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眼前的这一批新兵,无疑是幸运的。
他们遇到了一个好长官,起码能给他们人手一把步枪。
如果是其它部队,新兵可能连枪都轮不上,武器只有锄头和簸箕,外加一部分石头。
炮灰的主要任务就是挖战壕,搬运物资。
等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锄头对上对方的枪。
然后就这样做了最差劲的炮灰。
可能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了少量日军的子弹。
仅此而已。
马有才在作出重新的调整后,部队备战的速度很快。
一部分人专职做军事训练,一部分做土工作业。
没有钢筋和水泥,其实木头也可以替代,作为支持堑壕的构架。
要不然怎么叫做土木工事呢?
马有才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优先教会他们挖散兵坑。
“长两米,宽半米,这里在挖个排水沟。”
“然后这边打个岔,再挖。”
“要是日本人的手雷丢进来,直接扑到分叉的那个坑。”
“注意趴着,用手臂撑着自己。”
新兵蛋子问道:“长官,要是两个地方都有手雷呢?”
马有才回答:“那就在两米长的基础上,在挖1尺长,2尺深。”
“比如这个,就是小日本的手雷。”
“它丢进来了,你直接用脚一蹬。”
“就像这样。”
说着,马有才做了个示范。
手雷丢下来,他直接用脚一踢,手雷顺势滚到深坑里。
“手雷的爆炸是靠着这手雷的铁皮破片击穿你们的。”
“这玩意比子弹还厉害。”
“你们身后的这个小坑越深,爆炸的冲击波就只能直着往斜后上方冲。”
“然后着撑着趴好了,这样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新兵们恍然大悟,原来挖个坑,还有这么多道道。
这边有条不紊的整备着。。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雨除了给人体降温,还会导致感冒频发。
在冒雨干活以后,人冻得直哆嗦。
毛蛋就提议道:“长官,要不咱们生个火吧,大家都冻得不行了。”
虽然生火是不对的,这样容易暴露他们这一小撮人的目标,但马有才还是同意了。
很多常见的军事常识,是必须要学会随机应变的。
眼前就二三十号人。
要是病倒了一大半的人,那部队的士气直接归零。
就不用打仗了。
新兵们在的到马有才的允许后,又开始忙碌起来。
其中一个人费劲的拿着火石敲打。
但是没有任何作用。
空气太潮湿了,火石也不够干燥。
马有才掏出一个朗森打火机,递给他。
“用这个。”
那人迟疑了一下,然后摸索了一会儿。
“长官,额不会用。”
马有才只能自己点火。
这是早期的那是摩擦打火机,非常好用。。
朗森打火机,一打就着火。
谢馒头坦克:...
几个新兵见状,急忙拿来一堆干草,随后架上小树杈。
然后慢慢的变成半湿透的木头。
一个小火堆就弄好了。
新兵们赶紧轮流上前烤火。
四五个新兵则是找来棕叶,编制了几件蓑衣,充当雨衣来使用。
马有才则是拿着望远镜,忧心忡忡的看着运河和附近的平原。
一个新兵问道:“长官,这下雨天的,日本人应该不会来了吧。”
马有才反问:“土匪打家劫舍的时候,还好挑好日子吗?”
对方顿时没有话说了。
旧时代的土匪,就是专门找恶劣天气袭击大户人家的庄园。
人总是有一种懈怠心理。
认为越不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越容易出现问题。
果然,日本人还是来了。
“轰隆!”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这半日的平静。
日军还是来了,不过不是马有才眼前的阵地,而是友军的防线。
毛蛋一眼就辨别出来了爆炸的方位。
“长官,是无锡城方向。”
马有才:“我知道,慌什么?咱们团部有几百号人,还怕日本人不成。”
某个新兵说道:“说的也是。几百号人要都挡不住日本人,咱们这二三十号人也是白搭。”
马有才举着望远镜突然说道:“注意日本人的巡逻艇来了,在运河上。”
“快快快,进入阵地。”
“都拿上枪。”
“来人,去报告团座。”
“桥头那边去几个人,把木头树杈都给我推下去。”
“动作快点。”
士兵急忙进入预定的阵地和战壕坑准备战斗。
日军的摩托艇(其实是小型运输船)确实不咋滴。
过度追求装载量,导致摩托艇的速度大幅度的降低。
明明是设计的速度最大8节,实际使用速度为5节,甚至是4节速度。
大约是普通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9公里每小时。
这个速度其实是非常快了。
正常情况下,现代部队的行军速度只有5公里每小时。
二战的部队,大约在平均4公里每小时。
如果是急行军,那就另算了。
得看你抛弃了什么。
就单纯士兵加个人武器弹药。
2小时内急行军,跑个20公里没有问题。
但那是轻装上阵,没有后勤和补给。
国军是轻武器装备,但轻武器的队伍,不等同于轻装上阵。
国军还有一大堆坛坛罐罐的吃饭家伙需要携带。
比如炊具,粮食,土工作业用的锄头,铁锹,运输用的独轮车,牲口,行军帐篷等等。
没有这一些东西,到了前线连吃饭睡觉的工具都没有。
受制于影视剧的影响。
很多人容易把这些个问题搞混了。
毕竟影视剧不会告诉你,打仗的时候,做饭应该在什么位置做饭。
战壕是谁来挖(电视剧都是挖机挖好的),有没有合适的工具。
反正就一把道具枪,大家坐等主角开挂就好了。
马有才虽然开挂,但是也需要安排方方面面的。
他把毛蛋留下,带着4个新兵看守营地剩下的粮食。
留守人员可以和支援部队去对接,从哪里进入战场。
否则冒冒失失的进入战场,搞不好就被自己人的机枪突突了。
马有才随后带着其他人进入指定的位置作战。
他布置的阵地,采用的是散兵坑作战。
因为土木工程的时间有限,阵地上没有连接成交通线。
要挖开一条战壕,连绵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加上各个补给队,防跑洞等等,需要很长的时间。
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而且这里也不是国防线的碉堡,只能优先挖散兵坑,个保个的安全。
都是散兵坑,意味着士兵也只能各自为战。
行,还是不行,就看士兵自己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