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背嵬军策 / 关于创作《背嵬军策》的原动力—— 始于《满江红》,启于陆放翁

关于创作《背嵬军策》的原动力—— 始于《满江红》,启于陆放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岳飞一首《满江红》从童年伴随我至今,后来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干过特警、治安警、刑警,现在是一名刑事警察。
  一次酒醉,在宿舍墙上挥笔书写《满江红》,晨起毛笔已秃,字迹至今犹在墙上,更在我心。
  曾试图写过一些短篇悬疑类、公安类、惊悚类、言情类小说,有手稿也有电子稿,皆属于练笔,为什么从历史题材写起且做长篇,除了岳武穆,更要提陆放翁了。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号放翁,1209年,这是他八十四岁临终前一天绝笔,足见放翁终其一生皆在爱民族、爱国家。
  此,是为大爱,是为深沉之爱。放翁当年夜袭大散关、剑客入敌营、南郑勇打虎,足见其文不盖武,正是“集中什久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但又可叹“圣时未用征辽将,虚老龙门一少年“之遗憾。放翁之大爱在国,小爱在唐婉,之真之切,为之九万首诗词可见,为其千百回重游沈园可见,最后,我还是更愿意以《衩头凤》来抒发对放翁之爱的理解: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近来有人问我背嵬军里没有岳飞?我说有,但不是重点,岳飞的小说已然层出不穷,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来了解一下他同时代同样优秀的将士们呢,如王禀,如小种经略相公,如张浚等等,何不了解一下一支战无不胜的精锐中的精锐呢,何不看看其中的小卒呢?
  由陆放翁启迪,使我对作品的人文情怀和将军士兵的情感生活也进行了细腻的描述,那种感人至深、痛彻心扉的爱是自然的,由小爱到大爱,由己及人,这不就是我们国学中“天人合一”,最为自然的人的属性吗?
  诗圣杜甫曾有一诗,描述自己的儿子饿死了,而后他想到全天下有多少的孩子会饿死,而后再想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最后又想到国家命运多舛,危急存亡。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的爱是自然的,由己及人的,这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深邃之处,读《石头记》,读周汝昌,季羡林,前辈多有这样的认识。
  因此创作《背嵬军策》我也会用这种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从最小的人物入手,并且不一边倒的写宋军,在描述金军小卒、战神、萨满……时也会用同样的手法。
  笔者前段时间惊悉作家黄易去世,悲痛之余: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虽然净是坎坷路,我也要孤孤单单走一程……
  受老先生去世影响,笔者思绪万千,认为《背嵬军策》应加入武侠成份,此时心下忽然出现的不是近现代写武侠的高人,而是李白的《侠客行》。
  入鞘则朴实无华,出鞘则锋芒毕露。“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2017年4月5日香港作家黄易因病去世,享年65岁。此,苍四生行文前特纪念追悼黄先生:
  《江湖行》(网传为黄易先生所作,待考)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域,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乱道词》苍四生
  回首家国三千里,气吞山河。
  将军北望,金戈铁马赴丹青。
  是非成败空余恨,仰天笑,大江横。
  风起云涌天下事,一场荣华一场梦。
  梦方觉,觉方醒,岁月竟催人老去。
  为国兴衰,一生狂浪,上天入地真英雄。
  丁酉春月于沪。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