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大地星河 / 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架无人机,共同牵引着一只水桶,先是在甲地将水桶盛满水,然后,飞行到乙地,再将水桶里水倒下,为一完整的飞行过程。在规定时间内,由甲地运到乙地的水重量决定比赛胜负。这是国家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无人机操作员选拔赛的一个课目,张大猛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可视化等现代技术的日益成熟,他们已在超高压带电作业中普及运用起来,但要得心应手地应用新技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无人机遵从指令行事,看似很听话,可以随心所欲地指挥它,其实不然,无人机极有个性特点,若不熟悉无人机的脾气,不尊重它的行为规则,瞎指挥它,它就不听话,会表现出不可思议的举止来。
  起初,张大猛与同事协同操作无人机时,无人机会莫明其妙地往上一窜或者突然下坠,就是俗称的窜高或掉高现象。张大猛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一天时间过去了,事情毫无进展。
  这样耗下去可不行,我们用控制变量的笨方法一点一点地排除吧。
  第二天一早,张大猛与俩同事从机型选择上着手,光无人机型、绑扎水桶的绳子长度以及绑扎的具体位置就测试了上百次。因无人机的电机承载能力有限,他们便试探着运输不同水量来确定无人机的极限承载量。试飞的过程里,经常出现炸机现象。所谓炸机,是指无人机撞在障碍物上,导致机翼报废,只好换下损坏的机翼。同事找来一根20厘米长的棉线,陆续地将报废的机翼串起来,后来,棉线不断加长,接上一段又一段,最后,长达1米7的棉线上串了86只报废机翼。终于,他们摸索清楚,无人机窜高的原因,是因它下方绑扎的物体导致无人机的避障系统感应动作,它便自动跳高远离物体。掉高的原因是无人机过载时,已经很吃力,水桶稍有晃动,或者风力略为增大,导致无人机超载而掉高。
  最终,他们分别取得了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刀磨得锋利了,砍起柴来便得心应手。超高压南三线准备停电检修时,需在杆塔和电线之间安装一根接地线,以保障登塔上线的检修人员安全作业。其中,接地线管理规定要求拍摄四幅不同角度的接地线照片,用以分析判断接地线是否可靠连接。过去,都是在接地线下方地面上由安全员手持相机拍摄,拍出的照片效果并不理想,这回,他们首次运用无人机拍摄,拍出了理想的接地线图片。有趣的是,首次运用到实战中的无人机,属于私机公用,是张大猛自费购买的一架无人机。
  迎峰度夏期间,特高压输电线路复奉线、锦苏线均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局要求无人机小组对两条运行中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展开精细化巡检,确保特高压线路安全运行,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张大猛他们每天早上八点出发,晚上五点收工,中午只有吃饭时休息一会。两个月的野外作业时间里,他们头顶烈日,脚踩发烫的地面,沿着特高压输电线路一路向前。无人机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上方拍摄扫描,他们就形影不离地跟随在无人机下方。行人在路边大树下躲避中午烈日,他们却无惧烈日地行走在田野上。身上的汗衫,一会儿,被如注的汗水打湿了。很快,湿了的汗衫,又被烈日晒干了,重新在风中飘扬起来。这酷暑里的热风,吹在身上,令人倍感酷热难耐。不过,他们的心思都集中在头顶上方的无人机上,他们正借助无人机的一双科技眼,察看特高压输电线路上的所有细节,不放过任何一处疑点,为西电东送的大通道保驾护航。
  他们巡检到横岗村时,张大猛的昔日好友到现场来看望他,他们刚一见面,战友便吓了一跳,他发现张大猛今非昔比,面貌已经大变样。只见,眼前的张大猛,像是刚从非洲归来的,俩人伸出胳膊一对照,更是黑白分明。
  张班长仰脸大笑,他清楚自己,虽然皮肤晒黑了一些,但当年那位愿为祖国献青春的张大猛,依然如故,赤子之心没有变。
  张大勇念完诗,瞧哥哥的反应。只见,张大猛长时间地低头不语,他也不催促张大猛,他知道哥哥正处于遐思畅想中呢。张大猛默默地品味着弟弟为他量身定做的诗歌。他沉默的时间越长,说明这诗歌写得越好,因此,哥哥长时间地沉默不语,张大勇便益发得意起来。
  都老大不小的了,还装文艺青年呢,就像我们扮嫩装小姑娘似的。
  妻子刘莉笑话他们兄弟俩说到,可他们没理她。
  终于,张大猛想完了心事,抬起头来,他热烈地鼓掌,口里连连称赞:
  写得好,写得好。
  喝酒。
  张大勇顺势说到,并即刻起身去厨房拿酒端菜。
  刘莉见状,知道他们兄弟俩志在必喝这顿酒,她是无论如何都挡不住他们喝酒的步伐了。她便知趣而退,推门出去,到超市购物去了。留下他们兄弟俩在家里,一个搜肠刮肚地卖弄自己的工作业绩,吹嘘多少自豪的往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仿佛自己真是个大文人,欲为哥哥与他的职业树碑立传呢,张大猛业余爱好摄影,他乘着酒兴,又向弟弟接连讲了多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为了近距离观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周末的傍晚,张大猛提前来到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他在湿地里就地取材,搭建起一座芦苇棚,在芦苇棚的唯一窗口前,是一片开阔的湿地,他在湿地上洒下专门带来的小鱼小虾,这些鲜活的小鱼小虾在湿地上活蹦乱跳,很是引人注目,在空中飞翔的黑脸琵鹭们,能轻易地看见湿地上美味的鱼虾。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大猛藏身进芦苇棚里,静静地等待着清晨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此时,芦苇棚的门已被封闭起来,只保留上方唯一的洞口,摄像机镜头将从洞口伸出去,拍摄黎明时分飞来的黑脸琵鹭。湿地总面积近七十万平方米,张大猛身处其中,犹如沧海一粟。深夜时分,天空不见星月,湿地上没有一点灯光,到处都是一片漆黑。
  终于,东方泛起了鱼肚白。这天地间唯一的亮点,如同一枚光明的种子,它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很快,呈星火燎原之势,曙光普照,大地复苏,张大猛眼前的开阔地,已经清晰可见了。这时,他盼望已久的一幕出现了。
  好几只黑脸琵鹭,在他眼前的开阔地上活动。其中,两只黑脸琵鹭刚觅得鱼虾,从湿地上腾空而起,飞往别处,从容就餐;有三只黑脸琵鹭,从半空中滑翔下来,一路观察着鱼虾位置,精准地降落下来。远方又传来鹤鸣声,鸣叫声愈来愈响亮,预示着正有黑脸琵鹭向这边赶来。另有数百只知名或不知名的小鸟,与黑脸琵鹭上上下下地伴飞。此时,眼前这片湿地,成了大小鸟儿早餐的食堂,锻炼的大舞台。
  黑脸琵鹭是何时到来的呢?莫不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它们就开始舞蹈了,只是在亮光里,才清晰可见。若果真如此的话,即使夜宿在湿地里所拍摄到的,也不是黑脸琵鹭的清晨首场演出了。黑脸琵鹭的舞姿,优美动人,没有在湿地里蹲点观察过它们的人,可能会以为它们是天生的舞蹈家呢。其实,它们精湛的舞艺,也是起早贪黑,勤学苦练得来的。
  张大猛一面兴奋地拍摄着,一面愉快地畅想着。他回忆起湿地上架设第一条输电线路的情景。那一年,湿地遭遇严重旱灾,鸟类生存困难。张大猛拍摄到一只羽翼未丰的黑脸琵鹭,孤独地站在一只水桶前,它的脚下是:一片干燥龟裂的土地。这张黑脸琵鹭站在干涸的土地上觅食照片,在报纸上刊登后,迅速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电力工人勇挑重担,首次在湿地上施工架线,立即开工建设一条10公里长的供电线路,尽快实现电力抽水,缓解湿地的旱情。
  在线路施工中,电力工人争分夺秒,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湿地路窄淤泥软,施工机械无法进场,硬是靠电力工人肩扛手拉,将电器材料运进现场。但施工人员积极性非常高,人人都愿意为保护生态环境出力,为保护美丽的黑脸琵鹭流汗。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工人们都清楚,这项工程晚一天竣工,黑脸琵鹭就多一份危险。
  结果,三个月的工期,被压缩至两月完成。当输电线路竣工通电,清澈的地下水,在湿地上源源不断地流淌。顿时,数不清的鸟儿,争相前来饮水歌唱,龟裂的土地也在“咕噜、咕噜”地喝水。这条10千伏供电线,就是湿地上有名的“望鹤线”。在班组里巡线任务分工上,张大猛是有一点私心的,他一直承包着望鹤线的巡检任务,从他当班员时,那时,老班长照顾他有摄影爱好,同意他将自己的爱好与工作结合起来。后来,他自己当上班长,更是当仁不让地承包着望鹤线的巡检任务。并且,他发起成立了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队,当上了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队长。后来,为美化湿地环境,将空中看得见的输电线,一律进入地下,变为看不见的地下电缆,空中“望鹤线”消失了,而张大猛的护线爱鸟志愿服务队长,继续照当不误。
  春天来了,在公园湿地上,一对黑脸琵鹭正翩翩起舞。
  两只黑脸琵鹭,一样的身高,一色的羽毛,犹如一对天造地设的恋人,正沉浸在相互的爱慕里。它们俩不仅长得一模一样,连它们的舞蹈动作,也完全一致。
  一只黑脸琵鹭缓缓飞起,另一只黑脸琵鹭随即伴飞。它们以同样的飞行速度,同样的起飞仰角,比翼湿地。当它们飞到半空里,一只黑脸琵鹭将颀长的脖子勾回来,向身后回顾时;另一只黑脸琵鹭也同样地将颀长的脖子弯向身后。它们一左一右,各自回首,向天空献上它们的一对饭勺。
  当它们的空中舞蹈告一段落时,黑脸琵鹭又降落到湿地上,舞蹈仍在继续。这时,它们有了宾主之分,只见,一只黑脸琵鹭昂首挺胸,另一只黑脸琵鹭凑近来,两颈相绕,柔情万分。它们快乐地舞蹈着,兴奋鸣叫着,沉睡的湿地,渐渐地,被它们唤醒了。
  此情此景,令人陶醉,张大猛仰望天空鹤舞,他虽身无双翼,不能飞到空中去靠近它们,却是心有灵犀,与它们息息相通,当这美丽的生灵遭遇危难时,张大猛冲在最前头,救援行动随即展开。
  你好,我向你报告一件事,有一只黑脸琵鹭正倒挂在高压电线上,它命悬一线,需要紧急救援。
  一天,退休的田老师在乡间道路上散步时,忽然,他听到天空中传来异样的鸟鸣声,他抬头仰望,只见,一只大鸟倒挂在输电铁塔上方的高压电线上,它一边扑腾挣扎,一边发出凄惨的叫声。这里,靠近湿地公园,在此飞翔觅食的鸟儿特别多,当地的动物保护宣传力度也很大,田老师一眼便认出,它是国家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他连忙掏出手机来,打电话报警求助。
  很快,这求助电话转到了供电局,供电局立刻行动起来,第一步是确定停电登塔救助?还是带电登塔救援?这座输电铁塔有53米高,它承载的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担负着重要区域的供电任务,若不事先通知用户,是不能随意停电的。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很快得出结论:可以实行带电登塔救助,但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在登塔过程里与220千伏带电导线时刻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于是,护线爱鸟志愿服务张队长亲自上塔完成这次救援任务。
  十分钟后,电力抢修工程车出发了,在路上,胥主任叮嘱张大猛别性急,要严格遵守登塔的安全事项,时刻保持自身及携带的工器具与220千伏带电导线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到达现场后,又向已经到达现场的鸟类救助站工作人员询问,救鸟过程中需要对黑脸琵鹭采取的救助措施与注意事项,然后,张大猛背上鸟类救助站工作人员提供的救助包,开始登塔作业。
  张大猛身轻体健,攀爬铁塔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张大猛已爬至50米高度,接近倒悬的黑脸琵鹭了。这时,张大猛听到塔体上传来当当的响声,张大猛是经验丰富的登塔高手,通常,高空风大,塔体上会产生一种特别的风鸣声,但与这当当响声,有明显区别。张大猛屏息静听,很快查明原因,原来是倒悬的黑脸琵鹭不时地用它的饭勺子敲击铁塔呢。
  当——当——
  它声声催促着张大猛:赶紧救我下来,快些,再快些。
  张大猛按照鸟类救助站工作人员指导的步骤,为了避免给黑脸琵鹭带来二次伤害,张大猛先登到塔的顶端,稳立塔顶。然后,俯下身去,将倒悬的黑脸琵鹭翻转身来,再抱放至塔顶上的鸟巢里。这是一只成年黑脸琵鹭,在与张大猛初次接触时,它拼命地扑打翅膀,本能地想挣脱张大猛的怀抱。
  面对黑脸琵鹭的一次次抗拒,张大猛改变了自己急于求成的心态,他提醒自己怀抱黑脸琵鹭时,动作慢些,再慢一些;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
  渐渐地,受伤的黑脸琵鹭,情绪安宁下来,它像是明白了张大猛的善意似的,终于,接受了张大猛的怀抱,张大猛像抱起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将它抱起,转身安放到鸟巢里。然后,张大猛一手轻轻地握住它的长喙,预防被它攻击,另一只手将它的一对大翅膀轻轻收拢起来,再缓缓地将它从鸟巢移居到救助包里。
  通常,都是上塔容易下塔难,因为,下塔是倒退着一步步走下来的。可这一回,张大猛打破常规,他下塔的速度比往常上塔时还要快。张大猛心急如焚,他一心想着,自己背上救助包里的黑脸琵鹭,它的伤腿正在滴血呢。若能早一点下塔的话,黑脸琵鹭就能少流一些血。张大猛已经看清楚,黑脸琵鹭的左脚上夹着一只捕鼠夹,而捕鼠夹上又缠绕着带钩的钓鱼线,就是这条钓鱼线,将负伤返巢的黑脸琵鹭倒悬在铁塔上。
  张大猛着地后,鸟类救助站工作人员奔上前来,就地开展救护工作。一会儿,她们成功地取下了黑脸琵鹭脚上的捕鼠夹与钓鱼线,并对它的伤口进行简单的消毒与包扎,用夹板将断腿固定住。然后,由她们将黑脸琵鹭抱上救护车去,到鸟类救助站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现场围观的人们,目送着救护车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到:大鸟有救了。
  有趣的是,张大猛在塔顶上救鸟时,另有一只黑脸琵鹭,一直在他身边转圈飞翔。张大猛着地后,那只黑脸琵鹭也跟着降落下来,它在远处瞭望着这边工作人员的救护行动。现在,受伤的黑脸琵鹭上了救护车,那只黑脸琵鹭又随车远去了,群众诙谐地议论到:这只大鸟,一定是那只受伤大鸟的亲属。它寸步不离地陪伴着伤员,现在,它们又一起去医院就医了。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