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月3日接下来是第三部分写作的第二节,蔚晓蓝按照同样的方法,先将草稿写在草稿纸上,然后用‘衡中体’腾挪到答题卡中,虽然写作的第二节要求字数仅为150字左右,但蔚晓蓝深知,150字想拿高分是根本不够的,蔚晓蓝在翻看往年的答案时,第一问和第二问基本上都在100字—120字之间,也就是说,总数在200字—240字之间。
蔚晓蓝写完后并腾挪到答题纸上,下意识的看了下表,时间在可控范围之内,写作一共用了35分钟。
接着,蔚晓蓝喝了一小口水,准备开始做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的第二节B题,在检查试卷的十分钟蔚晓蓝已经把A题做完,而B题,蔚晓蓝先是整体读了一遍,然后把每道题的选项也都读了一遍,按照不符合逻辑的选项基本上是错误选项和使用过于绝对的词和句是错误选项的方法,蔚晓蓝已经排除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选项,这让整个正确率有了一个提升。接下来就是细读每段,一般情况下,每一段都会对应一道选择题,然后最后一问是基于整篇文章,按照这个思路,读不懂的段落‘根据上下段落的联想’,或是‘理解前后简单句去推测中间疑难句’的原则,加之蔚晓蓝经常阅读一些日常新闻和文摘等故事类的文章而形成的逻辑关系思维,还有生活常识的积累等等,有了这些维度的加持,蔚晓蓝总能从四个选项中挑选出那个正确的选项,也就是说其他学生做题时是处于纸面这个平面的二维空间去思考,而蔚晓蓝通过一系列的逻辑联想和逻辑关系,将之纸面上的信息上升至三维乃至思维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当然,这样的做题思路需要课下多维度的努力,这也就是多读些有用的课外书对学习和考试的帮助,这些书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旁敲侧击,以迂回的路线帮你找到答案。
做完阅读理解,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零五分钟,接下来蔚晓蓝选择阅读理解第二节的7选5这道题,首先蔚晓蓝将整个文章通读了一遍,将整个文章的大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选项进行梳理,其实这道题的难点是要快速阅读并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七个选项中可能存在一些干扰项,它们在语法、词汇或逻辑上与空格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正确答案,需要仔细辨别,如果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就可以正确理解文章和各个选项,并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断出空格处应该填入的内容。
当然,蔚晓蓝也总结了一些做这种题的方法,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这些技巧。
阅读全文:在开始做题之前,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分析选项:仔细阅读每个选项,注意关键词、逻辑连接词和上下文的提示。
注意上下文:在选择选项时,要紧密关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包括指代、因果、转折等。排除干扰项:运用排除法,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文章主题或逻辑的选项。
关注主题句:注意每段的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对比选项:如果有两个选项看起来都可能正确,可以对比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更符合文章的选项。
相信第一感觉: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对某个选项有强烈的直觉,不妨相信第一感觉。
如有时间,检查答案;在完成所有选项后,快速检查一遍,确保选项与文章的逻辑和内容相符。
十分钟过后,蔚晓蓝搞定了这道题。剩下的就是有些难度的完形填空了,蔚晓蓝在做英语完形填空时,也总结了一些的技巧,首先是阅读全文,在开始填空之前,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上下文;然后是分析选项,仔细阅读每个选项,注意上下文,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选择合适的选项,有些选项只有结合文章整体才能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在做题时还应该排除错误选项,如果某个选项在语法、语义、语境上明显不正确,就可以直接排除它;完形填空一般会有一道固定搭配,注意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如动词+介词、形容词+名词等固定搭配的使用,当然,这只是少数。在选择正确答案时,如遇见不会的单词,可根据词根、词缀、词性等词汇技巧来推测选项的含义。最后就是始终留意逻辑关系,注意文章中的因果、转折、对比等逻辑关系,并始终将逻辑关系放在寻找答案的主线。英语考试当中如果对某个选项有强烈的直觉,说明这个选项你可以能在某本书或是某个题中出现过,并且你有关于它的模糊记忆,这时你不妨选择它。最后就是在完成所有选项后,快速检查一遍,确保选项符合文章的逻辑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蔚晓做完形填空用了时间略久,大约20分钟,时间已经来到1小时35分。剩下的就是听力和答题卡。蔚晓蓝看了一下表,赶紧将答题卡涂上,这种因为时间的缘故来不及涂答题卡的低级错误绝对不能犯。
蔚晓蓝英语听力并不好,但他掌握了一些听力的偷分技巧,听力短对话现如今只读一遍,一旦走神,几乎就没有了做对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在听力开始前快速浏览题目,在了解题目内容和问题,以便在听力材料中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在听力考试中,可以根据题目和选项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
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某个事件的原因,那么你可以预测听力材料中可能会提到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在听力材料中,关键词往往是回答问题的关键。因此,你需要注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转折词,特别是语速特别快的时候的转折,比如but、luckly等转折,特别是与题目相关的,这些词之后的句子往往是出题人想要隐藏的答案。还有就是数字题大概率会考,对话中先说到的数字的往往不会考且一般都不对,可以在选项中排除,后说的数字要进行一点点的简单运算,一般就会是正确答案。语气和语调可以传达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你需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态度,如遗迟、笑声、疑问等语气词时,后边所说的内容大概率会是正确答案。做好笔记也非常关键,在听力考试中,也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笔记,记录一些关键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些笔记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内容,并在回答问题时提供参考。
蔚晓蓝在听力考试前常常告诫自己,不要惊慌,保持冷静,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地理解材料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理解语音内的信息,最大概率的选出正确答案。
考试结束,蔚晓蓝基本上按照自己计划的节奏完成了整张试卷。晚自习,蔚晓蓝做了一张政治试卷。
蔚晓蓝选择的是物理+地理+政治,这是一个理科+文科的组合,因为在高考未改革前,物理、化学、生物是理科生的考试科目,政治+历史+地理是文科生的考试科目。对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组合,蔚晓蓝给出的答案是物理和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哲学为物理学提供了基础,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为物理学提供了基础和指导,比如物理学中的‘实在’、‘实体’等概念就涉及到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同时,物理学为哲学提供了素材,物理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新的素材和问题,例如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等概念,就对传统的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同时物理学和哲学之间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对哲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物理学和哲学的交叉研究,物理学和哲学之间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物理学中的‘时间’、‘空间’等概念,就涉及到哲学中的时空观念,而哲学的‘意识’、‘自由意志’等问题,也与物理学中的神经科学、量子力学等领域有关。
马教授作为蔚晓蓝的良师益友,也在大学从事物理学的研究,蔚晓蓝深受启发,马教授曾告诉蔚晓蓝,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哲学中的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物理学通过实验和观测来研究自然现象,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对哲学中的认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对物质的观念,物理学对物质的研究为哲学提供了关于物质本质和性质的思考,比如,在经典物理学中,物质被视为具有质量和能量的实体,而在现代物理学中,物质的本质和性质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到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对于蔚晓蓝最感兴趣的时空观念则对哲学影响更加深远,比如相对论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这对哲学中的时空观念产生了挑战。还有就是因果关系,在量子力学中,因果关系的概念变得模糊,因为微观粒子的行为似乎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这对传统的因果关系观念提出了巨大的的挑战,量子力学也将把人类发展带去一个新高度。每当蔚晓蓝在夜晚仰望星空,看着浩瀚宇宙的一角,就会不经意的想起那次在湖边看到的蓝色发光体,这也更加坚定了蔚晓蓝对物理和哲学研究的信念。
岳安悦的爸爸作为大学哲学系的教授,曾告诉过蔚晓蓝,物理学对宇宙的研究为哲学提供了关于宇宙本质和宇宙起源的思考,这对哲学中的宇宙观念产生了影响。同时物理学的发展对宗教信仰和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观念产生了影响,物理学和哲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挑战,推动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入,进而使人类朝着智慧的方向不断前进。
至于为什么选择地理,蔚晓蓝的解释十分简单,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时候不想迷路,即使我未来没有钱去远方,但是我应该对自己居住、朝夕相处的地球有一个大体了解。如果不学习地理,我就不知道如今我们七大洲、四大洋的由来,也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山川、河流,更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地区一年四季分明,而有的地区却全年温暖湿润。宇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身处其中,要对这位大朋友有更深的了解,所以学习地理是必然的事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让我们知道地球还有如此地区的存在。是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捍卫了地理的尊严,让地理之火生生不息,同时学习地理更是生活的需要。为什么当东部的天空已经阳光灿烂,而大西部,却繁星满天。如果有了地理武器,就不会再认为这也是一个难题。蔚晓蓝总感觉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会对此产生归属感,抑或是厌倦感,但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这种感觉在我们生活地方的变化,从而影响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因此,把握一个地方的本质不仅需要考虑这个地方外在的特征,比如建筑规划,还要思考人们看待和体验地方的方式,身份认同形成了群体、种族,尽管这个概念已经超出了地理学的范畴,但不可否认,这是以地方特征作为基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十字路口、一片生物区,如果不借助某种空间结构,一切都无从谈。而地理就像是人类冒险旅程中的指南针,帮助我们寻找环境所带给人类的影响,比如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指引,那个被湮没在黄沙中的楼兰古国,因为环境的恶化而消失在地图上,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慢慢离去,曾经璀璨的文明也随之被掩埋。在那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便已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如今,当我们再次翻开那段历史,我们以地方为基础视角,思考人文与自然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