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个年过得还不错,只不过在老孙头那里的账有些让人挠头,化文静每当心情不顺就开始唠叨起欠账的事情来。
那时的化文静还不知道这账是因为什么欠下的,只知道是之前没结婚时卓明理自己欠下的,具体是为了什么自己也不想去追究,毕竟已经欠下了,以前发生的事情已经无从改变,之后的日子还是要过的,欠下的债还是要还的。
由于卓明理从结婚到现在只字没说是因为什么欠下钱的,这让化文静的内心越来越焦虑不安,以至于每次想起都会变得气愤。发泄的出口就是卓明理,每每想起欠债的事情化文静便开始骂起来,这种近乎侮辱似的言辞令卓明理心里很不是滋味,以至于卓明理越来越不想在家待着。他实在忍受不了时会说“你别说了,我知道了!”,每当说出这句话化文静就会立马停下手中的活,握着拳头,气势汹汹脚步沉重地跑到卓明理面前,两人四目相对。这时的化文静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随时都可能动手,一般卓明理的眼神会柔和躲闪过去,然后化文静则会转身重新回去做手头的事情;相反如果两人都不示弱,那卓明理必定会挨上几巴掌。
这种情况出现的多了化文静的情绪无处发泄时,就会习惯性地找到卓明理宣泄,似乎卓明理成了她的出气筒。
自从嫁到这个家里来化文静的地位就很低,婆婆看不起,自然在家里的一些事情上也争不过另外两个嫂嫂。令化文静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婆婆在跟村里妇女聊天时说的几句话“俺家老大身量大,力气足,干劲大放哪,哪中;俺家老二能说会道,争劲儿大,也不用愁……”别人问其老三媳妇那婆婆却没了话。这一幕刚好被化文静撞见,因此对自己在婆婆心中的地位立马有了一些判断。
之后的种种境况证明了化文静的判断,确实婆婆对自己不比对其他的两个儿媳那么好。
每次自己家里需要婆婆带孩子时,婆婆总是用各种理由拒绝。可能她真的是忙吧,化文静有时候这样想。可是每当化文静带着孩子下地回来时,总是能看到隔壁婆婆的矮院墙里两三个孩子手里拿着吃食在奔跑嘻戏。每当化文静看到或听到婆婆的栅栏门里传来两个嫂嫂孩子们的欢笑声,心里总不是滋味。
这种情况化文静撞到的次数越来越多,于是心里开始愈发不平衡了。凭什么对他们那么好,对我的孩子就不闻不问,何况他们两家生的都是女孩子,自己生的是儿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也都无所谓,但是婆婆是别人两家孩子的奶奶,也是自己孩子的奶奶,最起码也要一碗水端平吧。
每次看到婆婆笑着近乎用讨好似的语气招呼大嫂和二嫂孩子吃东西或拿东西化文静的心里就十分不舒服。每次看到婆婆对另外两个儿媳妇笑脸相迎的态度,再看看每次对自己都是板着脸爱答不理的态度,心里的负面情绪积压更加严重。她那时就像充了气,而且气压已经过载的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
快要到了夏天收麦子的时间,化文静到镇上买镰刀时,遇到了之前料场的老潘和老孙。
老孙看到是卓明理的老婆便笑着上前打招呼,那时候虽然干的是粗活可是化文静当时还年轻,在十里八乡可是出了名的漂亮。于是在熙攘的人群中老孙一眼便认了出来。
“这就是明理家媳妇。”老孙指了指在镰刀摊位前的化文静说道。
“嗯,明理还欠咱料场钱的哩!他二哥真不地道,他爹死之前他给明理说这钱他俩一块儿还,还一直不让明理给他爹说!他爹死之后他二哥估计是不想认账了,想让明理自己一个人还!”老潘感叹道。
“他二哥?他二哥是谁?”老孙疑惑地问。
“就是林场村西头,房子盖的可排场的那一家,你送过瓷片和灰你不知道?”老潘头反问道。
“哦,那时候我刚来给你当司机,也不认识几个人,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儿。不过兄弟弄到这份儿上,这兄弟算是走到头了!”老孙头挠挠头说道。
“不过欠钱还是要还,你再去问问她,看啥时候能还。”老潘头说道。
“咦~我可不去,那妇女长得挺齐整,那说话可是老厉害呀,潘哥见多识广,这回你过去问吧!”老孙头一脸为难地说道。
……
老潘头拖着肥胖的身躯笑着走到化文静面前。老潘头尴尬而不自然地微笑着逼近化文静,他到跟前距离停留在相对不令人反感的位置。
这个肥胖油腻脸上又带着有几分猥琐笑容的男人走近,着实给化文静吓了一跳。
化文静浑身很不自然,转身想要离开。
“哎,弟妹,我是料场的老潘,之前明理在我那赊的账,我想问问那时间也不短了,啥时候能还!”老潘挠着头,表现出不好意思又难以启齿的样子。
化文静看着眼前这个手足无措的四十多岁的大男人说道:“嗯,没事儿,欠债还钱人之常情,明理回来就还给你!”
欠的债终究是要还的,拖着总不是办法,化文静又看眼前这个男人也是个憨厚的人于是就确定了还债时间。
得到回复的老潘,又客套了两句就扭头回去了。
“打听着明理啥时候回来,到时候回来了,第一时间去他家要账,记好可别耽误了!”老潘对老孙说道。
收麦子前的雨夜,卓明理半夜回到了家。两人又是在床尾激烈地运动了好几次,三四个小时地摇晃令第二天的两人都疲惫不堪睡了个懒觉。
快到中午时两人起床了,起床时两人脸上都露出满足的神色。
还好雨只是下了一阵,并不持久,麦田里的地面没被雨水淋透。
家里父亲去世的早,三个儿子应该最先给母亲的地里去收割,可是当母亲去叫老大老二割麦子时,他们两人都应下了,可是就是没人去帮忙。吴小环看着地里的麦子,自己和闺女卓秀文收割的速度又慢,没办法只能找到隔壁的卓明理去帮忙。
当时卓明理只有三块儿地,三块儿地加起来不到两亩。打的粮食也就够家里吃用,更别说卖钱了。
吴小环找到自己的儿子说让去自己地里收麦子,并说已经跟大儿子和二儿子说过了一会儿就到。就这样卓明理跟着吴小环便去了吴小环的地里。
忙碌了两天母亲的两块儿地快要收割完了也不见两个哥哥的身影。
这边的化文静看着在地里忙碌的卓明理,心里着着急,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他是给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干活呀。
当卓明理把母亲地里的麦子拉到麦场打时,发现大哥和二哥的麦子已经垛在了麦场里。
卓明理看着高高垛起的麦堆,心里开始沉闷起来。
吴小环看着眼前垛起的麦堆,也不做声直接让卓明理升起车斗将麦子摊在麦场里。
几车麦子拉完吴小环发话了:“明理啊,你赶紧回去吧!回去给你家里麦也收了。”
卓明理开着拖拉机带上化文静和自己的儿子便赶紧去自己的田里挥舞镰刀。
麦秆已经被太阳晒得发脆了,再过个三五天再不收麦子就要炸穗了。
田里化文静又开始充满怨气地嘟囔起来:“你妈又不是光你一个儿子,为啥光可住你使。那俩儿子就不是儿子。就你老实,恁那俩哥估计都给麦割好了,割好了看你笑话呢……”
“你别说了!”也许是说到了部分事实,卓明理打断道。
连割带拉卓明理又花了两天时间才将自己的一亩多地收割完。然而当回到麦场时,麦场里多了个忙碌的人,那人正在地里打着麦子,那打麦子的人正是他的大哥。
两人打了招呼,卓明理打招呼时并没有正眼看卓忠理,卓忠理也明白怎么回事。
“哎,咱妈的麦最先打,我跟义理两人帮忙打的!”卓忠理笑着低着头打着摊得满场的麦子说道。
卓明理把带着杆子和穗子的麦子,垛在麦场的一角,看着忙碌的大哥说道:“大哥你啥时候能用完这场?明天晌午能用完不能?”
“天太热了,估计要到明天后半晌。”卓忠理拍打着地上的麦子说道。
“那明年收麦,大哥可要晚两天再收,这穗拍这么狠麦籽都没出来多少。”化文静从场里地上捡起卓忠理拍过的麦穗说道。
卓忠理一声不吭只是笑笑,也不说话,继续拍着地上的麦子。
“这外头拖拉机车辙上咋掉恁多麦籽儿呀!”远处坡上走过来一个身形厚实但不肥胖的妇女。
化文静听到这句话脸上还是笑着的,心里却有些生气了。
大嫂把打开盖子的水壶递给卓忠理,瞄了一眼旁边的麦垛,也可能是发现自己之前说的话不太合适于是催促道:“哎呦,义理你这粮食快炸穗了呀!赶紧赶紧忠理,赶紧打明天晌午赶紧让明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