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村公所会议室内,康夏和冯庸坐在一边,刘富贵坐在一边,三人的位置刚好被康夏架起来的摄像头摄像范围之内。
由于考虑到刘富贵的情绪问题,为了营造相对放松的环境,康夏给刘富贵发了一支烟,又说了一些安慰之类的话,请村张陈老五给他倒了一杯冷水之后,便开始进入正题。
康夏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写着“权力义务告知书的单子”,说道:“询问前,我们将你拥有的权力和履行的义务对你进行告知。”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当事人享有以下权利:
一、消防救援机构负责人、办案人员、鉴定人和翻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你有权要求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
二、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三、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四、对询问笔录记载有遗漏或差错的,有提出补充或者更正的权利。
五、对消防救援机构及办案人员侵犯当事人权利的行为,有申诉、控告的权利。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你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必须如实提供证据、证言,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确认笔录无误后,应当逐页签名并或“捺手印”
确认刘富贵明白之后,请刘富贵在上面签字,并捺手印。
消防酒宴机构在执法办案或者进行笔录之前,按程序一般应该向办按的对象进行权力义务告知。这里是笔者在网络上找到的告知书,仅供参考。
接下来,才开始正式询问。由冯勇询问,康夏做现场记录。本来这次的火灾调查是康夏主办,按照惯例应该是由康夏主询问,冯庸做记录的,但是康夏明白,老同志都比较不喜欢文字工作,便主动提出自己做笔录,冯勇也十分乐意。
“我们是梧桐县消防救援大队的工作人员,现依法向你询问刘友平民房火灾一案的相关事宜。刚才,已经向你告知所拥有的权力和需要履行的义务,请问你是否清楚,有什么要求。”
“我已经知道了,没有什么要求。”刘富贵很配合的说道。
冯勇问道:“请问你的姓名?”
“刘富贵。”
“年龄?”
“42岁。”
“学历?”
“大学本科文凭。”
康夏打断冯勇的问话说道:“那你之前读的是那所大学,什么专业?”
冯庸看了康夏一眼,意思是你多什么嘴,是我在问,但他还是默认了康夏的问话。康夏知道自己打断别人的问话有些不礼貌,对着冯庸抱歉的说了声:“有些好奇。”
“我之前读的是XX大学,金融专业。”
冯庸继续问道。
“现在主要的工作?”
“在外与朋友做生意。”
“做什么生意?”
“与朋友加盟做火锅生意。”
“你与刘友平是什么关系?”
“刘友平是我的父亲。”
“你平时和你父母生活在一起吗?”
“没有,我常年在S市工作,很少回来。”
“那你这次回来,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
问道这里,明显感觉刘富贵有一秒钟的停顿,随后声音开始有些哽咽的说道:“前不久我打电话给我妈的时候,我妈说我把最近身体不太好,希望我回来看一下他们。我就向合伙人请假回来看望他们,没想到这一见竟然成为永别。”
冯庸等他情绪稳定一些说道:“节哀顺变,这种事情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发生的。”
接着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来了一个星期了。”
“你来的时候,发现你父亲的身体怎么样。”
“欸。”刘富贵感叹道:“我回来的时候,发现其实我父亲的虽然70多岁了,但是身体还是比较硬朗,根本没有不舒服,平时还能到地里劳动。后来我才知道,是我妈想我了,想让我回来,看看我。”
“你结婚了吗?”
“还没有,这也是我妈这次喊我回来的原因之一,她托人要给我找个婆娘。”
“火灾发生时,你在做什么?”
“火灾发生时。”刘富贵的眼睛里又涌现出泪水,哽咽着说道:“今天中午的时候,我从街上回来,中午我们刚吃完饭,因为太阳太大,他们吃完饭就去午休了,然后我也就去隔壁的房间休息了。过了一会儿,差不多十多分钟左右,我闻到烧焦的问道,等我起来看的时候,他们居住的房子里面起火了。”
康夏仔细看着刘富贵的悲伤的表情,他虽然悲伤,但语气还算比较平静,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语言也比较清楚,很少有本地的口音。
冯庸问道:“你去看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尽量详细一点。”
现在来看,火灾现场的第一见证人就是刘友平的儿子刘富贵,况且刘富贵是刘友平的儿子,他应该不会说假话。而他的话,对于火灾的认定,和接下来火灾事故的调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毕竟现在,火灾现场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如果想要找到关键的证据,就只有关键人的证词了。
刘富贵点点头,继续说道:“我打开门的时候,看到屋子里已经开始燃起来了。当时一股热气和烟直接扑了出来。”
“有没有看火的具体位置,还有当时的火烧得么样。”冯庸问道。火的位置比较关键,因为第一时间起火点的位置,对后期进行火灾调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往往在火场中,有时候判断不了起火点的位置,找不到关键的证据,造成一些火灾原因最后调查不清楚,即便是知道火灾原因,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最后也不能认定。而这种火灾往往需要使用排除法来进行认定,最容易造成行政诉讼。
这种情况就像是,经常知道有人在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但是苦于找不到证据,所以只能派卧底到犯罪集团收集证据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