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齐格弗里德陪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痛快的玩了几天,才得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布雷斯劳,时间也已经进入了7月。
这天上午吃早饭时,齐格弗里德在漫无目的的翻着报纸,曼弗雷德也漫不经心的戳着煎蛋。
因为库宁古德给曼弗雷德设置的课程强度越来越大,他又开始做噩梦了,他很希望能从齐格弗里德这里搞到一些好玩的东西放松一下:“齐克,《曼弗雷德历险记》里主角团已经到了克里特岛,接下来他们会去哪里呢?”
齐格弗里德打算让漫画剧情在希腊多停留些时间,因为希腊还有很多历史古迹没有被涉足,比如迈锡尼和特洛伊城都是1870年代后才被发掘出来的,属于很新鲜、且有话题度的的考古发现,但他还没决定下一段情节去哪里展开。
没等齐格弗里德想好怎么回复,曼弗雷德又自说自话的问道:“齐克,你之前说在战锤世界里还有精灵、矮人等其他种族,那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这些种族的棋子呢?每次都是让人类杀来杀去,有点单调了。”
齐格弗里德醒悟过来,这是曼弗雷德在课业高压下的又一次日常发泄,如果不快点转移话题,那他可能会为此唠叨一个上午。匆匆扫了一下手中报纸,齐格弗里德发现正好有一条新闻是曼弗雷德关心的,于是就他就假模假样的惊呼:“曼尼哥哥快来看,瑞典探险家的北极气球探险出事了。”
“什么?什么?”曼弗雷德果然对报纸上的新闻立马有了兴趣,他凑过来看着报纸,但以他现在的词汇量还不太能看懂:“齐克,报纸上讲了些什么呢?”
于是齐格弗里德就给曼弗雷德念了新闻,原来经过去年夏天的蹉跎后,瑞典探险家安德烈和两名同伴,终于在今年7月11日再次开启了氢气球探险北极行动。安德烈为他的“鹰号”氢气球设计了一种奇特的操纵模式,他把三根各重半吨的重型绳索挂在吊篮下面,绳子的重量和它们拖过地面时产生的摩擦力能帮助安德烈操控气球。
报纸上刊登了瑞典记者在丹尼斯岛现场的见闻。气球起飞后,起初很顺利的升空,并飞越了围观人群上空。但不久后,一阵突如其来的寒冷气流,把气球吹到了水面上,引起了围观者们一阵惊呼。安德烈三人急忙扔掉了部分压舱物,才让气球恢复爬升,然后平缓地向东北方飞去,这是人们最后一次见到这三位探险家。
气球升空一个星期后,安德烈的信鸽带来了一条消息。这封写于7月13日的信上说:“北纬82度……旅途顺利,向东前进,向南10度。气球上一切顺利,此为第三封信鸽投递。”按照安德烈的计划,这个时候他本应该到达阿拉斯加了,但是在那只信鸽之后,人们就再也没有收到他们的任何消息。
现在报纸上众说纷纭,各种猜测都有,有猜测他们可能坠落在北冰洋里了、有猜测他们可能被北极土著抓住并杀害了、最离谱的是猜测他们可能被北极深海中不可名状的恐怖存在控制了。虽然这个时候的媒体和公众都不清楚安德烈探险队的情况,但齐格弗里德知道他们最终难逃牺牲在极地的噩运,虽然很遗憾,但他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
这天下午,上完家教课后,心情不佳的齐格弗里德为了消除心中的无力感,就去了里希特霍芬商店,想要帮忙推进一下飞机的进度,没想到李林塔尔给了他一个惊喜。李林塔尔没有在1号机的设计上进行零敲碎打式的修改,而是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并且已经完成模型测试,甚至开始制造真机了。
原来李林塔尔在改进1号机时,通过试验发现箱形结构的设计过于保守,在机翼上存在着不少冗余的结构重量,而且主机翼在飞机尾部的布局给操纵带来了不少困难。在与几位助手讨论之后,李林塔尔决定把1号机的设计推倒重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李林塔尔拿出的设计是一款全新的双翼飞机,他命名为李林塔尔2号机。这架飞机从前往后的结构分别是:前置的小型升降舵、飞行员坐席、双层矩形主机翼、推进式发动机和螺旋桨、箱形尾翼和方向舵,中间用一个方框形机身串起这些部分。齐格弗里德觉得这架飞机,很像上一世法国飞机设计师加布里埃尔·沃辛在1907年制造的双翼机,那也是上一世欧洲第一架比较成功的飞机。
与1号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2号机把主机翼和发动机挪到了机身前部的三分之一处,并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取消了双层主翼之间的隔板。飞机前后都有轮式起落架,开放式驾驶舱是一个安装在主翼前缘和发动机之间的柳条座椅,配备了一个圆形方向盘,方向盘的前后移动会通过推杆偏转升降舵,方向盘的左右旋转会通过导线转动方向舵。整架飞机还是用云杉制作,但机翼蒙皮从丝绸换成了气球气囊所使用的那种涂橡胶的纺织物。发动机仍旧使用迈巴赫提供的25马力发动机,但优化了双叶螺旋桨的外形。
李林塔尔2号机是李林塔尔和几位助手的才智结晶,为了能让德国航空促进会的观察团见证它的成功飞行,李林塔尔已经申请把见证飞行时间延后到8月下旬。
齐格弗里德对2号机的助力不多,只帮忙改进了几个小设计,因为他接下来又要以音乐家的身份去营业了。
这次演出邀约来自德国首富——克虏伯家族,当代家主夫人玛格丽特·克虏伯(MargaretheKrupp)同样出生于布雷斯劳,自从去年在柏林听了齐格弗里德的钢琴音乐会后,就对这位小老乡非常喜欢。这次借着克虏伯家族山丘别墅的周年庆,就邀请里希特霍芬一家去做客,顺便希望齐格弗里德能表演一下才艺。由于这位克虏伯夫人热衷慈善,阿尔布雷希特和库宁古德对她也很尊敬,于是就高兴的接受了邀请。
克虏伯家族的山丘别墅(VillaHügel)坐落在德国西部城市埃森。埃森可以被称为是克虏伯之城,正是由于克虏伯家族在这里设立工厂,埃森逐渐发展成德国的钢铁和煤炭中心,并成为鲁尔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原本克虏伯家族在创业初是住在工厂旁边,方便日常工作。但由于工厂的不断扩建,以及各种大型设备的普及,刺耳噪音和污浊空气使得工厂附近不再合适居住。克虏伯的上一任家主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于是就在附近的高地上买下一座别墅和邻近土地,然后推倒重建了现在的这座山丘别墅。
山丘别墅独据高地,又被树林环绕,附近还有一座水库,即便在夏天也能享受凉爽清风,是一个能让人放松身心的地方。它占地28公顷,拥有有269个房间,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曾经招待过德皇威廉二世、俾斯麦、李鸿章等各国政要,是克虏伯家族彰显财力和企业实力的一块招牌。
到达山丘别墅后,玛格丽特·克虏伯和她的丈夫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FriedrichAlfredKrupp)亲自迎接了里希特霍芬一家。克虏伯夫妇只有两个女儿,因此都十分喜爱曼弗雷德和齐格弗里德两个男孩子。而克虏伯家族的两位小姐,11岁的贝莎·克虏伯(BerthaKrupp)和10岁的芭芭拉·克虏伯(BarbaraKrupp)也很喜欢这两个乖巧的小弟弟,尤其是对齐格弗里德。从她们看到齐格弗里德的那一刻起,她们的好奇心就抑制不住的从嘴巴里冒了出来,连他们参观别墅的一路上都没停过。
“小齐克,听说《天空之城》的故事是你从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身上获得的灵感,她真的有飞行石吗?”
“听说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玛丽公主也很喜欢你的《雪绒花》,这首歌是你写给她的吗?”
“听说拉齐维尔侯爵夫人认出你是她上辈子的情人转世,她会把所有财产都留给你吗?”
齐格弗里德被这两个八卦的小姑娘烦得快要暴走了,但表面上只能装傻卖萌,一问三不知。他现在终于知道,上一世著名的克虏伯产420毫米超重型榴弹炮为什么被称为大贝莎(DickeBertha)了,因为这小姑娘嘴巴的杀伤力太大。还好克虏伯两姐妹作为小主人,也需要去招待参加庆典的其他小宾客,让齐格弗里德得以“逃出生天”。
等到了晚上庆祝活动时,齐格弗里德和曼弗雷德这两个来自布雷斯劳的“乡下”小男孩,被德国首富的土豪程度吓了一跳。夕阳还没完全落下时,山丘别墅就已经点灯照明了,主楼和副楼里的几百盏煤气灯同时亮起,把别墅所在的这片高地照如白昼。络绎不绝的宾客从外面涌进别墅,他们的马车也已经把楼外广场塞得满满当当。晚宴时,在克虏伯家族雇佣的乐师伴奏下,上百名佣人不停的给宾客们上菜。
阿尔布雷希特和库宁古德一边照顾着两个孩子,一边还分享着他们所见到的宾客信息,齐格弗里德也边吃饭边听他们聊天,比如这位是巴西皇帝特使、那位是西班牙亲王等等。齐格弗里德甚至还看到穿着清朝官袍的亚洲人,那肯定是中国驻德使节。看着看着,齐格弗里德才醒悟,在场的宾客大都是与克虏伯公司有生意往来的国家使节。比如中国就是克虏伯的大客户,克虏伯出口的大炮里有超过13%是卖到了中国,因此克虏伯非常重视与中国官员搞好关系,从李鸿章、醇亲王载沣到历任中国驻德公使,都是这座山丘别墅的座上嘉宾。而所谓别墅周年庆只是一个由头,实际上这场活动是克虏伯的客户答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