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春节期间,杰、勤携轩南归,乘车一日,抵徐州。转汽车,循河西公路。经二十里,至马家湾,湾宽约半里,向南流淌。湾上数里搭桥,之一曰望虎桥,由桥向东,分二路:东南通往山中,途经姜山、山岩等村落,沿路可达山中开采。由桥东,过刘家庄、杨村。有一石路直通山中,路之左为麦田,百亩有余,地势平坦。田头有坑,坑下尽是芦苇,芦苇高十余尺,一眼望去,甚是荒凉。《浅笑而过》文中谈及杰每每放学归之,至此处,奋力前行,未曾回首之缘故。过芦苇,沿途前行,又二里,可抵周寨,不到半日可达龙山渠。道路二侧,亦可见之。
磬石,可追溯陶瓷文化也。«秦公大墓»载:陶寺出土二十八件乐器,包括土鼓六件,鼍鼓八件,特磬四件,铜铃一件,陶铃七件,陶埙一件,口簧一件。石磬为打击乐器,乐具有祟高地位,为身份、地位象征。古人用石料制成,故有“钟鸣鼎食”权贵之家、“制礼作乐”之发展标志、“黄钟大吕”之音乐标准。
汤汤厥商,百乐咸奏,允乐孔煌,虎铻载入,又竌载羕,天子鄙喜,共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宓平。意为:各种乐器,可奏出悠扬之音律,秦公设宴周天子,秦之磬音,得其认可,故继共、桓二公之大业。秦人之始祖,高阳,亦称颛顼,在天之灵,抱有四方得以静宓和平也。
«吕氏春秋.仲夏»曰:饬锺磬柷敔也。汉.高诱注:敔,木虎也。脊骨上有俎敔。意为以杖摳之,可使乐止也。可见奏乐之时,程序之繁琐。后,秦景公继承大业,声盖华夏,响震蛮荒,使邻国无不相服,事之于秦。«礼记·乐记»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衞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郑玄注:“古乐,先王之正乐也。”《三国志·魏志》曰:“绍復先代古乐,皆自夔始也。”唐.元稹《华原磬》诗:“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皆出于灵城之磬石也。
望之似龙,龙吟凤哕,其音悠扬,时而鸣乍,时尔细乍。似怪木、似奇草,磬石也,亦为«浅笑而过»文中曾数次述也,后晏于疫后,携女之李坟前,荒草丛生,泣不成声。于二年后,女认李祖,后因有音乐之天赋,晏至青龙山淘之,制成石磬,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