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驭风空骑 / 第29章 罗马的迷思

第29章 罗马的迷思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曼弗雷德和齐格弗里德两兄弟成功赢得了蒙森夫妇的好感,这对老夫妻还邀请费迪南德和阿尔布雷希特夫妇一起到家里吃饭。蒙森作为柏林大学的资深历史教授,费迪南德与他是老朋友了,阿尔布雷希特和库宁古德也很敬佩蒙森的学识。接下来的几天里,曼弗雷德和齐格弗里德每天就做做风筝,再去蒙森家里听听故事,日子过得开心又惬意。
  蒙森因为身体原因,从去年开始已经基本进入半退休状态,但因为他最重要的著作《罗马史》的第五卷尚未完成,所以他还在坚持写作。不过自从齐格弗里德和曼弗雷德上门后,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都感觉变好了一些,写文章的思路也变清晰了,所以他很乐意邀请这两个可爱的孩子常来作客,他喜欢听一会儿钢琴,再给他们讲一会儿历史故事。
  蒙森发现齐格弗里德不仅在音乐方面是个神童,在历史和文学方面也很天才,齐格弗里德不仅能看懂深奥的书籍,还能不时的提出一些另辟蹊径的观点,让蒙森这个浸淫罗马史几十年的老学者都颇受启发。
  有一天,蒙森讲到:“公元前53年,罗马初代三巨头之一克拉苏决定向东扩展势力范围,亲率7个军团征战安息帝国。罗马军队一开始屡战屡胜,却在卡莱战役中遭到安息军队埋伏,死伤惨重。克拉苏在谈判破裂后被安息人杀害,他的长子则率领第一军团仓皇逃离。这场战役不仅导致了前三头同盟瓦解,为罗马内战爆发埋下伏笔。另外这场战役还留下一个不解之谜,因为第一军团突破安息军队封锁线后没有再回到罗马,不知所踪。等到公元前20年,罗马和安息签订和约,罗马要求安息遣返卡莱战役的战俘时,才得知第一军团已经失踪多年。”
  曼弗雷德听得一知半解,只是为罗马的战败而惋惜,但齐格弗里德却眨着好奇的眼睛问道:“蒙森爷爷,这第一军团的士兵会不会是被匈奴人抓走了?”
  蒙森十分惊讶:“小齐克,你真厉害,你居然连匈奴都知道。虽然匈奴和罗马、安息在同一时期,但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
  齐格弗里德好整以暇的搬出早就准备好的理由:“我有一位教中文的老师,他曾经告诉我,在中国的史书中记载过,在公元前30多年,当时中国的汉王朝曾派兵到哈萨克草原上攻打匈奴人,匈奴人派出一支长相奇特的军队,他们摆出了罗马军队常用的龟甲阵进行战斗,后来中国军队大胜,俘虏了这支军队的一千多人,并全部带回中国。我的中文老师说,至今在中国的甘肃地区,还有这支被俘部队的后裔在那里生活。所以我就猜想这是不是那支失踪的罗马第一军团,他们逃出安息后又被匈奴人抓住,不得不给匈奴人卖命,最后被中国人俘虏并带去了中国。而且中国汉王朝曾经派出使节想要去罗马,可惜被安息阻扰而没有到达罗马,如果中国使节能抵达罗马的话,或许这第一军团的士兵就能回家了。”
  “安息人真是太坏,太无耻了!”曼弗雷德小小年纪,已经是个精神古罗马人了。
  “这真是很有创意,但也很符合逻辑的观点。”蒙森有点激动,但也伴随着沮丧:“可惜我年纪太大,身体也不行,已经没有更多精力去研究中国的史籍了。”
  “蒙森爷爷你能不能教我历史?这样等我长大后就可以去中国考古研究,把第一军团失踪之谜解开。”齐格弗里德真的对历史很有兴趣,而且心里也一直有个关于古罗马的疑问想找人解答。
  “哈哈哈哈。”蒙森笑得很开心:“好呀小齐克,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最后一个学生,只要你有时间,就可以来听我老头子给你讲讲历史,并且有关历史的问题你也都可以来问我。”
  齐格弗里德等的就是这句话:“太好了,谢谢蒙森爷爷。我有个问题,恺撒这样一个睿智的罗马领袖,他为什么没有把自己的地位传给自己的孩子,而是传给了养子屋大维呢?”
  有了前面关于第一军团的讨论,蒙森已经习惯了齐格弗里德超出年龄的成熟:“首先古罗马在恺撒那个年代还是一个共和制国家,世袭制度并不是常态。而且古罗马人因为政治发展比较晚,他们那时仍然保留着很浓重的父系氏族社会习惯,也就是,家庭观念轻,家族观念重。比如一对夫妇如果生了多个儿子,就有可能把其中几个儿子过继给其他家族,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多个儿子分家而摊薄家族财产。反过来,如果没有男性继承人而要去收养的话,就不一定要选血缘最近的那个,而要选择最有才能的那个,这一切都是为了家族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屋大维是恺撒妹妹的外孙,他小时候就丧父、母亲改嫁,他不得不从小就跟着外婆一起寄宿在他舅公恺撒家里,可以说恺撒是看着他长大的,也很早就发现了他的才能,所以才会安排屋大维去军队历练,最后还立遗嘱收屋大维为养子,指定他为自己的继承人。
  最后就是恺撒只有一个儿子,是和埃及女法老克丽欧佩特拉七世所生的恺撒里翁,这个儿子当时不仅年纪太小,而且其特殊的出生导致其无法继承恺撒在罗马的政治地位。”
  听到这里,齐格弗里德终于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他上一世看一部漫画时产生的疑惑:“他会不会收养一个敌国的孩子,比如一个高卢孤儿?”
  蒙森有点奇怪为什么齐格弗里德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仍旧很耐心的解释到:“恺撒花了八年时间打下高卢全境,期间大概有几十万的高卢人战死,我觉得他不太会收养一个高卢孩子,这在政治上的风险太大。如果恺撒要收养外族孤儿,我觉得他更可能会收养一个日耳曼小孩。”
  曼弗雷德听到这个有点感兴趣了,他拉着蒙森的手问道:“蒙森爷爷,恺撒和我们日耳曼人也打过交道吗?为什么他更愿意收养日耳曼小孩呢?”
  蒙森笑着摸摸曼弗雷德的小脑袋,然后接过蒙森夫人递来的点心,分给曼弗雷德和齐格弗里德,他接着说:“在恺撒时代,日耳曼人是比高卢人更穷苦落后的部落制民族,但是日耳曼人更骁勇善战,体格也普遍比高卢人更加高大孔武,所以罗马士兵都不愿意与日耳曼人开战,打赢没油水,打输更没命。在恺撒进攻高卢期间,他率领罗马军队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孚日山打败了日耳曼人,奠定了后来古罗马人与日耳曼人的边界线,也是现在法国和德国的边界线,之后日耳曼人作为优秀的雇佣兵辅佐过恺撒。我觉得相比高卢人,恺撒肯定更信任日耳曼人,所以就算是收养异族小孩,也更可能是收养一个日耳曼小孩。”
  齐格弗里德附和道:“如果我是恺撒,我就收养一个日耳曼酋长的孩子,然后培养他学习罗马的先进文明,帮助他长大以后统一日耳曼各部族,建立一个日耳曼人的帝国。”
  他说出这番话的起因是他上一世看过的一本法国-比利时漫画《阿历克斯历险记(TheAdventuresofAlix)》。这本漫画的作者是法国漫画家雅克·马丁(JacquesMartin)。马丁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埃尔热(原名GeorgesProsperRemi)。马丁最早是作为绘画助手加入了埃尔热工作室,并参与了不少《丁丁历险记(TheAdventuresofTintin)》的创作。之后更是创作了属于他自己的长篇漫画作品《阿历克斯历险记》,并发表在《丁丁》杂志上。这部漫画主角是一个名叫阿历克斯的高卢少年,他是一个高卢部落领袖的小孩,但却从小和父母失散,机缘巧合之下被恺撒收养。漫画讲述了他在恺撒时代周游各个古文明国家的冒险故事,故事场景包括希腊、罗马,高卢、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埃及、玛雅等,甚至有一次航行远至中国。这本漫画以准确的历史和令人惊叹的场景细节征服了广大读者,曾多次赢得漫画大奖。
  齐格弗里德上一世非常喜欢《阿历克斯历险记》里描绘的各个古代文明,从人物服饰、建筑雕塑到民族习俗等都做到了细致的考证。但他最大的不满就是主角的设定,一个被古罗马领袖收养的高卢孩子,这种变扭的背景设定给阿历克斯带来了身份危机和被割裂的民族忠诚度,如果把主角设定成一个日耳曼小孩就会更合乎逻辑。德国读者可不会介意公元前的一个日耳曼小孩接受罗马式的教育,就连现在都有很多人依旧认同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曼弗雷德觉得齐格弗里德的点子很有意思,他丰富的想象力已经在自行脑补一个日耳曼孩子行走在古罗马那些气势雄伟的建筑中,因为他这个月刚去过模仿罗马万神殿建造的柏林博物馆,所以他特别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蒙森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也没觉得齐格弗里德的点子很离经叛道,他自己在写作《罗马史》时就会描绘一些史书中不曾记载的细节,都是他根据历史事实,合理推导后得出的观点。所以他特别欣赏孩子这种尚未被思维定式固化的想象力,甚至他还同意齐格弗里德可以随意阅览他的藏书。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