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
“叮叮叮,叮叮叮”
急促的闹钟声传来,林微雨猛然惊醒,拿起手机,已经7点了,该快点梳洗上班了。
对着镜子匆匆擦了点防晒霜,黑眼圈好重,昨晚没睡好,似乎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但是梦里有什么?已经忘记了。
她摇摇头,绕两圈皮套,简单地扎了个马尾。
梦有什么重要的?社畜该考虑的是,小组长让她今天早上十点前交的材料,要怎么赶完?
或者说,现在已经该想,要找什么理由拖一拖了。
在拥挤的地铁上,林微雨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先点掉了几个微信工作群上的红点,然后翻开朋友圈,机械性地点赞:
卖衣服的,卖衣服的,炫孩子的,美团广告,发emo小短文的,晒照片的……
“诶,这个还有点意思。”林微雨点开了一条朋友圈:
晚风风(吃货货):今日坐标,广州荔湾区!在奇香楼探访正宗的八宝鸭做法![图片][图片][图片]
底下评论:曲小蓉(副组长):请了这么多天假,居然是跑各地探访美食了?
林微雨也笑着评论了句:就是就是,要是学会了,记得回来做给我们吃。
写到这儿,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找余晚风有什么事情,但点开聊天记录,只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然后继续给朋友圈点赞,翻着翻着,突然看到:
鸢尾(父亲局里指导员):老李,院子外面的李子树结果了,我不嘲笑你年年拿的最多了,都留给你。[图片]
点开图片,居然是一个墓碑,前面摆满了鲜花和一些李子。
“这个老李,不会是父亲局里的那个有些胖,但是最和善的叔叔吧。
天呐,他是出什么意外了吗?难道是父亲说的有点危险的行动?我小的时候还见过他几次,工作搬宿舍的时候还帮过我……”
林微雨想着想着,眼角有些湿润,她点开父亲头像,问了一下,果真是不幸牺牲了。
父亲还说,之前查案子,有时候忙,天天连回家吃饭睡觉都顾不上,都在局里熬着,老李总是给大家一人买一份泡面做夜宵,调料都是全挤完,然后配一根楼下超市买的不知啥牌子的火腿。
那味道可香了,比饭店里一千一桌的菜都好吃。
但现在老李走了,楼下的超市一个月前也不干。
本以为那味道再也尝不到了,谁知前几天路过的餐厅居然也有卖那种泡面,配的是同款火腿肠,味道也一模一样。
他就连吃了好几天,期间林微雨说有食品问题之类的,也没当回事。
林微雨几乎是哭着读完了,只是有点奇怪,自己什么时候说过食品安全之类的?她觉得父亲自己会注意。
“A市美睫宝美容医院提醒您,前方停靠,卢湾南站……”
聊着聊着,还有一站就到工作地点了,林微雨起身,给一个老人让了座,走到地铁门前,抓住把手等着。
在地铁快要关门的时候,一个女孩斜挎着包,匆忙地挤了进来,一不小心将包里的糖和两块估计是作为早餐的面包倒在了地上。
可地铁上站的都是人,捡起来实在麻烦。
一个额头有些萎黄,脸上带点红斑,眼睑还有些肿的中年男人见了,一边说着“不好意思让一下”,一边帮女孩把东西都捡了起来。
那姑娘连连道谢,拿了一个抹着果酱的甜面包递给了他,说是作为谢礼。那中年男人苦笑一声,说“不了谢谢,我糖尿病蛮严重了,不敢吃。”
林微雨看着这温情的一幕,心里暖暖的。
……
第二天正好是周六,她和父亲一起去墓地,看望李叔叔。巧的是,刚到墓地,天就下起了雨,两人没带伞,手里还拎着东西,显得有点狼狈。
在临近墓地哀悼的女孩带了一把较大的黑伞,看到两人在淋雨,就好心地凑了过去,帮他们打伞。
但林微雨的父亲只是到了谢,让女儿站在伞下,自己则冒着大雨,站在墓前,一言不发。
女孩见状,轻声问了下林微雨,父亲和那人的关系。
了解了大概后,女孩为了安慰一下父女俩,便讲述了一下自己的故事:
女孩上高中时,父亲的公司破产了,母亲一下子从一个只需要保养的阔太太,变成了家里的主妇,还要打两份零工。
那时候女孩学习紧张,身体不太好,两顿在学校吃的正餐吃不惯,在家豪华的早餐和夜宵一下子也没了,心情更加低落,甚至是烦躁。
女孩的妈妈没办法,对着小红书钻研了几日,学会了一道鸡丝面,又为了讨女儿高兴,自制了带爱心的溏心蛋。
可是一个本来不会做饭的人,即使对着菜谱,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出美味佳肴。
况且,面里的每一点缺点,都被当时学习紧张,心情不好的女孩放大了,摔碗、骂、发脾气,那是家常便饭。
女孩的妈妈本来是个暴脾气,境遇的转变和女儿的不懂事让她心情更加不好。
但考虑到女孩即将高考不能受刺激,便只能天天半夜一个人哭。
后来,女孩考上了一所不怎么满意,但也不算差的大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读书。
四年里,她自认为和母亲关系差,说话也不爱听,就基本上不发消息,也不打电话。
谁知一天夜里,她突然收到平时只是定时发生活费的,爸爸的微信消息,上面写着:
你妈三个月前去医院查了,得了乳腺癌,怕影响你心情,耽误学业,一直没告诉你,但现在情况恶化了,丫头,可以回来一趟吗?
……
再后来,女孩回到了家乡,但再也找不到那碗,笨拙的,朴实的,但配着爱心溏心蛋的鸡丝面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女孩开始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一下午,甚至一整天都没精神。
而且胸口闷闷的,常笼罩在无名的悲伤中。最后,连日常起居和正常工作都成了重担。
正当她觉得,日子就这样彻底不见阳光之时,她不知在哪儿找到了一家小餐馆,那馆子也卖鸡丝面配糖心蛋,和记忆里母亲的所做的味道如出一辙。
她便每天傍晚都从工作岗位来到这里,一边吃着面,一边流着泪。
几天后,她在病友群里意外结识了一位男孩,男孩和他境遇一样,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工作,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也许是同患难,也许是本身就性格相投,他俩开始整天待在一起,互相暗生了情愫。
在和女孩相会时,由于双方家庭都不富裕,便没有天天去外面下馆子。
那男孩常把女孩邀请到家中,有一回,还费尽心思地做了一碗鸡丝面,甚至笨拙地摆上了一个不怎么好看的溏心蛋。
刚吃第一口,女孩就哭了出来,那种味道,和母亲当年做的不一样,味道也不怎么样,但不知为什么,心里总觉得,有一块缺失的部分,被慢慢填上了。
而之后,那个小餐馆也在记忆里模糊了起来。是的,她再也不需要去那里,一边吃着面,一边流着泪,回忆无法触及的过去。
说完,女孩尴尬地笑了笑,说:
“我这故事,不是想表达什么大道理,也起不到什么安慰人的效果,你们听着可能莫名其妙的。
就是想表达一点感悟:可能我们现在失去了,本以为彻底无法挽回的东西,但说不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会有命中注定的东西,填补心灵上的空缺,
所以,别太难过了。”
林微雨点了点头,看一下父亲,对方也挤出一抹微笑,但是他的注意力又被手机的信息提示声吸走了。
林微雨叹了口气,以为又是有什么任务下来了。谁知看完消息,父亲的眉头突然舒展了。
他笑着对林微雨说:“还记得我跟你说的那个,有点离谱,但挺伤人的故事吗?”
“啊,你说的不会是?”
“对,就是那对老年夫妇因为遗产纠纷,被三儿女弃养,然后公堂对簿的事。”
“那这事有啥进展了?”
“好消息,他们一家人突然都撤诉了,后来了解到,老两口被大女儿接走了,两个弟弟也都不争遗产了,是好事。”
“这转变虽好,但怎么这么诡异呢?老两口都是事业单位,退休金挺丰厚,还有马上有拆迁赔偿的房子,那三儿女能轻易放手?”
“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是社区工作人员说,好像是最后老头老太太执意要求大女儿养,大女儿也向两个弟弟做出了让步,这才罢休的。
据说老太太表示,怀念起了她女儿以前给她做的饭的味道,这理由可真够扯的~”
“也许只是大女儿最孝顺吧,嗐,谁知道呢?”
林微雨摊了摊手,结果手伸在伞外面,却没有碰上调皮的雨珠,她抬头一看,呀,天早已放晴,不远处有一道朦胧的彩虹……
后记
人之既逝,若其生平执念深重,则魂魄犹存,流连人世,徘徊不已,不愿释然。
李生本是地府的差役,受命在阳间定期清理徘徊的魂魄。
一日,他遇上一个饿死鬼,愿念深重,他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对方跟自己离开。无奈之下,只好问饿死鬼有何要求。
那饿死鬼说:自己饿死,不是因为没有食物,而是没有美味佳肴,如果李生能够找到世间真正的美味佳肴,他就会随他离开。
李生当差数百年,在地府有一定地位,他本不必在意这一个魂魄,但又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有趣,就应了下来。
寻找答案的期间,李生遇上了很多有着珍贵菜谱,但苦于生前没有找到传人,而不愿离开阳间的魂魄。
他有了个主意,略施法术,建了个餐馆,让魂魄们创造出失传美食的幻像,招揽天下懂美食的活人前来评鉴。
他会选择最受欢迎的一道菜,作为美味佳肴的答案。
那餐馆的入口分布在世间各处,只有懂美食的人才能看到并进入,其余的人只能看到荒无人烟的小屋。
此外,由于魂魄们做出的饭只是幻象,虽能闻到香味,吃进嘴里,但终究无法果腹。
活人长期来这餐馆会日渐消瘦,患大病。
于是,李生规定:
每一个食客只能来这餐馆八日,之后便会消除一切和餐馆有关的记忆,生活回到正轨。
这餐馆维系了数十年,但是李生每次找到的最受好评的菜肴,饿死鬼都不认可。
正当李生怀疑饿死鬼是在诓骗自己时,餐馆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先生。
他举止儒雅,谈吐不凡,对每道菜的品鉴都鞭辟入里。李生心想对方是个行家,便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
什么是世间真正的美味佳肴?
对方听罢,笑而不语。良久才开口,道:
“先生饭店里尽是些失传的名菜,想必您认为这是世间公认的美味佳肴?”
李生苦笑一声,道:“也许吧,莫非您不这么觉得?”
“我当然不否认,可先生可知它们为什么被称上是美味佳肴,或者说与平常珍馐的区别在哪?”
李生想了想,答道:
“我原以为,是这些菜味道更好,但现在想想,似乎区别不在于口味上的高低。
它们最珍贵的地方在于,配方已经失传,当世的人们无法再吃到,即,失去之物,方知珍贵。。”
那长者点了点头,“这话不错,但是看来先生还未找到自己心中的美味佳肴?”
“嗯,但不是为我,是为一个友人,他好像对这里所有的菜都不屑一顾,明明当世美食家都对这些菜赞不绝口。”
“那是因为,这是您特意找到的品鉴家心中的美味佳肴,并不代表世间所有人呐。”
老者悠悠地叹了口气,夹起盘中的蟹黄毕罗被,轻轻撕开,尝了一口,摇了摇头。
“此菜虽好,但丝毫无不及我那去世的老伴,生前为我做的野菜羹。
失去之物,方知珍贵。
这话说的甚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心中的美味佳肴也是如此罢。”
李生听罢,恍然大悟。
他先是回地府查了那饿死鬼的生平,猜出他最眷恋的美食,是嫁给他人的青梅竹马为他做的红豆羹;
随后他更改了进入餐馆的限制:
所有对某道美食,念念不忘而无法得到的活人,都可进入其中品尝。
而八日之后,或者放下执念后,就可以消除记忆,永不再来。
最后,李生给餐馆挂了个牌匾,名为“忆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