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不,他刚让人通知赵明来,不大一会儿赵明就来见他了。毕竟赵明的民事衙门与他的都督府距离很近,可以说过一条马路就到了。
“都督,赵大人到了。”李文起的亲兵队长石星进来禀告道。
石星是来自荥阳的流民,平时不爱说话。因为在军队中训练成绩特别突出,王烈在请示了李文起之后,就把他调来当了李文起的亲兵队长,同时王烈还专门挑选了四百个身手不错且感觉又靠得住的士兵来作为李文起的亲兵。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都是李文起给的,一旦李文起出个什么事的话,他们就可能重新回到以前那种随时都要饿死且没有丝毫希望的生活了。因此对于给李文起配亲兵队这个事,下面的人都非常赞同。
李文起估计他们现在如果不是担心李文起真是个和尚的话,可能他们会很快的给他把媳妇都给他找好,可能也不会找一个,要知道当时的大户人家有几个小妾是很正常的事。至于丫鬟那更是少不了,但现在虽说他们已经相处了几个月,一是李文起不太爱说话,再有就是李文起经常会独自消失几天,他们认为那是李文起有自己的私事。
对于这件事,其实赵明等人也问过李文起,李文起只是含糊的告诉他,去办自己的一些私事了,他总不能说我有穿越功能,穿越到几百年后去了吧。只不过李文起每次消失回来后,总后带来一些货物,比如说镜子啦,种子啦,枪支啦。
对于这些很多都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在李文起消失几天后就能带回来,并且这些人中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比如赵明,钱文正其实原来都是见过世面的,但就是他们也是很多东西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知道从哪里买的了。
于是这些人就偷偷地猜测李文起可能是神仙,也可能本来是人,而修炼成仙了。反正不管他们怎么想,他们倒是更尊重李文起了。至于挑石星这样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来当他们亲兵队长,恐怕也是看重了他的不爱说话了。
当然都督这个称呼也最最近才开始叫的,因为赵明等人觉得现在随着李文起下面收的流民越来越多,再叫原来的统领这个明显就是军队中的一个称呼不太合适了。
现在李文起手下既有民事,有军事,商事,还有管情报的被李文起称为安全司。而且光民事现在就有县、乡、村要是把赵明这一次也算上的话那就有四级了,光下面的官吏也有近千人了。而军队这次扩充完的话也有一万人了,而吴兵下面的商事部门以及曹子寒下面的安全司的人员由于大部分人都在外面,所以他们也不清楚有多少人。
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再叫一个明显是军队中的一个称呼他们都感觉到不合适,同时李文起这里明显又不是一个国家,于是经他们商量之后,在这次李文起回来后,就给李文起建议称李文起为都督。李文起所住的地方叫大都督府。
李文起一听当时就同意了,他也感觉到叫统领有些不合适了,正想着改名了,这些人就给提出了,真是正合他意,况且这个都督和他小时非常喜欢的周瑜的官职是一样的,并且明朝的都督是可以既管军事也管民事的,也容易和大明的情况接轨。
“让他进来吧。”李文起说道。
“参见大都督。”赵明进来躬身施礼道。由于李文起非常不满明清时期动不动就让下跪的情况,所以他一再的给下面人强调不得随意让人下跪,至于互相之间的礼节让他们按照三国时的做法进行。
用这个方法也是因为李文起感觉到后世的礼节对于当时的大明人来说还太超前了,而当时的三国演义是非常的流行,同时李文起也很喜欢三国这本书,所以他就让众人以三国演义中的礼仪进行。
当然对于他这个要求,大家也是很快的就接受了,毕竟三国演义的书在当时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甚至就连清军的主要将领打仗都一直以三国为模仿对象。李文起甚至有时候想,如果到清军入关时,清军的统帅阿济格和多择听到他的大都督称呼会不会也认为他和他们一样都是以三国为模仿对象的呢?
“不必多礼,坐吧。”李文起说道。李文起这句话就暴露了他不是想完全模仿三国,要知道三国中的都督可不会这样说的。
“都督找我来有何事?”赵明坐下后问道。
“赵明呀,现在已经是三月了,土地也已经解冻了,而这时候到小麦成熟还有一段时间,我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发动大家在河道上修水库。”李文起说道。
“都督,水库是什么?”赵明有点不解的问道。
“水库是……”听到赵明问这个问,李文起差点被噎死,我去,他怎么不明白水库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明朝还没有这个词吗?李文起心想。
嗯,现在还真没有这个词,根据李文起了解,水库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徐光启的书中,而现在徐光启虽然已经去世了,这个书他肯定写好了,只不过还没有流传开来。再说徐光启是朝廷的大官,如果朝廷要是修一些水利设施的话可能会参考作为前辈的他的著作,这样的话,这个词很快就会流行开来,但明末除了魏公公执政时修过水利设施外,在崇祯皇帝上台一实现众正盈朝就再也没人提起过此事了。因此这个词现在没人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想到这里,他的心就放平了,于是就平心静气的给赵明解释道:“水库,也可以说是水塘、塘坝、蓄水池,就是我们在河中修一个水坝把这段河道的水给蓄积起来,从而在干旱的时候可以灌溉农田。当然如果这个水塘的规模很大,那就称为水库。”
“都督,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其实早些年我们家乡也修过一些水塘的,只不过时间长了就不能用了,再加上就是能用这些水塘边的水浇地也都被士绅们给占了。所以就是这些年旱灾严重的很,对那些有水浇地的士绅也影响不大。只剩下我们这些没钱没势的人就只能逃荒了。”赵明接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