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农村,农活就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出晚归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的习惯。
从简单的送餐开始,再到帮忙放牛,再到播种,收割,搬运,晒场,所有在力所能及的,我们都需要去分担大人们的压力,因此,有种说法是农村的孩子早当家。
说到底,我还不算是一个纯碎的农民,从读书起,包括从小学、初中、高中以至大学,在校生活的时间比较长,而呆在家帮家里干活的时间真正较真起来还不没有小时候多,因此,我也只能算半个农民了。
南方地区,主要吃大米,所以通常种植的是水稻,水稻一般一年有两季(早稻),好像是在清明前后开始播种,其他作物也大都如此,种植两季,产量肯定超过一年只种一季(晚稻)的,当然,在口感方面晚稻会好点。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让我们吃饭不成问题,但终究只是能吃饭,并不能提高更高的生活水平。一年到头,从买谷种---发芽(我们一般是放在水井下)---起垄---播种---杀虫---整田---基肥---插秧---撒肥---灌溉---杀虫---收割---脱粒---晒谷---收仓,就是这么一个繁琐而长久的过程,而且是年复一年的劳作着。这时候,想吃上新鲜的大米,我们需要去找专门的碾米机上把米打出来,顺便还会带会老一袋糠。
我们没有在城里里吃的各种油(橄榄油、调和油、菜籽油等),我们只有一种油---花生油,很喜欢纯花生油煮出来的菜,好吃。我们种花生,先翻地---整垄---放种---基肥---盖土---除草---松土---杀虫---落花生---暴晒---去皮---榨油---收仓。一年一般只种一季花生,如果秋季还有人种,那么那是留下来来年做种子用的,这一季产量不会太高,毕竟花生熟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天气冷,长不了了。花生榨油,还会附带有一种叫麸的东西(这东西能生吃,也能煮着吃,我吃过),可以跟农家肥放在一起熬熟变成基肥,也可以打成一块圆板,可以去毒鱼。而花生壳泽用来烧火,只不过烟多,花生干苗这是上好的柴火呢!
书上的玉米,我们叫苞米。从翻地---起垄---播种---基肥---盖土---除草---施肥---再盖土---收割---暴晒---剥子---再晒--收仓。收割之前,我们都会去地里面摘个十几二十节回家煮着吃,然后往往也会记得帮牛带一些苞米杆回去,给牛去嚼。苞米杆和苞米芯是非常好的引火材料,而脱粒后的玉米则一般是碾成粉后伴着猪食给猪或者牛吃,对于他们来说说是很有营养的,我们自己也用苞米粉煮过苞米饼,味道还行,很能充饥,一下子就饱了。
像蔬菜,我们都是在菜地里自己种的,有包菜、茄子、辣椒、蒜苗、葱花、菜花、四季豆、冬豆(荷兰豆),红薯,菜署还有马铃薯,有丝瓜、苦瓜、冬瓜还有南瓜,我们自己用锄头翻地起垄,下基肥,播种,然后就从苗期一起见证果实的产生,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满足感。干旱的时候,没有傍晚还需要挑着2桶水去淋菜,日复一日。
太阳起又落,现在父亲,母亲的脸上也起了深深的皱纹,这一辈子,他们从来也没有思考过会被历史留下什么,遵循着古老而又淳朴的传统,在这片养育着我的土地上操劳了大半辈子。他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不能影响到他们什么,快节奏的生活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左邻右舍之间,你来我往,唠唠叨叨,互道家常,然后,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