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童年是相似的,因为每个孩子都能轻松的融入到孩子群中,他们每每由稍大点的孩子领着做游戏,疯跑,甚至是搞破坏。说到搞破坏,孩子们确实是把好手。野青的年龄小,稍小点的孩子鬼点子就少,所以都是跟着大孩子到处玩,他们玩耍的方式有很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是一个电子产品不发达的年代,如果家里有一台双把子的电子游戏机,这就算是很奢侈了。所以,大多数孩子的游戏都是就地取材。扔沙包、跳皮筋、“三个字”游戏、“撞拐”游戏等等。即便是用最土的办法——拿着小木条挖坑都是很过瘾的游戏。而这些都是大家通力合作的游戏项目,比较大众化,可以说是组成了孩子的“社会”,孩子们在这小小的“社会”中都能做到自来熟,不论男女,不论年龄,都可以愉快的玩耍。哦,还是说说他们怎么搞破坏吧。旧时的农村,为了防止屋顶漏雨,几乎都是自己烧臭油,臭油就是沥青,野青家乡的人都是这么称呼沥青的,那说起沥青,大家都了解了,这东西黑乎乎,黏糊糊,粘在身上是很难洗掉的。但小孩子的心理就是乐意搞破坏,找那种幸灾乐祸的感觉,于是大家用小木棍挑起臭油幸灾乐祸的往小伙伴的身上抹,有的小伙伴吓哭了,有的小伙伴吓得疯跑,跑到妈妈怀里就安全了。
野青在这帮孩子堆里属于比较弱小的,所以他也只有吓得到处跑的份儿。一边奔跑,一边吓哭了:“妈妈,妈妈”的喊叫着。正在做饭的妈妈戴着围裙,拿着勺子跑出来,问道:“什么事?别哭了。”野青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跤跌进妈妈的怀里,这才感受到一丝丝安全,那恐惧的心仍然彭彭的跳着。
除了这些合伙玩耍的游戏,他们其实还有一种自己的心灵世界,这种世界是非常美好的。三五岁的孩童可以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瞬间进入心灵世界。你也许会看到他们偶尔在一个角落里蹲着,手里不停的摆弄石子,嘴里嘟嘟囔囔,这就已经进入了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他们的世界由他们自己做主,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很美好,也很伟大,没有人能够打扰他们。此刻,他们仿佛是世界的主宰者,是救世主。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童年的心灵世界是不一样的,而且没有局限性,孩童的心灵世界天马行空,可以穿越到古代,也可以穿越到未来,可以有高科技的变形金刚,也可以有中国历史的官场斗。野青的心中曾经有一个梦,就是要种“葫芦娃”。野青的学前班时代,学校里非常简陋,校园里只有两个铁质的简易木马还称得上是玩具。三个班的学生,每个班有二十号人,他们轮流下课玩耍,二十号人就抢这两个木马,所以大部分孩子还是没有缘分骑上木马的。野青的身体比较瘦小,必然是抢不过那一班孩子的,他把骑木马的愿望告诉了妈妈。妈妈看到孩子抢不过别的小朋友,就安慰野青:“抢不过就抢不过吧,妈妈给你买书看。”
周五晚上,妈妈告诉野青:“青儿,你不是喜欢葫芦娃吗?今天早睡觉,明天妈妈带你到城里去买《葫芦娃》。”听到这个消息,野青激动地拍着小手:“奥,我要有葫芦娃喽,我要有葫芦娃喽。”当天夜里,野青在炕上辗转反侧,望着星空,脑海中想着葫芦娃的小人书,想象着自己拿着书在幼儿园里当“孩子王”的场景:“我要是有《葫芦娃》,小朋友都要围着我转吧。”
第二天早晨,妈妈早早的叫起野青,吃罢早饭,母子二人急急忙忙的赶往公交站牌。清晨的农村,空气异常新鲜,空气中夹杂着小花的香气和野草的青涩,柏油马路上空空如也,偶尔有满载稻草的拖拉机“突突突”的经过。妈妈领着野青,野青蹦蹦跳跳的跟着妈妈。那本不算宽阔的柏油马路仅有她们母子二人,在野青的心中,好像是整个世界。因为野青和妈妈的感情最深,在野青的世界里,爸爸的形象是高大的,似乎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而妈妈是和蔼的,野青好像住在妈妈的心中。在生活中,只要有妈妈陪伴在身边,就什么也不怕。因此,本不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走着野青母子二人,在野青心中,这就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