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科尔沁沙地的孩子 / 第1章 大漠风沙里

第1章 大漠风沙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送给自己:记住过去,现在就是过去自己的沉淀,实际上很想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形成的因素,不断努力抗争命运,改变自己的人生,是农民的儿子,贫穷的出身,但也不能贪婪,控制自己的欲望,一定要做到非常的自律。
  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就是良言的故乡。这里因为紧靠着八百里瀚海,土地贫瘠,面朝黄土背朝沙,祖祖辈辈在此辛苦耕作,依然是贫穷。良言就出生在这个沙丘纵横的科尔沁边缘,沙地中的风土养育了他,即使后来他走出了沙海,依然记得自己是科尔沁的孩子。
  良言的爷爷是山东人,算是闯关东过来的。良言的曾祖最早从山东来到了这个塞外边城,在县城里经营豆腐房杂货铺,生计维艰。又是喜欢赌博,架不住别人劝,一年到头,没有攒下钱,输得精光。老家还有一个儿子和女儿,他却从不往家里寄钱。祖父在老家实在维系不下去生活,就在1920年,用一副挑子,担着瞎眼的妈妈和妹妹,从山东到东北寻找其父。因为村子里的人到关外逃难,相互大多数还有联系,有人回到老家,告诉了东北的生活情况,也燃起了这个14岁少年,到东北去讨生活的想法。
  很难想象,对于一个十四岁孩子,担着两个人,要走一千里路,是要多少辛酸。1920年中原大旱,山东家乡黄河干涸绝底。据史料记载,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了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这段历史与爷爷的口述都合拍。有时候,所谓的天灾人祸,真的和气候周期相互契合。祖父挑着他失明的母亲和妹妹一路讨饭,渡海来到东北寻找亲人。他们先到了新民府,良言很好奇,这个千里路,爷爷、太奶奶和姑奶是怎么样才能漂洋过海来到了东北。他们到了新民,听说曾祖到了章古台,就转投章古台。
  祖父先后到章古台的皋皋村、清泉村附近,为大户人家放牧牛羊。因为县城难以维系生活,从县城移居到了三家子村。这个村子有王、姜及崔家,实际上搬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名字,现在300多户的村子,在那时候就是几大家。国共战争期间,奶奶怕爷爷被抓壮丁,带领共产党的部队寻路,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地图上因有三户住家,把本地标准为三家洼子。祖父以微薄积蓄,购置碾子开办碾坊,这个碾子现在还保存在老宅里。加工米面过活,俗称三合面,就是玉米、小米和黄豆,混合在一起,加工的面。为了采购材料,爷爷徒步到章古台冯家赶集,往返60余里,买来玉米和黄豆,加工豆面在县城售卖。
  略有积蓄后购置田产,在解放初期定为下中农。实际上在在奶奶的娘家长坨子村也购置了较多薄田,过着相对自足的自耕的生活。讲祖父会武艺,水性还比较好,能踩水,听力极强,常常看护田地庄稼,较远即闻声。可惜的是50年代后因误用链霉素药导致双耳听力丧失。祖父对其母极为孝顺,即使是在旧社会困难时期,每次出门,都要给母亲买好吃的食物,也都尽力孝敬母亲。对于曾祖,爷爷很少提起,可能因曾祖母眼失明,曾祖厌弃,自己又好赌,估计是吃喝嫖赌,坏毛病很多,年代已经很久远,不愿意提及,估计就是不会太光彩。虽然短短的文字,实际上对于生活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里的底层中国人,能吃饭,没有战乱,就是幸福了。
  最悲惨的事小姑奶了。据说,爷爷还有个大妹妹,嫁在了山东老家一个于姓人家。随着爷爷去世之后,就断了所有的联系。而小姑奶嫁到了本地白山土附近一个孙姓人家。结果受尽了虐待,小姑奶上吊自杀了。爷爷有个堂兄,在东北军当兵,据说在少帅的营里,做当官的马弁,听说妹妹受委屈死了,回来,把灵幡插在孙家的房顶上,以解心头之恨,这个爷爷最后什么结局,没有人再提起,也就不知道了踪迹。而老孙家后来又找了媳妇,不过和良言家并没有断了联系,成为续表亲,实际上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戚,最后还是生活所迫,投奔到了村里。
  祖母娘家在长坨子村,也是沙土地。这里是沙地的边缘,沙地实际上随着风,沿着几条河流一路吹过来的。逐渐沙覆盖了肥沃的土地变成了沙地。祖母年轻时家境较好,据说娘家是依赖边里(柳条边)崔氏(祖母的姥姥家)为基础起家,也就是靠着崔家的资助,才得以获得第一桶金。到奶奶还是姑娘在家的时候,为自保,家里有马匹枪支,祖母还能骑能射,性格较为豪爽刚烈。祖母一直到29岁才出嫁,估计也是个性较强,给良言留下的印象,就是有点霸道,很害怕奶奶。祖母的娘家在解放后定为地主。
  那时候的小地主,实际上也是参与劳动,甚至吃得还不如雇佣的工人。奶奶年轻时候很善于讲故事,而且谈吐风趣,爱幽默,总是哈哈大笑。有一次,她讲土匪来抢劫,家里人都很害怕,她却镇定自若,拿着一杆枪,站在院子里,要与土匪拼命,院子的四周都是很高很密的杨树,形成了天然的围墙土匪想要横冲直闯还真进不来,超长的院套两边也都是茂密的杨树柳树,只能是够一辆大车的宽度,这样在农村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城堡一样。房子是砖石底的土坯房,墙砌得特别厚,除了保暖,就是防止土匪的枪击,另外,大多是夹壁墙,也就是在可以藏人或者贵重东西。对于奶奶娘家这种小地主而言,不过是薄田多一点,有一些结余的粮食,能够供得起孩子到外地去读书而已。
  祖父与祖母勤俭持家,子女也都承继这种美德,虽不富贵,均勤劳质朴以身立命。良言曾经问过奶奶,奶奶提到了山东老家的一些事情,可惜只是孙膑马陵道、孙二娘十字坡等故事,还以为是讲水浒传,没有认真对待,实际上还真是老家的事。良言小时候,爷爷耳朵就失去了听力,所以沟通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直到最近几年,数次特殊的雨情之后,才知道,出生之日前后下雨是必然之时,每年的大暑季节,也是台风要来的日子,特别是开始台风要进入东北区域。BJ、河南几次因台风引发的暴雨灾情,才发现原来偶然的下雨之后是必然的一个区间。风风雨雨,生命与生活,又何尝不是,或困苦,困顿、无奈、悲哀,这些都淋漓尽致的在父辈身上体现出来,而良言这一辈,要延续,要改变,在良言的孩子这一辈,又体现出质的变化,分化,生命之中很多事情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究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滋味,就是用文字要表达的内容。
  良言的父亲是工厂的工人,母亲,是一位勤劳朴实,善解人意的菜农。家中的日子过的很紧巴,这对于良言来说,是一生的印记。良言出生时,父母已经从爷爷奶奶家分开另过了。这种分家,是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最早的一种包产到户模式吧。为了自己的小日子,年轻人可以充满干劲,为自己的未来去奋斗,不再依赖,不再抱怨,两双碗筷,一只锅,结婚时仅有的衣服被子,就这样分开了。良言体会不到父母分家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是喜悦,抑或是悲哀,还是迷茫。不过良言觉得,可能是一种习惯,上边的哥嫂就是这样离开的,现在轮到他们了,他们只能接受现实。先租了间房子,是崔奶奶家的东屋,那是一间小屋子,与崔奶奶家共用厨房。这样的日子大概有一年左右,父母买了些房廪木,辽西最常见的杨木,建筑了自己的小家,土坯房,那时候可能仅需要三百元,估计是父亲那时候接近两年的工资,不过,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
  良言的父亲成为工人,是一个奇迹。在那个年代,工人和农民,城里和农村,有着天然的鸿沟,甚至是无法逾越的。父亲是初中毕业生,去过京,见过,也算是小村子里见过世面的人,由于读过书,本来村里安排做会计,不成想被村里干部的亲戚顶替了,没有当成会计。正好村子边上建厂子,要找临时力工,又苦又累,没人愿意干,干的也没有几个能够坚持,最后只剩下村里几个困难户,想多挣几个钱的年轻人。没成想,这几个人被工厂正式录用了,父亲有文化又到外地工厂培训,去了沈阳和大连,成了技术工人,现在退休了,有退休工资,成了村里羡慕的。实际上,人生有很多事就是这样,有的人坚持了下来,有的人放弃了,但也没有办法说,到底是坚持下来是正确,还是改变是正确的,未来很多事情无法预料,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说的命吧。
  良言就出生了,1972年,是崔奶奶接生的。崔奶奶的形象良言始终记得,不过最近几年差不多忘记了她的模样,反而是邻居孙大娘的模样,占据了崔奶奶的模样,估计那时候,老人家就是那样的子,没有太大的区别。崔奶奶是那种既会接生,又会点农村巫术的仙人。估计巫和医从原始社会就是结合的,农村就是白天是医,晚上就是巫,大多数老太婆都会几下子救命招数,因而备受尊敬。
  就是这样一座土坯房子,简单的玻璃窗,昏暗的黄色白炽灯,承载着良言的童年。良言人生最早的一个记忆画面: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跟在妈妈的身后拿着一只搪瓷铁碗,和妈妈要土豆吃。屋子里边有大概二百斤左右的土豆,大的一堆,小的一堆。大的一堆是不能吃的,需要做土豆栽子,小的一堆才是良言们可以吃的。等到良言上班以后人们风靡吃沈阳小土豆的时候,良言就觉得可笑。小的时候渴望吃大土豆,却只能吃小土豆。大土豆在春天,要挖下带芽的土豆块,栽到地里,剩下的部分,人们再吃。这个要土豆吃的小男孩,心里边最渴望的是煮熟土豆的香味,特别是有点煮得微焦的那种味道。不过,这个情景,是后来妈妈说得最多的良言小时候的事情,良言不知道是不是还真的记得,到底是被妈妈描绘的情景,还是良言自己想象出来的。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良言记事还是比较早的,这也就是说天资聪颖。努力决定人的底线,天资天赋决定天花板。这句话良言是比较认可的。1975年2月海城大地震时,良言记得好多人家都盖了地震棚子,冬天特别寒冷,良言家什么防护措施也没有,很是羡慕那住在外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1976年初,还是冬天,良言记得那一天,爸爸妈妈穿着深色衣服,表情凝重,长大后知道,是周总理去世的日子。良言较为真切的一个记忆场面,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晚上,良言和妈妈在家,妈妈坐在炕沿边上,良言伏在妈妈的腿上,妈妈告诉良言,看着那个昏黄的白炽灯,如果它剧烈的晃动,良言就要跑出去。良言瞪大眼,不敢眨眼,生怕错过那个剧烈的瞬间,不知不觉,良言,睡着了。地震已经过去了,其实,良言们在做一个无味的等待。这个情境,应该是良言最早自己能够记得起来的,那时,良言已经4周岁了,应该是真实的。后来爸爸告诉良言,大地震来的时候,根本跑不了,唐山大地震时候,爸爸在上班,他亲眼见到烟筒高楼在变形,人站立不稳,是跑不了的。1976年秋天,依旧是白花黑纱,毛主席去世。这是作为一个孩子,对死亡的最初的恐惧,见到爸爸妈妈很悲伤,很恐惧,就像没有了方向,失去了一切。爸爸妈妈胸前戴着小白花,手臂上有黑纱,他们表情肃穆,良言怯生生的看着他们,仿佛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控制着自己,不敢多说一句话。后来,良言才知道,那是毛主席逝世。甚至并不知道,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1974年,良言的大妹妹出生了,良言没有任何印象。1977年,小妹妹出生了。据说那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了。小妹妹出生那天,良言记得非常清楚,因为爸爸守在妈妈身边,良言先去喊了邻居崔奶奶,接着跑到奶奶家去喊奶奶来。那年,良言5周岁了,月高星黑,良言一路烟的奔跑,仿佛自己做了人生最伟大的事情。良言对小妹妹总是充满喜爱。因为她出生时,良言是尽了一份力的。后来,爸爸妈妈可能还要生孩子,东躲西藏,因为计划生育,只记得有一天,家里来了好多人,那天是妈妈做了绝育手术。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