使管亥顺势归顺,平添一大助力。
抓了抓自己的后脑,管亥郁闷的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些账本。只看了片刻功夫,管亥就坐不住了,他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反正他是看不下去了,当下走出府外,从后院牵过自己的坐骑,翻身上马,策马溜达了出去。
一路上管亥都心不在焉的发呆,自己这首领做的确实轻松,什么事都不用管,所有的事情都是军师在忙。只是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军师开始慢慢的把一些事情都接给自己来处理。而管亥一开始也确实想好好开始适应自己的角色,只是随着接触的方方面面愈多,管亥就发现自己好多事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接着他又想起了上次见张燕的事情,本来在这青州,以前就是自己与张燕两人平分,自己在这泰山一带,而张燕则是在沿海一带。而由于自己听从陈宫的建议,让流民下山种粮以后,外面的流民涌入不说,连张燕手下许多的儿郎都开始开溜,往管亥部投奔而来。
其实这些贼兵都是流民组成,在他们的思维里,显然还不适应刀头舔血的日子,还是觉得有地种才能有口吃食。
张燕一看情况不对,就与管亥商议过去留的问题。本来张燕也觉的在这青州呆不下去了,即使管亥不垦地开荒,自己等人也难持生计了,眼下的青州已经被他们洗涮一空。张燕早就打算往太行山转移了,哪里山多林密,地势更加复杂,而且地处冀州和并州的交界一带,而且这一带的黄巾溃兵可不少,若是自己过去后再加以收拢,想必定然大有一番作为。
因此张燕想要管亥提供些粮草,以供这一路上所需。
管亥曾问过他为何不与自己一般呢,当时张燕笑了笑没细说。只是说了自己不合适,现在回想起来,只怕是当时张燕就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
那自己呢?
想到这里,管亥看了一眼四处都处在扩建中的青州,见这些一直跟随着自己的儿郎,从他们现在脸上时常流露出满足的笑意,管亥心底第一次出现了茫然。
。。。。。。
朝中的任命很快就下来了,徐晃都有些不可思议。
在前去西园的路上,徐晃的脑海里还是理不出头绪。甩了甩脑袋,把一些杂念甩出脑海,反正这是好事,自己何必想那么多,不是吗?
现在去找中平候办一下交接的手续,自己就可以立马上任。想到这里,不由脚下又加快了几分。
“是徐都尉吧,侯爷已经在里面等候多时。”刚到门口,便有兵士接待。
徐晃点了点头,朝那兵士道:“正是,麻烦了。”
尾随那兵士来到帐内,见韩诩正与一年纪相若的少年谈论着什么。
“徐晃见过中平候。”入得帐内,徐晃躬身道。
“恩,公明来了,来,随便坐。”韩诩指着一旁的坐席招呼道。
赵云也朝徐晃微微点头示意。徐晃谢过韩诩后,依言跪坐一侧。
看着眼前的徐晃,韩诩笑了笑道:“公明的大名,诩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无缘见上一面,今日总算是得偿所愿。”说罢又朝外喊道:“来人啊,上酒!”
徐晃闻言一怔,起身施礼道:“侯爷言过了,晃当不得侯爷此言,侯爷的大名才真是如雷贯耳,晃早已仰慕久矣,只是晃有一事不明,还请侯爷赐教。”
摆了摆手,韩诩自是知道徐晃所谓何事,当下道:“可是为了推荐之事?”
“正是,晃自问与侯爷并无私交,按理说侯爷对于晃应该也是一无所知,可侯爷却偏偏举荐晃为上军校尉,实在是让晃惶恐。”见韩诩主动说起,徐晃也就顺势说出自己的困惑。
“公明认为宫中守卫最紧要的是什么?”
“自然是忠诚!”徐晃想都不想答道。
韩诩点了点头道:“正是,忠诚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不能掺杂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派系。如今京中局势复杂,多系势力绞缠在一起,若是这上军校尉也身陷派系之中,这京中的局势还如何控制,此乃其一。”
徐晃闻言点了点头,重点却是重要,而目前京中的一些将领几乎都是‘身有所属’,像他这样的几乎没有。自己本身只是一郡府小吏,因随杨奉镇压黄巾有功,被提拔为骑都尉,可以说是毫无根基,但若只凭此的话,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因此徐晃仍是静等下文。
果然,韩诩接着又道:“这其二,定要善谋决断,胆略过人。而诩素知公明为人忠义,兼且韬略不凡,实乃上军校尉的不二人选。不知公明可有坐镇京师的胆气?”
徐晃虽不知道韩诩从哪知道自己的一些事迹,但对于这份机遇显然非常看中。当下又站了起来拱手道:“晃定然不负陛下与中平候所托!”
徐晃心中此时豪情万丈,男子汉自当为国出力,以报陛下与中平候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