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带孩子可太累了!不行了,不行了!下了团我再也不接这种团了,简直是要累死人了!还是带常规团,是我的舒适圈,我要回去。”
朱朱和新认识的“研学团”导师维们一起“群导”了四天,每天都要早起、晚归,甚至连着三天,都是要早上五点就起床,晚上十一点才回到家,整整一天,要收拾五十个青春叛逆期的“熊孩子”;更不用说那火洲43度的吐鲁番,与20度天山南山的气温交替,低于海平面165和高于海拔2000的“上下求索”考验了!
400个五年级到初二的孩子们一批,五辆大车,十个导游,把这些孩子,以及也算是“孩子”的年轻老师们,如何带好,研学进行得顺利,实在是令人“高度紧张”的一件事。
最主要,是身体不太同意这样的“节奏”:
没时间吃饭,没时间上厕所,没时间睡觉……还要高强度地运动、爬山、徒步、讲解,处理一个又一个突发的事件。
“累死了!不行了,不行了!”
“我明天带不了,有团。”
“我也带不了,早都约好了!”
“对不起,明天我也来不了。”
……
打“退堂鼓”的导游越来越多,朱朱强撑着,让自己适应着这“疯狂”的节奏。
“我知道好多老师,都很辛苦!等到时候,我们还有一些出疆的研学团,到时可以请各位老师来带。现在,是辛苦各位了!”
组队的项目主管严老师,很是理解大家的不易,但是,目前找到合适的、能用的、合格的导游,实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来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上了岁数的,70后、60后都有。
朱朱在里面,年龄偏上,也是心中隐隐叫苦:
“这把老骨头,撑不住了啊!”
且不说这一趟趟带孩子们爬山走木栈道,上上下下的时候,为了防止孩子们觉得自己走得太慢,故意走得很快。
可是这样的恶果就是,心不停通通直跳,大气都要喘不上来了,只有像狗狗那样,吐着舌头,才觉得气够用一些似的。
幸好前面没人,打着导游旗走在最前面,朱朱让自己当一会儿“狗”,这才算是不至于被后面紧跟着孩子们笑话。
可好,她的努力,竟然甩下了很多孩子,后面一串喘大气、跟不上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结果,朱朱有一点点满意,毕竟,不会让孩子们认为,这位导师太老了,连山都爬不动了。
要在孩子们面前,竖立一个“师”的形象,可真是要累死自己了!
如果只是体力上的事,倒还算是可以克服;可是需要到智力和见识的部分了,朱朱有些心虚,每上一次山,这原本光秃秃的山坡,就会又冒出一些新的不知名的小草来。
而孩子们就会不停地问:
“老师!这是啥草?”
完了!朱朱学到的那个PPT里,根本就和这眼前的实物长得“似乎有点眼熟”,即根本认不出来,也不敢贸然给孩子们讲,不知道,也不能瞎讲,这可难坏了朱朱。
“这个,是一种蒿草,对面是白色的油丝,别名‘油丝草’。”
朱朱凭着一点点的经验,开始尽可能地讲得“接近”。
“如果你不会,你不能让孩子们觉得我们导师啥也不会。你可以用一个技巧,把图发群里,我们这么多人,总有一个会认出来的。你可以先可孩子们说:‘不错,你发现了一个好问题!来,今天老师就把这个问题交给你,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什么‘识花君’之类的手机APP,来认,今天之内,把它的名字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严老师出的“主意”,多多少少有一些“强装”的意思。
说是“技巧”,但对于朱朱来说,这是一种“不诚信”。事到临头,教会的套路,她说不出口,而是实事求是地对孩子们说:
“这个,太小了,不开花,老师也不能确定它到底叫什么。你可以先空出来,等回去后查,查到了,再补填上来。”
研学手册上有着太多的空要填,朱朱知道,孩子们对于“答题”是有着“执念”的。
一些乖巧的孩子,会认真的填写,询问每一道题的“正解”;也有一些调皮的孩子,研学手册经常会被他们扔到地上,转眼就不见了。
朱朱一知很忙,不断地给孩子们讲作业,补本子。
就这样,坚持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
连续四天的带团,朱朱变得“油腻”起来,对于孩子们的态度,也变得疲倦了。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行程,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纪律性。”
第一次,突然被升成了“主讲导师”,朱朱不习惯有人当“助手”,昨天被孩子们皮到发疯,让她这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想和孩子们“立规矩”。
可好,这“第一印象”,差极了!
幸亏这个机灵的“助导”,飞快接过麦克风,很轻松、温柔、热情地帮着圆了回来。
朱朱知道自己说得不好,是真心累了,也就识趣地坐下,享受着“有人当助理”的待遇。
连着当了三把助理了,朱朱早已被累到没有精神再讨好任何人了;幸亏这个新来的助理,还是“元气满满”。
说实话,当“导师”,要比当“助理导师”轻松太多了。
拎包、发物料、回收物料、带孩子们捡东西……一堆事儿,比起来,这“主”比“助”要轻松,还真是有意思。
还好,总算是一段告落,可以休息了。
“我,明天一定要睡到自然醒!”
可是,令朱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连续几天的早起,她的身体,已经可以“自然”地在五点醒过来!
“这是啥情况啊!我要疯掉了!”
突然多出来的早上,朱朱可以轻松起来了,问题是,这一天“三餐”,也因为这一份的“早起”,变成了“四餐”。
才十二点不到,胃就开始揪揪地提醒她:
“吃点东西!”
“咋办?总这样不行啊!咱不干了啊!说好了哈!”
朱朱得到老公的疼爱劝说,也只能抱歉地笑笑,解释道:
“我不是故意要把你搞醒的,实在是,这身体,记住了,5点,起床!真是的,这以后,这活儿,还接不接啊?!”
“不接了,累死了!咱不接,把身体搞坏了,不划算。”
老公像是说梦话一样的呓语,在朱朱看来,是他的心声,也是她的。
“是啊,我以后,这研学,还接不接呢?真是头疼啊!累,我这老胳膊老腿儿,要带废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