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张良,这个人可不一般,论家世,我只能说世代贵族,连着五代韩国丞相,但到他这一代成平民了(我想他对秦始皇的意见应该超级大,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曾策划了一次对于秦始皇的刺杀行动,结果失败,所以只能默默等待时机推翻他眼中的暴秦。(对于六国贵族确实算,毕竟从贵族变平民了)
结果由于秦朝自个儿的作,秦始皇生前布局全被破坏,帝国危在旦夕,陈胜吴广(俩人毕竟出身平民,突然暴富就飘了,结果枪打出头鸟,率先被秦王朝给收拾了,历朝历代一般都是先打跳的太欢的,尤其是某些称王的人,朱元璋就是缓称王才在群敌环饲的情况下默默积攒力量)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浩浩荡荡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因此对于张良这种人,乱世才是他的舞台,和平年代能容下平庸之辈,可在乱世之中大浪淘沙,在最残酷的环境中往往能诞生最杰出的人才,毕竟为了生存嘛,比如朱元璋,刘邦,真以为他们想造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干掉,可人就得想办法活着吧
张良本身就是贵族,自然是有书读的,据说他身体羸弱,不过嘛,对于谋士来说,好像会用脑子就行了诶,所以嘛,不影响。而且贵族头衔还是很有声望的。再碰到刘邦前,人家自己手里就有一支队伍,后面碰到刘邦就跟着老刘混了(老刘做人牛的很),而且老刘还好学,因此张良常常给他传授兵书知识。因此在一起久了老刘自然离不开他(刘老板做人杠杠的,至少是作为老板)然后刘老板喜欢多询问别人意见,张良满腹经纶,一拍即合,两向奔赴了好吧,反秦,创业都算。
于是在进入关中后张良就提建议给刘老板了:避实就虚,先入关中,(项羽当时在巨鹿死磕)刘老板接受的非常爽快,有这样的老板,怪不得下面人才济济,还效死力,(诛灭吕氏主要是功臣集团和汉室宗亲,不能不说这样的老板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要不韩信不是那么年轻还不会做人的话,没准就没必要死了)
反正在听取张良(谋圣称呼不是白给的,另外三个谋圣是姜子牙,范蠡,鬼谷子)意见之下,刘邦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直扑咸阳,
打进咸阳后,面对近在咫尺的秦王宫,刘邦开始飘了,想享受了(老子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结果人家张良毕竟是贵族出身,人家见过世间,不至于飘。反而对刘邦进行劝谏。老刘也是可以,特别听劝(曹老板要是听劝也不至于差点被贾诩贾文和给差点整死,给曹老板整的只能花钱养着贾诩,不然人家跑对面公司曹老板更难受)
然后就是人家的高光时刻了—鸿门宴,人家救过项伯的命(平时多积攒点人脉还是有用的,万一哪天用得上呢)所以项伯连夜去劝张良了,结果被老刘一顿忽悠,莫名其妙成项家内奸了。然后就是刘邦低头认错什么的,项羽刚愎自用就放过他了,主要钱财什么的都在。总之,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成功化险为夷,渡过此劫难。(也可能是项羽的军队没刘邦多,项羽打巨鹿那就是硬碰硬啊,项羽军队40w那是诸侯国际联军,可不是项羽自己的嫡系军队)。
然后楚汉之争开始,首先,面对项羽的分封,张良劝刘邦直接接受,并烧毁通道迷惑项羽,为刘老板猥琐发育赢得时间,然后再楚汉之争中,由于项羽的战力太过彪悍,老刘屡战屡败,由于张良提议,封韩信、彭越等人为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就说了吧,刘老板做人牛的很,军事不差,只是打不过项羽(将的极致)跟韩信(帅的天花板)俩buff级的军事人才)
因此即便在刘邦打完天下后也就夸(其实更像是自夸)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谋士这个领域,他绝对是哪个时代最顶尖的人才,也挺平衡的哈,身体羸弱却给了顶尖的智力。
尤其是智力超群还会做人,这样的人在哪里混的不会风生水起。比如封侯,留侯张良,刘邦送食邑三万户(就是三万户人家交的赋税归你)但是人家不解决,而且关键时刻总是出最正确的主意,比如刘邦创业成功了,要给手下分蛋糕了,有的人有意见,因此张良提议先给刘邦最讨厌的人(雍齿)封侯,然后手下就没人闹腾了。又或者大汉第二代继承人之争,面对戚夫人野心勃勃想换太子的冲动。张良直接向吕后提议请商皓四老(四个有贤能得老人,但是不服刘老板,宁愿躲山里隐居也不出来做官),因此这一步一步,汉太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就彻底稳固了。
所以说,做人就要做个明白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尤其是眼皮子不要太浅,会做事能让别人提拔你(韩信),但是会做人能让你活的精彩且最终善终(萧何、张良),可不要小看善终这俩字哈,古代身居高位之人最难的就是混到善终了,再说了,人家刘老板自身能力可不差,有机会有学习,还会做人,就人家这种在哪里混不起来。而且相对于项羽,刘老板的格局还大,他的目标一直很清晰,就是整个天下,而不是像项羽一样,意气用事,裂土封王,结果众叛亲离,自己身边有才能的人一个个都去刘老板哪里投简历了。所以说,哪怕你某一方面再牛,顶多当个手下,会用人才能当领导,如果当领导,舍得分钱,大胆提拔有才能的人,手下的人又怎么不会效死力(吕后一死,吕家就被灭了,这就是刘邦的个人魅力,也是他性格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