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成吉思汗召开战前敌情分析会。会上,一位将领说:“我军10万,金军30万,金军占有作战兵员数量上优势,我军处于劣势。”
成吉思汗说:“金军在数量上有30万,其中一半为步兵。以步兵对骑兵,除非对方有这样一些优势——训练有素,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发起冲锋的骑兵面前,能沉着应战;精于弓弩射击,能射中高速运动骑兵目标;占据高地,马儿一时三刻爬不上去。否则,骑兵冲击步兵,那就势不可挡。实战中,步兵人数越多,耐不住骑兵冲击,就会在逃跑中、躲闪中互相踩踏,大量致死致伤。”
看着将领们没有人讲话,认真在听,成吉思汗继续说:“金军一半是骑兵,人数比蒙古军多5万。但是,训练方面,他们显然比我们蒙古军差。而且,他们战马脚力跟蒙古马比较,不在一个等级上。”
喝下一口茶,成吉思汗继续说:“金军还有一个更为不利因素。增援来的30万军队是从哪儿来?地方军、中央军,东拼西凑而来。将与士之间,你不认得我,我不了解你;部队之间,步骑之间,彼此还是非常陌生,甚至没有在一起搞过一次联合演练。这样一来,人数越多,协同就越困难。没有协同,你打你的,我杂我的,这哪是集体作战。这就像一群鸟儿,对方枪一响,鸟儿就变成无头苍蝇,四散奔逃。”
停了一下,成吉思汗继续说:“据我所知,女真族将士贪生怕死,部族兵没有战死决心。战斗中,最为主要就是战死决心与意志。没有敢死敢拼精神,跑到战场上去,看着明晃晃大刀,看到挥舞狼牙棒,如何能抵挡得住?”
听着成吉思汗分析,面对数量众多金军,蒙古军将领们一步步坚定胜利信心。
三天后,成吉思汗召集各军将领,召开作战会议,制定战术协同方案。
成吉思汗说:“经过这些年战斗实践,我们蒙古骑兵形成一套很管用野外作战战术。这一次,我们要好好的把它们一一运用起来。”
“第一步,哲别率一万轻骑兵攻击敌阵,激战之后找机会迅速败退,引诱金军主力下山追击。第二步,在野狐岭北面平地旷野,我们预先部署骑兵军队。待金国骑兵追至这一平地旷野时,全体蒙古骑兵转入反攻,对敌进行反冲击。”
“反冲击队伍设置成三个冲击扇面。中央扇面2万人,分别由木华黎、哲别率领,从中央突击敌阵;左翼扇面4万人,由拙赤、别勒、帖木格和拖雷率领,从左翼掩杀;右翼扇面3万人,博尔术、忽必来、者勒蔑率领,从右翼冲击;我率1万怯薛军居中央,紧随在木华黎、哲别部队后面。”
“三个扇面呈包抄态势,向敌军中心方问突击。对面前敌人,实施猛攻。不断敌后路,而是要网开一面,促成金军形成溃退局势。”
“我蒙古军八路人马猛攻之下,敌军必定后退。金军后退之际,我们决不能给金军喘息时间。我军必须乘机冲锋,冲乱敌军队伍,一路追杀。这样做,使得金军骑兵后面步兵,面对溃退金军骑兵,手足无措。金军步军,手控弓箭,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射击紧随其后我蒙古军骑兵。”
成吉思汗这套战术,是蒙古军老套路,执中对此一无所知,单方面想着“金军依山傍势,步骑并进,从而阻挡蒙古骑兵进攻。”
“不知已不知彼,每战必殆”,孙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