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驭风空骑 / 第13章 读书的快乐

第13章 读书的快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齐格弗里德和拉斯维茨的讨论终于引起了沙龙里众人的注意,一个学龄前小孩和一个大学教授能顺畅交流已经很让人侧目了,更何况他们讨论的内容有些连成年人都不甚了解,所以齐格弗里德又顺理成章的收获了一批惊叹和夸奖。
  拉斯维茨在讨论时,有种参加大学答辩的错觉,但事实是这孩子提出的问题比答辩时考官问的还多、还刁钻。不过拉斯维茨并没有因为被齐格弗里德问住而感到羞恼,反而十分喜欢他身上的灵气。
  在拉斯维茨的请求下,齐格弗里德又复述了一遍他原创的这个《齐格弗里德屠龙记》。为了迎合拉斯维茨的爱好,他还增加了关于神奇战机的详细描绘,比如这架全金属的战机外形像一个十字架,中间是细长的机身,靠近机头有驾驶舱和火炮,靠近机尾有短小的垂直尾翼和一对水平尾翼,机身中部则有一对长长的主翼。锻造之神收集了宙斯的闪电作为战机的能源,通过两侧主翼上的两台电动机驱动螺旋桨进行飞行,并且当战机飞行时会发出雷霆般的响声,震慑万物。
  拉斯维茨兴奋的记下整个故事,在征得阿尔布雷希特和库宁古德的同意后,他打算把这个故事刊登在报纸上。齐格弗里德一顿神侃后,发现这个乱编的故事大概是史上第一次出现全电动的固定翼飞机概念,说不定自己以后能获得一个“新能源飞机之父”的称号。在周围大人们的啧啧称赞声中,齐格弗里德心中有点小忐忑,暗暗祈祷自己的写作神童人设能再次得到大众的认可。他仰起的精致小脸上也褪去了假装的呆萌,落在身边一直关注着他的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眼里,自有一股寂寞如雪的味道。
  几天后这个“德化”魔改的《哪吒闹海》,暨《齐格弗里德屠龙记》陆续登陆了德国各地的报纸。随之而来的是再次刮起了吹捧神童齐格弗里德的风潮,这次甚至已经出圈到宗教界了,某地区的主教宣扬这是天降圣子,是德意志中兴之兆,反正就是祥瑞。齐格弗里德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还好没被批成异端。而且让他意外的是,【空骑系统】上又出现了一个置灰的【书神】标志和【1/100】进度条,看来继撸胶和表演后,他又摸索出了第三种任务,就是写书。
  但好处也是有代价的,这文章引来了一大批记者冲到里希特霍芬庄园,想采访齐格弗里德,还好被公主的护卫队拦下了。齐格弗里德还听到叔叔和婶婶抱怨,最近庄园附近常有一些老头老太跪在地上祈祷,还往庄园里扔硬币,真是不能理解。
  不过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却十分开心,因为德皇很欣慰她能和神童一起学习,又准许她在布雷斯劳多待一段时间。
  还有一个开心的人是拉斯维茨教授,他开始频繁的造访里希特霍芬庄园,当然不是为了文艺沙龙,而是为了齐格弗里德。按照他对阿尔布雷希特的说法,当下英国有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GeorgeWells),法国有儒勒·凡尔纳,而德国却没有能与之媲美的科幻小说家。拉斯维茨本人深感自身水平有限,无力扛起德国科幻文学的大旗,因此在发现齐格弗里德拥有惊人的想象力天赋后,就希望能培养他在科幻创作方面的能力。阿尔布雷希特没有反对,因为里希特霍芬家族的基因里本就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与冒险精神,他哥哥费迪南德那么多次去中国和世界各地探险就是明证。
  之后,拉斯维茨每周来庄园三天,给齐格弗里德上文学、英语和法语等课程。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也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这个语言学习小组,反正齐格弗里德干什么,她就干什么。
  另外在库宁古德的请求下,这个“辅导班”还捎带上了曼弗雷德。至此曼弗雷德的轻松时光结束了,并且又开始做噩梦了。他告诉齐格弗里德,这次梦里不仅有海里的怪兽,还多了一些天上会飞的怪兽想抓他,齐格弗里德和公主都没心没肺的嘲笑了他半天。
  他们的第一节文学课,学习的就是拉斯维茨的第一部科幻小说《零度存在(TotheZeroPointofExistence)》,这个科幻短篇描写的是2371年地球的故事。他教导孩子们:“我对未来世界的描写,是参考了人类文明进化史和当前科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推导出未来世界的样貌。”
  因为他们三个孩子的年龄还太小,拉斯维茨教得比较粗浅,但齐格弗里德总能从他这里学到有用的知识:“库尔德叔叔,所以《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鹦鹉螺”号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基于当前技术现状的推测吗?”
  拉斯维茨已经对齐格弗里德超越年龄的知识储备习以为常了,而且很欣喜他能这么快联想到其他科幻作品:“是的,小齐克。相较于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在《气球骗局(TheBalloonHoax)》中瞎编的乘坐热气球在75小时内横跨大西洋,儒勒·凡尔纳更强调幻想的基础是逼真,他在1864年看到了美国内战中“亨利”号潜艇的故事,从而获得了灵感。之后他又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深入研究,把对未来潜艇技术的推测,结合一些异国风景和各种海洋生物,才创作出《海底两万里》这本优秀的科幻小说。他设计的“鹦鹉螺”号潜艇并未超出现实中科学理论的边界,他的作品在天马行空的场景下总是蕴含着迷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齐格弗里德继续举一反三:“那如果把大海换成天空,用一个巨大的飞行器替换掉潜艇,那或许也能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这是个好主意,自从1783年法国人孟格菲兄弟发明了第一个热气球,这100多年来飞行器的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1884年法国人雷纳德(CharlesRenard)和克雷布斯(ArthurConstantinKrebs)制造出可完全操纵飞行的飞艇“法兰西”号,证明实用的飞行载具已经不是遥远的幻想了。”拉斯维茨兴奋的描述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就像凡尔纳把小小的“亨利”号潜艇想象成神奇的“鹦鹉螺”号潜艇,齐克你也可以把尚且简陋的“法兰西”号飞艇想象成巨大且先进的飞行器。”
  曼弗雷德听到飞艇后也有了精神:“奥托叔叔以前给我讲过飞艇的故事,他几年前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曾经乘坐过飞艇。飞艇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气囊,气囊底下有用来控制方向的三角形风帆和提供飞行动力的螺旋桨。他就站在气囊下的吊篮里,可以操纵飞艇飞行。我觉得有关飞艇的科幻故事一定会非常吸引人的。”
  拉斯维茨很高兴能引发这些孩子的兴趣,又鼓励道:“好的科幻故事不仅能让读者觉得有趣,或许还真的能促进技术发展,比如法国就是当今最重视潜艇的国家,全世界第一艘配备鱼雷的潜艇“电鳗”(Gymnote)号是法国人造的,全世界第一艘实用的海军潜艇“古斯塔夫·泽德”(GustaveZédé)号也是法国人造的,我觉得这就是受了儒勒·凡尔纳和《海底两万里》的影响。”接下来他耐心的给孩子们讲解故事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并分享当下的各种科幻故事,借此传授一些写作的技巧。
  齐格弗里德很享受上课带来的福利,因为他可以正大光明的看书了,尤其是看那些拉斯维茨教授推荐的科幻作品,可惜在1896年这个时间点,目前已出版的科幻小说并不多。齐格弗里德看的最多的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不仅有他比较出名的《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从地球到月球》等;也有他不太出名的《太阳系历险记》《环绕月球》《购买北极》《蒸汽屋》等。
  曼弗雷德和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也都很喜欢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总是缠着齐格弗里德,要他念给大家听。曼弗雷德特别喜欢有关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的三部作品,其中涉及武器研发或太空探险的内容都很戳中他的爽点。
  不过给小孩讲故事是比较累的,因为他们会不停的提出各种奇怪问题,齐格弗里德有时候念得累了,就会故意把手上的书换成玛丽·雪莱(MaryShelley)的《弗兰肯斯坦》。因为这是那两个孩子最害怕的科幻小说,他们只要一看到齐格弗里德翻开它,就会马上找借口溜掉。每到这时候,齐格弗里德就会一边享受着欺负小孩的快感,一边偷偷拿出马克·吐温的《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翻看,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在阅读这本穿越界鼻祖作品时,都会怀着一丝朝圣般的敬意。
  就这样在每天学习和看书的日子里,时间很快跨进了1896年8月。这天齐格弗里德在午后的阳光下看着一本新书,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时间机器》,曼弗雷德和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对这本书不感兴趣,已经去睡午觉了。突然他的【空骑系统】自动跳出,在界面上多出一个纪念碑造型的图标,旁边有一行小字【风碑——救人即救己】。点进去后,他在【风碑】的列表里看到一个名字“奥托·李林塔尔”,他名下的条目里写着“1848年5月23日出生”,后面还有一段文字却被一条横线划掉了,仔细分辨之下是“1896年8月10日去世”。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