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阿卜杜拉国王和侯赛因国王对这位来自东大国的何雨柱挺有兴趣的,先是随便交流了几句,发现他能说出流利的阿拉伯语。有些国王口里的俚语何雨柱也能明白,于是二人对视了一眼决定好好和这位东大国的年轻人聊聊。何雨柱当然会答应,他找来张领导带着一位粗通阿拉伯语的翻译一起要求苏盟人员开一间会议室,此时苏盟人已经觉得他们纵横捭阖,睥睨天下了,对与弱小国家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聊天还是支持的,只是派了一位KBG女特工跟着。
进了单独的会议厅,何雨柱详细地向二位国王介绍了这位东大国驻苏大使。大使带着的翻译简单说了何雨柱的话语,大使对何雨柱的态度很满意。
大使向两位国王表示了东大国对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敬意,代表***同志向两位国王问候。
啰啰唆唆一大堆外交辞令,两位国王却是对何雨柱有兴趣,后来张领导也感觉到了这些,于是何雨柱开始了表演。
“我算是通读过世界的历史,排除我国之外我喜欢的大帝国中阿拉伯帝国算是第一,这是一个强大而开明的帝国。不但喜欢贸易,还喜欢学习。拜尔巴斯国王简直就是其中的翘楚,我拜读过许多描述他的作品。他对希腊、罗马、埃及、印度文明的保护简直就是一位…………嗯天神一般的存在。”
对于这个拜尔巴斯,两位国王当然熟悉了。这是一位在阿拉伯历史上抹不去的传奇人物。
拜巴尔斯,也被称为拜伯尔斯,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南俄罗斯草原,即钦察草原,祖籍是突厥人。
阿拉伯人在智慧宫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翻译工作,保存了许多古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等国的经典著作,这被称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这些翻译工作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等两位国王消化一阵之后何雨柱又谈起了东大国和阿拉伯人的关系。
“世界上从来没有超过两千年之上的友谊,但是东大国和阿拉伯有超过两千年的贸易关系。至少从五世纪开始,东大国和阿拉伯就开始了海运,一直延续着。到了阿拉伯帝国时期也是东大国最强大的唐王朝,开始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丝绸之路。阿拉伯人连接了东西方,为世界的发展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反正好话说多了连他自己都信,两位国王也动容了,他们不是历史学家不算很了解与东大国的关系。听何雨柱这么一说,觉得东大国和阿拉伯拥有着传统的历史级别的友谊。
看见两人频频点头,表示了对何雨柱说的话的赞赏,何雨柱又开始了演讲:
“老虎还要打盹的时候,最近两三百年来东大国和阿拉伯各国没有发展出工业革命,导致被西方列强的侵略。这是很痛心的事情,想来我们两国开始贸易的时候他们还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东大国希望与阿拉伯世界展开合作,重新唤起遥远的友谊。并且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对于列强我们可以抱团取暖。”
两位国王都有自己的思考,并不会被一个年轻人左右。但是何雨柱还是打动了他们,阿卜杜拉问何雨柱:
“你对犹太建国怎么看?”
何雨柱看了一眼张领导,这种问题不应该随便说。他把国王的问题用中文说了出来,张领导也在思考该怎么回答。不过又想这也不算正式国家间的谈判桌影响不了什么,就点点头。
看见领导点头,何雨柱对着两位国王诚恳地说:
“我下面的话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算东大国的立场,请你们理解。”
翻译告诉了张领导何雨柱的意思,张领导觉得何雨柱还是有分寸的。
两位国王当然明白这个问题太大,连各种专家都没有答案,你让一个孩子能说出什么呢。
“我觉得目前这种情况比较遗憾,据我了解当年“先知”就有犹太人作老师。并且有生物学家认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属于闪米特人的分支,到现在这种情况真的很遗憾。你们这两个民族和东大国都是好朋友,我们也不会做出取舍。只能默默祝福你们能够完美地解决问题。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和愿望!”
两位国王和一位大使都觉得何雨柱说了等于没说,想想也是这么大的课题哪里会有标准答案。和稀泥才是正解再说和东大国有个屁关系,隔岸观火吧。
两个国王想结束话题,何雨柱怎么可能答应,他又挑起一个话头:
“这位翻译,是一位伊斯兰的信徒来自东大国的乌兹别克族,是一位俄语翻译,也是阿拉伯语的翻译之一。像这样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东大国有十二个,人口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两位国王来了兴趣就跟翻译用阿拉伯语交谈起来,翻译先立正站好,背部挺直,面向两位国王,然后以腰部为轴,身体上部向前倾,目光随鞠躬自然下垂,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
朗声说:“真诚地祝愿你,在伊斯兰的指引下,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和谐,生活充满阳光。”
两位国王依照古老的习俗回礼,并给予祝福:
“愿你在今生的旅程中,心怀真主,一路走来,得到幸福安宁。”
三人又聊了一些关于伊斯兰教在东大国的事情,翻译仔细回答了本民族在东大国受到的礼遇。
见状何雨柱图穷匕见了,他对着阿卜杜拉国王说:
“陛下,我国有一个明朝,在几百年前的皇帝手下有一位名叫郑和的官员掌握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曾经航海到了欧洲和非洲,但是后来他放弃了仅次于皇帝的地位,抛开舰队选择了到麦加和麦地那朝圣。在我国这样虔诚的伊斯兰还有很多,比如我的同学,除了我和一位犹太姑娘以外都想在有生之年可以到圣地朝圣。当然那位犹太少女想到耶路撒冷朝圣,我斗胆请求一下国王陛下能否可以让异乡的信徒朝圣呢?”
这个问题好大的,设计到两国建交问题。即使建交但是建立什么层级的外交关系都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何雨柱提出的请求也很简单。
外交层级分的很细,大到大使级别,下面还有公使级别,最低是代办级别。
两位国王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显然不是马上就要答复的。
张领导马上说可以让我国的外交部长来觐见两位国王陛下商谈朝圣事宜。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表示了目前坐在此处的东大国人员身份不够商量如此巨大的问题,同样也是怕国王产生不够尊重的想法。
两位国王点头,示意可以等东大国外交部部长两天,然后商量具体事宜。可以肯定的是朝圣是可以的,难道还不让信徒朝见圣人吗?但是又涉及到复杂的国际关系,大家都会小心翼翼。毕竟都不是那两个超级大国吗。
双方大约定下了下次会谈的时间,张领导在克里姆领宫见了苏盟领导人,说明了今天的情况,希望老大哥能够理解。
老大哥当然表示没问题,东大国和苏盟刚开始蜜月期,这点小事没问题的。
张领导向国内详细汇报了今天国宴的情况,并对何雨柱很是赞赏,并请求部长来苏盟谈判。
国内自然同意,部长召集人马启程,东大国除了苏盟和东欧六国之外还没有多少朋友,要是能开启与阿拉伯世界的友谊是非常好的。
部长带着几位东大国伊斯兰信徒的教长一起飞了过来,也详细做了计划。与国王见面的时候教长也表达了在东大国受到的待遇,也期望朝圣之旅。
但是大使级的建交还需要时间,不过光是朝圣之旅那先建一个代办处即可,两位国王希望何雨柱能参加代办处的工作。部长当然没问题,国内差不多把何家查了个底掉,何雨柱和何雨水都是新一代东大国的杰出青年,需要好好培养的人才。
但是部长也没有马上答应,这种事情需要高层开会做决定,国王们也理解。东大国越是小心谨慎就说明越是重视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没想到参加了一次宴会能有这么大的收获,何雨柱乐的嘴都歪了,马上命令吕不韦等人派人先到沙特打前站,发展当地贸易,等待他的到来。
经过几次谈判,东大国和阿拉伯世界终于谈判成功。东大国在沙特建立一个代办处,开展国民的朝圣行动,这样欧美大国也没办法多说。宗教信仰方面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最后决定何雨柱出任驻沙特代办处第一任主任。
ps:中阿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阿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古代阿拉伯商人通过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香料之路与中国进行贸易,带来了丰富的香料和其他商品。唐宋时期,中阿官方和民间的交往达到了鼎盛,阿拉伯商人频繁访问中国,双方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