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治旭家房子翻新工作完后,治旭前往江苏的SQ市,在工地上担任砼工班的领班,实际上在一个包工头手底下当一个“头头”,不过只是这个包工头是妻子桂英的堂弟秋阳,多少有些亲戚关系。包工头经常把治旭舅舅,舅舅的亲热的叫着。这让治旭内心感到十分的温暖,这类工作对于治旭来说,全然没有多少挑战。打混泥土压根就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加上踏实肯干,再说治旭一直是真诚待人,在一群民工心中迅速建立起了威望。而秋阳对于这个舅舅也是十分的尊重,一方面治旭确实有能力,毕竟在政府工作多年,组织能力是有的,另外治旭似乎天生就具有与农民,民工打交道的能力。治旭跟其他的领班全然不一样,他总是身先士卒,民工能干的,他能干的更好。民工不愿意干的,他抢着去干,这样似乎不太符合社会的潮流。但是治旭确实是用自己行动来征服了他手底下的一群民工。另外,舅舅治旭的能力,能够让他自己从管理繁杂的民工事务中脱离出来,多去外面跑一跑,最好是能够在这个工地干完之前就把下一个工地的合同给签上,确保自己的工人有事可干,自己有钱可赚,每到过年回家,秋阳都会给治旭另外包一个大大的红包,以感谢舅舅对他工作尽心尽力的帮助。
治旭到了江苏工地去以后,这个家里似乎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因为秋阳给治旭一个月开了7000元的工资,还包吃包住。参照2012年前后的行情来说,这个工资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这比之前治旭当保安,桂英在制衣厂干,两个人一个月加起来的工资都还要高一些。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了起来,更加让人可喜的是,书鸿康复后,在一家油漆店也逐渐上路了,一个月也能拿到至少6000元的收入,书鸿的收入虽然不会给爸妈交一份钱,但相比较之前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第三是,桂英在老家种庄稼,能够给这个家庭带来许多的生气,治旭治武(老二治秒已经多年没有回老家了)逢年过节回家,也有一个温馨的聚会场所,治旭母亲也能够在桂英时常的照看之下。后院算是稳定了,治旭治武两兄弟能够在外面安心的工作挣钱了。
这一系列的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便是书奇,以前每年都会因为学费和生活费的事情而烦劳不已。现在不仅不需要担心,每周回到家中,母亲桂英还能带着书鸿在三湾镇上去买一双书奇心心念念的球鞋,这让书奇兴奋不已,读书也更有劲头了。不仅如此,每周书奇回到家,基本上都能感受到家里的变化,不是这周家里换了新彩电,就是下周回到家,发现卧室里装了空调。更让书奇欣喜的是,在某一周回到家中,妈妈告诉他,哥哥书鸿给他寄回来了一部诺基亚的N95的智能手机,这让书奇兴奋不已。
书奇似乎同时继承了父亲治旭吃苦耐劳,早熟稳重,和母亲桂英生意人的精明,这使得书奇在新的班级以后,一切变得越发的顺风顺水,成绩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新的班级中,书奇一直担任班长职务,同父亲一样,书奇能够把班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团结起来,为着同样的目标而奋斗,为班主任减少了不少的工作量。高中三年,书奇一直担任班长职务,不仅每年获得了优秀班干部,还能保证保证每次的月考成绩在年级前三,甚至在高三上学期那一年,书奇突破重重选拔,获得了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这一重大荣誉。这对于一个平民出生的子弟来说是极其难得的。
还记得是高二到高三阶段的暑假,为了高三冲刺,学校惯例性质的要举行补课,那一年的夏天,处在长江边上的双汇中学异常炎热。书奇有一个奇思妙想,在开完了班委会后得到了全体班委的一致同意,那就是在学校外面的商店去进康师傅矿泉水,然后在班集体来卖。这样既可以为班集体筹集一些班费,也能节省同学们下课后去学校小卖部排队外面的时间,两全其美。至于矿泉水进回来以后谁负责售卖的问题,书奇早就已经选好了,班上的杨川同学成绩理想,但是生性活泼好动,对这个任务他十分乐意负责。后来的结果出乎书奇的意料。一件24瓶装的康师傅的矿泉水(实际上是纯净水)进价只有17块钱,在班级按照小卖部的价格卖,一件水就可以赚7块钱,一天竟然可以卖10件水(偶尔外班的同学也会在书奇班上来买,但由于班主任不同意,所以售卖的范围只能用于班级内部),一天就能赚70元,整个暑假补课20天,加上每个星期卖一次的矿泉水瓶。整个暑假补课下来竟然赚了1500多块。书奇在征得班主任的同意之下,决定把班上所有旧的8个风扇全部换成新的格力风扇。在书奇后来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高中原班级的时候,发现教室里的风扇竟然还是用的他曾经为班级添置的格力风扇。这件事在班上也传为了一件佳话!
转眼间,教室前面的墙上挂着的高考倒计时已经显示只有最后99天了。昨天全校已经进行了百日誓师大会。班主任也在班上做了战斗动员,鼓励同学们做好最后的冲刺,教室两遍的墙上贴着书奇为班级选择的两副高考励志对联:天南海北,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舍我其谁,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双汇中学虽然比不上书奇没有考上通州中学,但是经过彭小东等几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全班同学团结一致,目标一致,这个班有希望在本届高考中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本科率。如果实现,这也将是打破双汇中学历史记录的成绩了。而以书奇一直在年级保持的成绩,考上一所较好的211是没有问题的。书奇对于到外省去读大学的心思一直未曾改变,在班上,同学们经常会传看一些关于高考指南一类的杂志,书奇总是会在那些杂志上仔细的筛选心仪的学校,最终经过多方查询和筛选,书奇把自己理想的报考大学确定在中原省的一所211师范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