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电磁为王 / 第四章 志愿

第四章 志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米韵嫣然笑道:“没事就好,再过几天就要参加高考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不要因为这个影响了考试发挥,到时候考不上好大学就可惜了!”
  朱可夫露齿一笑道:“米老师,你放心吧,这次我一定会好好发挥,争取考上心目中的大学。”
  米韵道:“很好,等会儿中午下了课,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朱可夫现在可是一眼就看出来了,米韵老师估计是想给自己指导一下,应该考什么大学好。
  想到这里,朱可夫感激地道:“好的,米老师。”
  现在上课都是复习了,胖子刚刚坐下来,就小声对朱可夫道:“小天,看来米韵老师是要给你开小灶啊,为什么米韵老师就不叫我去呢?”
  朱可夫笑道:“胖子,你就安心的考个师范好了,这样你毕业以后,不就可以到咱们学校来当老师了嘛,到时候你说呢?”
  胖子一想对啊,到时候不就有机会了吗?
  前段时间模拟考试,胖子的成绩也就堪堪够上一个师范学院了。
  不过朱可夫的成绩却是很好,除了清北那些大学,那是随便选了。
  中午放学之后,朱可夫就来到了米韵老师的办公室。
  这时候其他老师已经走了,只有米韵老师一个人。
  米韵看到朱可夫来了,微笑着道:“朱可夫,你过来吧,我想跟你说一些事情。”
  朱可夫走到米老师面前,道:“米老师,你是不是想问我,要填报什么志愿?”
  米韵有些惊讶道:“你怎么会知道?”
  朱可夫笑道:“都这个时候了,米老师您找我,除了这个也不可能有其他的事情了呀!”
  听到这话,米韵俏脸就微微泛红,心想也是啊,除了这个如果还有别的,就不正常了。
  米韵抬起头看着朱可夫道“那你想好了没有,怎么填志愿呢?”
  朱可夫正色道:“米老师,我已经考虑好了,这次我只填一个志愿就好了,我的目标是海军工程大学,其他的大学我也不想上。”
  听到这个答案,米韵似乎有些失望,她看着朱可夫道:“朱可夫,你了解这个学院吗?为什么要报考这所大学呢,以你的成绩,老师觉得应该报考更好的大学,比如说同济大学,上海交大,或者是华东师范也很好啊,将来毕业了,回到母校当老师,这样不是很好吗?”
  朱可夫摇了摇头道:“米老师,可是我就对电子技术感兴趣呀,我想学电子工程专业,将来为咱们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电子工业现在这么落后,所以这个领域才是我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见朱可夫如此坚持,米韵似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最后也只能黯然的,让朱可夫离开了。
  朱可夫现在也有点想不明白了,为什么米韵老师,要让自己考那些大学呢,特别是华东师范?
  现在朱可夫当然不会想到别的了,毕竟那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一切就跟前世的时候一样,到了那个时刻,朱可夫就走进了考场。
  这次参加高考,朱可夫跟前一世相比,那就不一样了,所有的题到了朱可夫这里,就没有任何的难度,因为朱可夫前世的时候,可是在高考后,认真的研究了这一届高考的题。
  所以现在他几乎是能够全答上来。
  就算是作文,朱可夫虽然说是学理科的,但也能拿个高分的。
  考完之后,朱可夫就估了一下自己的分数。
  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这五科,每一科都是满分一百分。
  除了作文以外,朱可夫可以肯定,自己几乎是可以拿到满分的,不过朱可夫也不想考太高,以至到时候被什么七四九局抓去研究,所以故意的就丢了一些分。
  那么这样一来,考个四百七十分,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个分数,比起省里的高考状元,要差个几分,也就不会太过招摇。
  但是呢肯定是能成为徽州地区高考状元的。
  考完之后,班主任米韵又单独的找了朱可夫,问他考得怎么样。
  朱可夫还是很自信地告诉了米老师,这次肯定能够考上海军工程大学,分数应该有四百五十分。
  米韵老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祝福了朱可夫心想事成,到时候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也要记得回来看看,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母校。
  朱可夫当然也没有多想什么,便高兴地回家了。
  到了家里面,朱可夫就跟爸妈和哥哥说了,这次考试发挥得很好,考上海军工程大学没有问题。
  接下来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朱可夫就准备搞点小发明赚钱了。
  这对朱可夫来说很简单,到时候找到县机械厂的领导,他们要是不动心,那就说明他们没眼光了。
  朱可夫这次搞的小发明,一个是新式的高压锅,一个是小型的手动玉米脱粒机。
  可以说这两件小东西,要是能够推广起来,那比八十年代的产品要先进得多,肯定会卖爆的,到时候不仅仅是能赚到专利费,而且最重要的是,县机械厂效益好了,那母亲和哥哥的工资收入也会跟着涨起来。
  带着这两个发明产品的设计图纸,朱可夫就和哥哥朱明一起,找到了厂里的领导。
  要知道这次朱可夫,可是跟哥哥说好了,这两个发明要对外说是兄弟两个一起搞的。
  到时候朱可夫不在家,那朱明就是这两件发明的代理人了。
  因为这两件产品,朱可夫要要跟厂里的领导谈条件的,不会一次性买断,而是要抽成的,这样就会有持续不断的收入了。
  哪怕是卖一件产品,抽一毛钱,也是很可观的。
  那厂里的领导,哪见过这么先进的设计?再经过朱可夫那一番海吹,领导们是真动心了。
  最后朱可夫也是成功的拿到了他想要的结果,这两件产品的设计和工艺,兄弟两人全给厂里,以后每卖一件产品,他们兄弟二人要抽成二角钱。
  别看只是两角鲆,试想这两件产品,要是卖得好了,一个月卖个上万件也不是什么问题,这样很快的朱可夫家就能成为万元户了。
  当然厂里的领导们,也没有想到这么多。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