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泽乡——
公元前210年至前207年间,
秦朝暴政横行,赋税繁重,刑法严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上台,政策更加残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对老百姓的压迫加重,加之连年灾害,民生凋敝,民众怨声载道。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为了加强北部边防,抵御匈奴侵扰,秦廷征发大量贫苦农民赴渔阳(今BJ密云西南)屯守。
其中,陈胜、吴广等900名戍卒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遭遇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延误行程。
按照秦律,误期者当死。
绝望之中,陈胜与吴广商议: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即与其等待死刑不如拼死一搏,争取生存机会。
于是,
二人杀掉押送他们的军官,激发士兵反抗之心,正式起义,成为首例农民反抗暴秦的领导者。
—————
起义初期,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迅速攻占了大泽乡和蕲县,随后又接连攻克多座县城,队伍不断壮大。
他们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宣布反抗暴秦,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各地义军纷纷响应,起义浪潮席卷黄河中下游地区,给秦朝造成了巨大冲击。
然而,
陈胜吴广起义并非一路顺风顺水。
随着势力扩大,陈胜渐渐沉溺于权力,开始贪图享乐,失去了最初的理想和初心,与吴广的关系也日渐疏远。
内部管理松懈,腐败滋生,军队纪律下降,这些都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
—————
秦廷得知消息后,派遣大军进行镇压,尤其是章邯率领的精锐部队,对起义军形成了严峻的威胁。
在多次战斗中,起义军节节败退,最终在与秦军的正面交锋中损失惨重。
陈胜、吴广先后被叛军所杀,起义军逐渐瓦解,大泽乡起义宣告失败。
虽然陈胜吴广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它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深刻揭露了秦朝的腐朽本质,加速了秦朝灭亡的步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平民起义树立了先例,影响深远。
大泽乡起义虽然短命,但其精神永存,象征着底层人民不甘压迫,勇于抗争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国农民运动史上的一段传奇。
它证明了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激励着后来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与公平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