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行塘沽

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行塘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直隶,津门东北龙凤河畔,三台村。
  
      在15清晨,何长缨给北洋帮办大臣王文韶写了一封呈报。
  
      言说抗倭军在廊坊损失极为严重,队伍将退到原芦榆防军的永平府大营驻守,同时重兵把守山海关诸地。
  
      ‘预防有倭兵从山海关增援,进入直隶心腹之地。’
  
      随后,队伍对附近的大孟庄镇,大良镇,武清县城,进行大量的粮食采买。
  
      下午4时许,津门旅旅部,步兵3团,火炮营,抵达三台村和廊坊撤军汇合。
  
      此时,抗倭军在此地已经集结了近八千军力。
  
      何长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下令,对军队进行整编为一个旅。
  
      津门旅旅长柳刚志,副旅长聂鹏程,参谋长施威成,军法长李远洋,后勤主管李响,文书主管齐家才。
  
      下设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警卫连,一个工兵连,一个侦察连。
  
      何长缨在会议之后,给柳刚志,聂鹏程,施威成,陆文杰,以及津门旅内部情报一处主管李响,单独密令。
  
      津门旅到达永平府以后稍作修整,等到熊凯玉采购的春装运抵,就立即出关,直奔鸭绿江畔。
  
      准备进入朝鲜作战。
  
      听到何长缨的密令,五人均是既震惊又兴奋,对于这一天,大家已经等待太久了。
  
      交代完这一切以后,当夜,何长缨,徐邦道,贾起胜,唐绍仪,陆文杰,柳平云,鲁招妹,刘余福,阴文新,项少龙,——
  
      一行二十三人,悄悄的便装乘坐六辆大马车,在夜色中驶离三台村,朝着塘沽方向行去。
  
      “咕噜咕噜——”
  
      车轮声声,何长缨,徐邦道,贾起胜,唐绍仪,柳平云,鲁招妹,六人坐在一辆大马车上,车厢中间燃着一盆炭火。
  
      虽然是深夜,然而依然温暖,众人也都是没有瞌睡。
  
      尤其是鲁招妹,本来这次根本都没有他的事情,被柳刚志撺掇着一起来请令,要和何长缨一起去塘沽。
  
      结果柳刚志被何长缨骂了回去,鲁招妹何长缨想了想就把他带了上去。
  
      津门旅从这里到永平府,然后从永平府一路两千里去鸭绿江边,何长缨必须需要一群能真正压得住军队,又让众人服气的军官来统领。
  
      而且还有一路的军训,一路的讲解道理,这都需要优秀的军官去一点点的去对军队和士兵进行改造塑形。
  
      对于这些,在何长缨看来这小子似乎也没什么大用处,不如就带去辽南血战拼命。
  
      对。
  
      此次何长缨东进塘沽,虽然话没有说透,然而军中的中高层将领都隐隐约约的猜测得到,总指挥这是要去彻底的解决辽南问题。
  
      吃掉大山岩的第2军!
  
      “笑什么笑,没事儿就睡觉,今晚不到永定河边的大张庄不宿营。”
  
      在炭火的红光里,何长缨看到鲁招妹嘿嘿的笑个不停,就忍不住训道:“今晚下半夜你执勤!”
  
      “是!”
  
      鲁招妹扯着嗓子大嚷,气得何长缨又是一眼狠瞪。
  
      “总指挥,哦——,不,少爷,我是高兴;你都没见柳刚志,杨光,肖立刚,这些家伙的脸色,快羡慕死了,哈哈,想了都得意!”
  
      鲁招妹乐不滋的嚷道:“等活捉了大山岩——”
  
      “闭嘴!”
  
      何长缨怒望着鲁招妹说道:“管不住自己的嘴,津门旅你也别回了,到了兵站,去当熊站长的勤务兵去。”
  
      鲁招妹顿时骇的脸色发白,立马乖乖的一句话都不敢吭声了。
  
      车厢内,顿时清净了。
  
      “安之,这事情是不是给朝廷暗示一下,等到了地方,再给朝廷发个晚信,说去——那里盯着倭夷军;至于以后真的打起来,也算是提前预知了一声?”
  
      唐绍仪虽然之前得到了何长缨的明示,也决定一起去辽南,然而心里还是不能平静。
  
      “合约签订之前,包括日军第1军离开直隶之前,辽南战役绝不能主动打起,不然一旦日军攻陷燕京——”
  
      何长缨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十分怀疑,即使这样,估计日军也不会攻陷燕京。
  
      事情最有可能的演变,就是朝廷下令旅顺军队强行撤离辽南,北洋水师南巡香港。
  
      如果自己不从,那就是真的撕破了脸子,跟反了没两样了。
  
      那么事情之后的走向,才真的成为一团乱麻!
  
      “——等吧,假如东洋只要银子,这场辽南战役说不定还真的打不起来;一旦说给朝廷知晓,辽南日军就该警觉了。”
  
      何长缨嘴上说得模棱两可,其实心里面全是冷笑。
  
      这个国家的百姓,包括这些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几乎都是抱着犬儒主义的缩头心里。
  
      所以,在来到甲午年这些时间以后,何长缨是发自心底的尊敬梁启超,谭嗣同,黄兴,孙文这些人。
  
      因为他们假如只想自己活的舒适,他们个个都可以富富贵贵,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
  
      然而他们却对此说‘不’,为了国家,而抛弃了舒适和享乐,选择了危险和风雨。
  
      这是何其伟大的取舍!
  
      3月16号清晨,马关的电文抵达通州,随后被快马送进燕京总理衙门。
  
      之后,被快速转呈进紫禁城。
  
      电文到达,满殿皆轻松。
  
      不过众人脸上皆是做出一副‘愤怒’‘不甘’的神情,以表明自己‘不屈’的立场。
  
      慈禧听了东洋的停战草案,开口问道:“澎湖景况如何?”
  
      兵部尚书孙毓汶奏报道:“启禀皇上,启禀太后,根据逃将和往来舟船的消息,澎湖已经落入倭夷军队的手中。”
  
      慈禧隔着珠帘,不动声色的问道:“逃将有谁,可否锁拿?”
  
      刑部汉尚书薛允升,上前奏报:“启禀皇上,启禀太后,台南府粮捕海防通判陈步梯,台湾府澎湖镇总兵周镇邦,候补知府朱上泮,渔翁岛守将刘忠梁,弃岛逃往台湾和厦门,已被捉拿,等候发落。”
  
      慈禧再问:“水师能否运兵出战,夺回澎湖?”
  
      下面都沉默不语。
  
      停泊在旅顺港的水师,还有两万余大军,现在除了李鸿章,谁能使唤得动?
  
      而李鸿章现在正在和东洋和谈,让他下令他的心头肉和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北洋陆军,去打澎湖。
  
      估计电令发到马关,这老头指不定就要以‘中枪重伤,精力不济’,撂挑子了。
  
      再说真的打起来,不怕城外的倭夷兵翻脸攻击燕京?
  
      真到那个时候,哭都没地儿去哭!
  
      其实慈禧也根本不会下令去夺回澎湖,对于孤悬在海外的岛屿,她总有一种天然的厌恶,前面的这些话不过是为下面的定论打基调。
  
      好封住群臣的嘴巴。
  
      “既然军队不争气,——”
  
      慈禧停了一下才继续说道:“给李鸿章去电,假如东洋一定要把台湾诸岛搁在停战范围以外,准了!”
  
      群臣无语,然而都知道老佛爷的这个懿旨意味着什么,等于已经默许把台湾作为战争赔款,割让给东洋。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