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年少应发少年狂,囊萤映雪终有偿
武略登峰震江湖,文韬造极惊庙堂
身无长物莫消沉,鹑衣鹄面休神伤
一朝得遂鸿图志,鲜衣怒马入汴梁
汴梁,在春秋时期因取“启拓封疆”之意而被定名为启封,后来为避开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所以又改为开封,又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分别改为“汴州”“梁州”,汴梁之名也由此而来。
从隋炀帝大兴土木,开凿运河之后,汴梁城便乘运河水利之便,逐渐繁荣起来,这种趋势在盛唐时期则达到顶峰。
因此即便此时正值天下大乱,但汴梁却不同于其他地方那般破败,相比于别处的那种“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汴梁中虽然称不上歌舞升平,但也算是安定,纵是前朝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在遭遇连年兵祸之后,也不可与汴梁城同日而语。
而坐落于这座繁华都城正中心的雄伟建筑,自然便是当今天子的皇宫大内——龙亭宫。
虽说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整个汴梁城内皆是一片银装素裹,但是皇宫中的各条甬路却是被内侍们打扫的干干净净,看不见一点积雪。
北风呼啸,刮得太极殿前的檐铃叮叮作响,而殿内的文武百官黑压压跪成一片,即便皇宫里烧着地龙,使得整个大殿内都暖意如春,但这些大人们却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而在那大殿正中,置放着一张龙椅,两旁各有四名宫娥彩女小心侍候着,有一人面南背北,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玉阶下的群臣,此人正是当今天子,大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
此时这位皇帝陛下的脸色如同殿外的天气一样阴翳难测,不过这也难怪,因为如今有两件大事实在是令他头痛不已。一是大将安重荣起兵叛乱,二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向自己索要传国玉玺。
先说这大将安重荣,官拜镇州刺史,领成德军节度使,这成德军节度使自唐朝以来便总辖恒州、冀州、深州、赵州、沧州、定州、易州共七州之地,而麾下兵马更是足有十余万之众,成德军是河北三镇当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镇,如此重镇竟然反叛朝廷,自然就成为了石敬瑭的一块心腹大患。
再说这耶律德光索要传国玉玺,此事看似很好解决,但实际上处理起来却比叛军更为棘手,其中缘由就说来话长了。
石敬瑭当年不过是后唐的一员大将,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官拜河东军节度使。李嗣源晏驾之后,其子李从厚即位,而李从厚仅仅只做了五个月皇帝,李嗣源的义子——璐王李从珂便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逼京师,李从厚逃亡途中遇弑身亡,李从珂便登基为帝。
李从珂登基之后,屡屡猜忌于石敬瑭,后又意图削去石敬瑭的兵权,石敬瑭被迫之下便起兵造反,因势力太小,无法与朝廷抗衡,于是石敬瑭就向塞外的契丹人求助。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便立石敬瑭为皇帝,定国号为晋,改元天福。
不久之后,晋军和契丹军联合攻破前朝都城洛阳,前朝末帝李从珂于玄武楼自焚而亡,前朝也自此灭亡。
虽然作为一名叛将向外族胡虏求援确实为人所不齿,但是成王败寇,石敬瑭终究是坐上了皇位,当上了皇帝,也算是应了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句话。
只是石敬瑭这位大丈夫屈得未免也太过夸张,他竟拜比自己还要小上九岁的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年年举国之力向契丹进贡岁币。
如果仅仅只是认贼作父,称臣纳贡的话倒也罢了,他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要知道这燕云十六州绝对是非同小可,自古以来便是抵御北方铁骑入侵中原的天然屏障。
可自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于契丹人以后,失去了这道天然屏障的中原地区便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契丹骑兵的铁蹄之下,而中原军民在面对这些长驱直入的入侵者时,就只能用血肉之躯来做抵挡了。
如此一来,不仅百姓们怨声载道,朝中文武也多对此感到不满,甚至其中还包括了拥护石敬瑭的旧部。
这安重荣就是因为反对皇帝陛下过分献媚于契丹,便屡屡挑衅契丹,且上表劝谏石敬瑭,但石敬瑭却不纳其谏,安重荣这才怒杀前来安抚的契丹使者,然后举全镇之力,起兵造反。
既然这石敬瑭如此惧怕且顺从耶律德光,那如今他的义父大人向他索要传国玉玺,他怎么还不速速从命呢?
石敬瑭之所以不交出传国玉玺,是因为自从他领兵杀入京城,逼得李从珂在宫内举火自焚以后,这传国玉玺便失踪了,石敬瑭多次差人寻找,却始终未得结果。
而这已经不是传国玉玺第一次失踪了,在东汉末年时期,董卓专权。以袁绍为主的各路诸侯便联合起来,起兵伐董,董卓为避联军锋芒,便携天子逃出洛阳,迁都长安,临行之前又派人将宫殿付之一炬,却在慌乱中忘记带上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便因此失落
直到联军先锋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后,在已经化为废墟的宫殿中搜寻战利品时,在一口井中打捞出一具宫娥的尸体,在其脖颈上挂着一口匣子,匣中正是失落的传国玉玺,至此这件国宝方才重见天日。
如今玉玺再度失踪,而耶律德光又派人前来索要,慌得石敬瑭六神无主,这才召集群臣前来商议对策。
石敬瑭先传旨下去,命侍卫禁军都指挥使杜重威率大军十五万兵发镇州,镇压安重荣叛乱。
然后又向群臣问计,看该如何打发前来索要玉玺的契丹使臣,怎奈问来问去,左右都无妙策。
石敬瑭心中有气,但一时之间也发作不得,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去鸿胪寺请契丹使者来日赴宴,看看能否在席间周旋一二,以免惹得契丹皇帝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