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宋:从帮宋徽宗处理朝政开始 / 第十四章 对比

第十四章 对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官家未有一刻忘于政事,未常不习而熟之。”
  “养晦至今日。”陈茗道神色认真,一字一句。
  官家未尝不习于政事?
  韬光养晦?
  魏灏清不免一愣,听到陈茗道用这些略微陌生的字眼用来形容官家,心中震惊至极。
  说实话,他对当今官家的印象,至今还停留在宰相章惇当初那句“端王轻挑,不可君天下”上。
  在魏灏清的印象之中,官家年少贪玩,不喜政事,将朝政都尽数归于太后。
  怎么看都不像一位圣明君主。
  可偏偏魏灏清的父亲魏中和向来以魏郑公魏征之后裔自居,一直严格要求魏灏清,时常教诲其要秉承先祖良名,对官家、国朝披肝沥胆,死生不二。
  久而久之,魏灏清便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形成这种意识。
  …………………
  但魏灏清毕竟不是麻木愚笨之人,随着这位新官家的种种事迹在民间不断传开,他对于父亲从小教导他要忠诚头一次产生了怀疑。
  如果是一位昏聩之君,还有效忠的必要吗?
  “陈直院所言当真?”
  魏灏清思考了片刻,这才开口询问。
  “这是自然。”
  陈茗道回答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为了让魏灏清更加坚定简王赵似不如当今官家这一无比正确的想法,陈茗道还不忘再补充几句。
  “今太后向氏归政,官家得以处理政事。”
  “襄城县疫病一事,官家英明决断,在朝中大臣都一致认为此乃襄城知县张叔夜之过错时仍力排众议,下令彻查此事。”
  “这才还了襄城县一众官员的清白。”
  陈茗道说的认真,魏灏清听的也是在心。
  “让百姓都知道天家并非为人蒙蔽,也并非昏昧无知。”
  魏灏清沉默了一瞬,他虽为一介武官,但襄城县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他也是大致知晓。
  仅仅经襄城县疫病之事,朝中宰辅变更,韩相被罢,中书侍郎许将替补右相。
  而张商英继任许将中书侍郎之职,原襄城知县张叔夜亦有升迁。
  可以说,经此一事,朝中官职变动的十分厉害。
  即便他只是武官,也知道此次调动非同小可。
  …………………
  陈茗道这厢刚刚对赵翊一番言语夸赞,转头却见魏灏清一直沉默不言。
  还以为其立场不够坚定,陈茗道当下便有意道。
  “此案若经手简王,恐怕会直接敲定结案,届时这罪名便要扣在襄城知县张叔夜身上,让其为葛淙真,为韩相背负骂名。”
  只要是涉及赵翊,陈茗道便会失了往日谨言慎行的“良好品行”。
  此刻竟不管不顾将简王赵似与赵翊进行对比,隐约有“拉踩”之嫌。
  “则汝州无数枉死的百姓永远也不得伸冤,罪魁祸首便自始逍遥度日。”
  陈茗道越说越多,一时间倒是不觉得四周寒气逼人了。
  “陈直院说的在理。”魏灏清开口由衷应下。
  他对汝州襄城县一事颇有了解,自然也知道官家力排众议选择彻查此事的意义。
  “你父亲深有远见,余希望你能秉承先祖忠贞,对官家尽心。”
  陈茗道说到了自己最为在意的点上。
  “这是自然。”魏灏清应下。
  “肝脑涂地,为官家尽忠。”
  陈茗道见状便张了张口,准备再说些什么,却猛地被提醒。
  “陈直院须得慎言。”
  陈茗道话语一顿,只见魏灏清双眼望向帐外。
  习武之人对声音较为敏感,魏灏清几乎是瞬间便察觉到有人在往此处靠近。
  就在陈茗道将话又咽回去之时,篷帐外突然响起了一道声音。
  “陈特使、魏都护,小的有要事禀报。”
  陈茗道当即便明白魏灏清方才是听出了帐外有人走近,便出言提醒自己。
  “进来吧。”陈茗道开口。
  差役得了首肯,便掀开帐帘一角走了进去。
  里面昏暗阴暗腻湿的环境瞬间呈现在眼前,差役顿时一惊。
  外面雨大风急,原以为陈茗道和魏灏清这样的特使所待的篷帐内会暖和一些。
  没想到一进去,却瞧见两位官差坐在发湿的木箱上………………
  “何事。”陈茗道的询问将差役从震惊中拉了回来。
  “禀陈特使,魏都护。”差役回着。
  “雨势不断,冲击又大。”
  “亲贵的篷帐方才漏了雨。”
  “这会儿已经是住不成了。”
  “竟有此事。”陈茗道眉头一皱。
  “千真万确。”差役答着:“眼下外面正乱的很,小的想着毕竟事关亲贵,便来此向您禀报。”
  陈茗道想了片刻,若是这差役不来禀报还好,可若是明知此事却不前去“慰问”一番,难免会多生事端。
  思虑片刻,陈茗道还是决定去瞧一瞧,他起身对魏灏清道:“亲贵篷帐漏雨,你我需得去照看一二。”
  随后又吩咐一旁的差役道:“让已经休息了几个时辰的抬輴吏先来此看护着。”
  “莫要出了差错。”
  “是。”差役应下。
  ……………………
  黑云低垂,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纷纷扬扬从幽暗的空中暴雨刷刷直下,
  “真是一群百无一用的酒囊饭袋!”
  赵似双手背后,由身旁的侍者打着油伞,此刻对负责搭建自己篷帐的几个差役破口训斥。
  “亲贵息怒,亲贵息怒。”
  为首的差役头目急忙躬身请罪,连油衣都来不及穿戴,就这么在雨中淋着。
  “连个篷帐都搭不好,你们几个干什么吃的!”
  “本王乃百金之躯,若是因此患了寒疾,你们便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
  雨越下越大,已经模糊了视线,为首的差役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尽管心中犹豫,却还是开口说着:“可………可当初是亲贵您嫌搭建时辰太长,再三要求从简,小的劝言,您不听……………”
  “咚。”
  猛地一记闷声响起。
  “还敢还嘴。”
  赵似双眉皱成了“川”字,瞧见那差役结结实实挨了一击跌倒在泥水坑中,他这才慢悠悠收回了右脚。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