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世间有道,春秋老聃悟之,故有《道德经》所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宋真宗景德元年,有一小道童,忽有一日行至道观下第四十二块大磐石处,莫名问天曰:“道君在上,我知一二三之数,始生万物,之后可是苍生?苍生为四吗?“
问罢,久久却无有应答,小道童斜靠磐石,伫立许久:道长常说我痴傻,我却知道自己是银海阑珊、玉楼浩浩,绝非凡人所及。也许道仙大梦未觉,也未可知呢!
此时万籁俱寂,但见天际绯紫,似有异象。
这小道童方欲走时,忽见崖岩绝顶老君阁后云雾大开,一道仙驾鹤而来,半空中其音绕耳:“鹤唳惊鬼神,小童念苍生!三生万物,万物终将化归于寰宇,故宇为四。“
道仙说罢驾鹤而去,自此这小童便自命:静宇道士。
此后他仍居游幽山老君阁内数年,隔世不闻外界风云变幻。
是年,宋辽订“澶渊之盟“,两国修好,再无战事,可延百年,滋养人文,道派尤盛。
后来这小道童出山,遍游了三山五岳,仍不问世事,潜心修行。
终了,羽化作一只踏雪黑鹰,扶摇直上,冲破天际,抵达仙境,寻那道仙去了。
紫虚仙境,道仙驾一鲲鹏至,小道童问道:“请仙家指点迷津。“
那道仙问:“有何迷津?“
小道童答:“幼时得见仙家,遂自命‘静宇’,后出山,本欲在乱世走一遭,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生,可惜我的有生有世,大宋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哎,到头来,壮志未酬啊。这就是我的无为迷津了!“
那道仙笑曰:“无为而无不为——
回首家国三千里,气吞山河。
将军北望,金戈铁马赴丹青。
是非成败空余恨,仰天笑,大江横。
风起云涌天下事,一场荣华一场梦。
梦方觉,觉方醒,岁月竟催人老去。
为国兴衰,一生狂浪,上天入地真英雄!“
静宇道士:“好一番豪迈人生,气概横贯九万里,此何人所作?“
道仙曰:“后世背嵬军中战神之一的道家瀚难所作。“
静宇道士慨叹:“与我同为道家,心境截然不同?敢问仙家,何谓背嵬军?“
道仙曰:“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静宇道士:“此诗经其一,又是何解?“
道仙曰:“不如你自去走一遭,再来告诉世人如何?今我助你到后世瀚难道长左右,观——背嵬军全貌,可乎?“
静宇道士:“我羽化而来,正当此事,仙家知我!“
道仙曰:“此去那后世凡尘之中,半缘道来半缘军,你需阅尽苍生,带回背嵬军中亡魂,以告慰天下,方可复返紫虚境,凡无名英雄,我皆铸仙界灵池以待。“
静宇:“未知亡魂之数?“
道仙哈哈一笑:“磐石之数也!“
语罢,那拂尘一挥,但见凌空之中多一紫池,道仙曰:“此乃境中第四十八座灵池之守护道君——吾谓之‘静宇之池’也。“
随后那拂尘又一挥,‘静宇道士’旋又幻化成一只踏雪飞鹰,一声嘶鸣,划破紫虚境,绝雾而去,随后道仙座下鲲鹏举翅随往,他们渐渐消失在紫色的迷雾之中……
这踏雪飞鹰和紫虚鲲鹏前行一百里便是人间一年,一路观历史过往,大好山河,不知不觉已经飞了一万二千里,那便是人间一百二十年了,如道仙所约已然飞过。
此时正是北宋靖康年间,神鹰、鲲鹏遂又折返,但见半空横来一巨大磐石,好悬没有撞上,仔细观瞧。
磐石正面刻着邵康节梅花诗一首:“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背面刻着道家苍四生诗一首:“
寒塘残月冷画屏,冥冥南乡踱孤庭。
一去北国哀鸿雁,夜阑离梦啼到明。“
忽又闻磐石下面是一片喊杀声,循声去看,便是——靖康年汴京城破一场梦华碎:山河虽好非完璧,二帝被掳向北飞,真龙南卧羡螭吻,孤魂凭阑独萧萧!
目下,北宋孤军勤王的南道总管张叔夜的长子张伯奋,正据守汴梁的州桥,成了孤军,从白天到黄昏,剩下不过十余人。
一名血染征袍的偏将杀退几个金兵后,提枪走来,他脸色煞白,四肢无力,见伯奋将军依仗大刀勉强站立,闭目不语,边对身边的兄弟说:"聚拢,保护将军!"
大家面朝外把张伯奋围了起来,只见他须髯微微颤动,低声问道:"我父何在?"
偏将低头哀声:"老将军誓死保护皇上,不明生死。"
"皇帝可曾突围啊?“伯奋问道。
偏将不语。
“诸位兄弟,如今国破,你我同生共死,腰间毒药含于嘴中,被俘皆应以死殉国!万不可投敌,遭人凌辱。男儿立于天地之间,保家卫国,死而无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伯奋丹凤眼微微睁开,他想循着晚霞再看一眼这汴梁都城的繁华:恍惚间,眼前似乎掠过侠客的身影,隐士的争鸣。耳边似乎响起了浪子的笛声,樊楼可是完卵乎?
不多久,“嗒嗒嗒“的马蹄声在州桥四周回荡,黑压压的军队如铁桶般围桥。
为首的正是金军西路军头领完颜宗翰(粘罕),他阔背剑眉,英气十足,凝视张伯奋,一股厚重的声调说道:“我最惜英雄,伯奋将军,看你面相不俗啊,有美髯公的气韵,不如识时务,像你弟弟仲熊,降了吧,我大金必优待你。“
他见伯奋岿然不动,又说:“你那皇帝、太上皇、帝姬,嫔妃,大臣,工匠……对,还有你那忠烈的父亲,哈哈哈哈,我们都俘虏了,来啊,让张仲熊出来。“
只见众人堆里出来一位英武不凡,鲜血满身的将领,他喊道:“大哥,降了吧,太上皇昏庸,临敌禅让,不思救国,迷恋妖术,重用佞臣,连郭京小卒编造的法术退敌,他们也能轻信,保他何用?“
伯奋咬着牙,颤抖着举起大刀又放下,他已经没有了力气,勉强说道:“你这贼人,我问你,我父何在?“
仲熊立刻跪地痛哭:“我父亲大人……南道张叔夜公,不忍看二宗、妃嫔、大臣受辱,不过北去百里,自缢殉国了。“
“噗,啊!“闻听此消息,伯奋一口鲜血吐出,半跪于地,咆哮道:“你,你,你个亡国奴,你还有脸叫我父名号?!拿——命——来!“
周围十几个兵和偏将见势向内围住伯奋,支撑他站起来,偏将举起战旗,喊道:“国破山河在,死不足惜!“
其余兵士持械戒备,准备以死相拼。
金军并不动容,完颜宗翰点点头:“嗯,好啊,让他们死的有尊严一点。“
身边金军立刻全部后撤三十步,张弓拉弩,“嗖嗖““嗖嗖嗖“,伯奋身边的弟兄被万箭穿心,一一倒下。
夕阳残存点点余晖,州桥之上,凌风孤立的张伯奋仰天长啸,横刀怒视:"尔等胡虏,料你等猖狂不过百年,他日我大宋志士仁人,必破之!"
说罢,他拔剑自刎,晚霞的余晖几近消失,此刻整个州桥如血染般绯红,和着刚点起的火把,照在了这位张伯奋将军的身上……
张仲熊当即便晕倒在地,人群中冲出一名宋军降卒,正要去扶仲熊,宗翰一刀砍下他的头颅,呵道:“凡无将令私自行动者,以他为例。“
正此时,又冒出来一名宋军,只见他身手矫健,宗翰挥刀三次,未能砍中他,他扶起了仲熊,然后站立不动,闭目仰面,但求一死。
宗翰笑道:“呵呵,有意思,你叫什么名字?“
对方铿锵有力的说:“寇昌野,国不在,我命何惜?“
宗翰哈哈大笑:“不惜命?为何投降啊!?“
寇昌野睁开眼睛说:“我随张叔夜公勤王,分至仲熊将军麾下,降与不降乃是军令所致,我又何时说降了?“
宗翰沉思了一下:“嗯,好兵啊。看来我王说的对啊,这中原还是要有你们汉人管更好,来啊,把他们都压入宋朝的监狱,尤其这个什么野的,留着他,我要让他看着我们血洗江南!“
“是!”“得令!”
寇昌野立刻被几个金兵五花大绑,他没有抵抗,回头一直看着张伯奋,厉声叫着:“适才,将军既然说让伯奋公有尊严的死,请你安葬他!“
少顷,完颜宗翰充耳不闻,反倒晃着脑袋,铁骑踏过州桥,踏过张伯奋和他身边士兵的尸体,然后勒马,冷冷的说:“把他舌头割了!“
踏雪飞鹰和紫虚鲲鹏不忍再看,便继续折返不足一千里,踏雪飞鹰心下难受,说道:“我就此下界了!“
紫虚鲲鹏道:“不可,下界之地未到,不能违逆道仙。“
踏雪飞鹰:“世无常态,道无常法,我自承担,你且依道仙行事,去相州投胎转世,济世要紧。我本非神仙,所以如此,自有思量,后会有期!“
随即踏雪飞鹰一个俯冲,消失在紫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