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里下河地区水乡桃花镇的一角,农药厂的烟囱依旧冒着滚滚浓烟,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小镇工业的沧桑与沉沦。
然而,对于农药厂的厂长吉日水来说,此刻的心情却如同被浓烟笼罩,压抑而沉重。
吉日水坐在会议室桌子的一端,脸色阴沉,手指在桌面上敲打着,发出清脆的声响。
瘦猴被他打了一巴掌,心里憋屈,却不敢反驳,只能低头不语。冯胖子坐在一旁,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扭转局面。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吉厂长怒火中烧,目光如刀,直逼瘦猴,“你们这群废物,真让人失望!”
就在这时,汪副镇长的电话打了过来。
汪副镇长语气严肃:“现在是法制社会了,要守法经营,不能把事件搞大。万一出了人命,就算是天皇老子来了也帮不了……”
吉日水听着电话那头的“指示”,心中一阵烦躁,却又无可奈何。
吉日水环视了一圈会议室内的众人,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冯胖子身上。
冯胖子是厂里的老员工了,虽然平时油嘴滑舌,但偶尔也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冯胖子,你说说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吉日水强忍着心中的怒火,问道。
冯胖子见老板点名让自己发言,顿时来了精神。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吉厂长,我倒有个主意,不知道行不行?”
吉日水皱了皱眉头,不耐烦地说道:“有屁快放,别文绉绉的。”
冯胖子笑了笑,凑近吉日长耳边低语了几句。
吉日水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的光亮。
“你说的是王大华和史小明?他们俩不是已经闹翻了吗?”吉日水有些怀疑地问道。
冯胖子点点头,说道:“没错。他俩曾经是好朋友,但因为一些误会闹翻了。不过,现在的社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如果王大华出面,或许能够化解眼前的危机。”
吉日水沉思片刻后,说道:“好吧,那就试试看吧。”
虽然他对冯胖子的建议并不完全信任,但此刻也别无他法了。
王大华是王史村的村主任,也是吉日水的好友。
他接到吉厂长的电话后,立刻赶到了农药厂。
王大华听完吉厂长的意思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吉厂长,我知道您的意思。但史小明这个人我了解,他性格倔强,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吉日水皱了皱眉头:“那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王大华想了想说道:“要不我试着找史小明谈谈吧。毕竟我现在‘假马日鬼’还是个村长,也许,他会给我几分面子。”
于是,王大华带着吉日水的期望,来到王史村渡口的河景房。
一见面,王主任就热情地伸手握住史小明的手:“小明啊,好多天不见啊!最近过得怎么样?”
史小明冷冷地看着他:“王主任,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王大华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好吧,我这次来找你,是受吉厂长之托。他们想和你‘第二次和解’,你看怎么样?”
史小明闻言,冷笑一声:“和解?农药厂害得我家破人亡,还不够吗?”
王大华耐心地解释道:
“咱们是一个镇上的人,邻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别闹得太僵了,再纠缠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嘛。不如,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找一个双赢的解决办法。”
史小明冷冷地看着他,心里一阵烦躁:“谈什么?有什么好谈的!”
“你别这样嘛,咱们以前可是朋友……”王大华试图拉近关系。
“朋友?你们把我逼得走投无路,还敢提朋友?”史小明的声音中透着愤怒。
王大华耐住性子,继续劝说,无奈史小明的态度依旧坚决,王大华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王林晨见王大华还不走,拿着扫把在他面前哗哗地扫地。
王大华叫道:“有客人在,还扫地?你这么大的人了,这么不懂事!”
王林晨是大河南村的人,她才不会给王史村主任面子。只见她白了王大华一眼,说道:“我要打扫了,你别在这碍眼!”
王大华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去了。
回到农药厂后,王大华满脸沮丧。
冯胖子见状,心里一动,提议道:“不如我们联系花玲玲试试,她或许能帮助我们。”
吉厂长一听,心里有些犹豫:“她这种女人,软硬都不吃,我不想惹她……”
冯胖子无奈地摇头,提醒道:“我们联系她,不是想与她上床,而是请她帮我们解决难题。”
吉厂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尴尬地说:“对,对对,我这就联系她。”
花玲玲接到吉厂长的电话,心里不免有些高兴。
现在国内国外彩色珍珠行情很好,正是发展彩色珍珠养殖的最佳良机,而史小明又懂这一行的养殖技术……
反观他的人生,他的梦想,不是更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吗?
于是,花玲玲立即拨打了史小明电话。
史小明起初拒绝,但当花玲玲提到他的债务与梦想时,他的心,就开始动摇了。
花玲玲说道:“我来提议,‘第二次和解’有个附加条件,就是农药厂为你担保,到银行贷款60万,用于创业,及还一部分高利贷……”
“我……”史小明犹豫着,心中充满了挣扎。
一旁的王林晨听到这番话,立刻点头,连声说:“同意,快同意!”
“为什么?”史小明有些不解,低声问道。
王林晨竖起三根指头,分析道:“农药厂帮助贷款,对我们来说,是一举三得:一、有启动资金重新创业了。二、还清高利贷,没有债主天天找麻烦了。
三、农药厂以后不敢向梓辛河里排放有毒污水了,更不会派人搞破坏了,因为,假如我们还不起贷款,担保人就得还钱了。”
“这……”史小明捂住话筒,还在迟疑间。
“这可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别再犹豫了!”王林晨在一旁着急地催促道。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史小明终于决定试一试。他对花玲玲说:“行,我同意……”
“好。这次我还要双方在和约上签字按手印……谁违约,谁赔偿对方六十万。”
花玲玲放下电话,立刻开始安排后续的事宜。
她心情很好。
她觉得,他们“第二次和解”,不仅能给史小明一个重新开始的平台,也给了农药厂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