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西陈代明 / 第128章 艰难破题

第128章 艰难破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北城门口。
  所有人都骇然的盯着场中一老一少。
  老者,陕西学府教谕三水先生是也。
  少者,冠以神童之名陈文强是也。
  此时此刻。
  老者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少者答:“一个时辰!”
  四周骇然之声不绝于耳。
  却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安静了下来。
  竟是保持了罕见的默契,要等这一个时辰。
  春风吹拂大地,万物在复苏,飞鸟从长安城上空盘旋而过,又从北门上空掠过,在咸阳原之上旋转一圈,落在了咸阳湖的四周已经绿茵茵抽出了柳条的垂柳枝头。
  “陈文强!”
  “你个蠢蛋!”
  一阵旎旖的声音从停在北门外的一辆马车上传来,潘敏站在车马台上远远的眺望着北城门。
  可是因为人群拥挤,看不到那正处于风暴中心的陈文强。
  她听闻长安城北门之事,便顾不得春游,匆匆折返。
  却不想,一来,就听到极其险恶用心的第三问,令人忧心。
  “倒是一场不错的盛会,前来瞧瞧。”
  西安府按察使司的按察使潘凯笑吟吟的出现在了城门口,随行百余长安城的衙役,不得不出现维持现场的秩序,并将堵在门外门内的商旅疏散了。
  “王教习。”
  就在维持秩序中,一些学子迅速的躬身拜见了起来,城门风波已经很长时间。
  “都不必客气,老夫就是来瞻仰一二。”着一席灰衣长衫的中年男子轻轻抬手,不知是出门着急拎错了东西,竟拎着一把戒尺前来,却是转眼间,又对着一半白发中年打招呼:
  “呦,冯教谕也来看热闹了啊!”
  半白发中年摇头一叹道:“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梨涡倍有情。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看不透,看不懂,多少劫与途,庸人自扰罢了。”
  却又是一人徐徐而来,敞怀笑道:“老而不死为贼,淡泊明志者又有几人如你冯墨。”
  “老夫就爱这热闹,老夫更爱红尘美人,听闻神童降世,要解用舍道,便匆匆放堂而来。”
  “难得,难得,致天下平已是巅峰之作,若再解此道,老夫倒是要破例,再收个门徒。”
  半白中年冯教谕却是笑谈道:“只怕是求而不得。”
  王教习也瞅着场中情景,笑道:“所谋非小,所学非浅,所悟非薄,怕是我大明王朝要出一位子安长吉般的人物了。”
  “可惜,非我门人,非我门人啊!”
  长安城轰动,若是此前仅仅惊动了陕西学府的学子,此刻,便是连陕西学府的教习讲读教谕也被惊动,闻名前来一观究竟。
  “这等会试论策题,不知难倒了多少学子,便是开卷作答,能拿满分者也寥寥无几。”
  “也不知能答几分?”
  “能及格便已经是惊才艳艳了,不要光看早起,致天下平两篇,就忽略了,这仅仅是一个十三岁的顽童而作啊,会试三年一考,今年院试,明年乡试,后年会试,便是这三年无法登科,再学三年,也不过十九岁而已,以此等天赋异禀,六年学成,金榜题名,老夫认为没有丝毫难度。”
  “深不可测,老夫甚至觉得,此子能得中上,莫要忘了,思辨提笔成作,仅仅一炷香的时间,这说明此子答题尚游刃有余。”
  “不是吧,中上便可会试列甲同进士,会试也不是人人能上等传世佳作。”
  “可问题是,早起一文,老夫认为这另辟蹊径,五比十股,便已经可供学生阅读理解,而致天下平一文,可为课堂研读之文,万一……”
  虽然已经在极力维持秩序了,可围观人群中还是传来了阵阵争辩声。
  在争辩陈文强能作答出什么成绩的文章。
  甚至于将此作为会试的答卷来看待。
  可这一声又一声话,传进了站在场中央,群星瞩目地方的张淼,却是那般的刺耳。
  ‘只字不提神童之名,却已经如神童待之,哎,早知道,老夫何必要趟这趟浑水呢?’
  张淼心中的滋味无人能理解,更无人与之诉说,只剩下难受更难受。
  毫无疑问。
  若是今日没有自己的弟子前来,顶多这陈文强自己造名声来成神童之名,可这终究不会进入一些宗师的视野,陈文强想要成名,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即便是自己的弟子前来,三问三答陈文强全部答对,也仅仅在学生之间流传,并不会引起诸多儒学宗师的注意。
  可他的出现,却让这场问答,成为了长安城瞩目的盛会。
  而这也就罢了,即便如此,也并不会如现在这般轰动,可接连三问,以院试,乡试,会试三题来问,陈文强完美的作答出来了前两文。
  这才造就了这场盛会。
  是他,成就了陈文强之名。
  现在,已经没有人提神童之名,不是说不提,而是已经默认了神童之名。
  这二者,差别可就太大了。
  现在。
  不管这陈文强究竟能不能作答出一篇上等的会试答卷,都不重要了,神童之名远扬。
  锦上添花也就罢了,若是真答出一篇哪怕是中上等的文章,那也是好上加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张淼却成了这东风,助力其扶摇直上。
  ‘可真是造化弄人,造化弄人,谁能想到,永泰川那样的犄角旮旯里,竟然还能冒出这等人物。’
  张淼心中轻叹,甚至不敢看四周汇聚而来的越来越多的长安城风云人物。
  单一个陕西学府教谕,讲座,教习站出来,就足以顶陕西文坛半边天了。
  然而。
  没有人知道,伏案握笔的陈文强,此时此刻究竟在想些什么。
  “要不要继续把这天给捅破了?”
  “还是说略有藏拙?”
  “而且策论都要带自己的主政思想,可是,我的主政思想是什么,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原则上来,我是偏向于与世家同治的。”
  “虽然这用舍之道不至于说明,却是要显露几分。”
  “算了,还是安分一点吧,没必要再徒增麻烦了,随便答一下吧。”
  “可这要如何作答呢,述而篇开篇,便讲明了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但是朱熹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解读,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其功则倍于作矣。”
  “这其中便有用舍,述而不作或作而不述均不可取,纯粹的述而不作便没有了核心思想,而纯粹的作而不述便是东拼西凑,欺世盗名。”
  “所以,孔夫子自称述而不作,其实是有删,定,赞,修的,儒家学问也是这么一路过来的。”
  “微言大义,这个大义要落在何处,就是破题的关键了。”
  陈文强心中冥想,迟迟未曾落笔,整个述而篇就是在以用舍二道讲教育。
  而这虽然选自论语,但是不管如何作答,都要落在论语集注上面。
  就又要做一番考究。
  难的不是用舍,难的是以何种学问来作答。
  而这,就又引到了他的身上,朱熹在论语集注又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与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同意。
  所以,还是回到今天的这个局面。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孔夫子对颜渊说,受重用的时候,就展露才华,不受重用的时候,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
  这句话的深意便是如果鲁国用他,一定可以三年一小治,五年一大治,结果齐王听到,不想孔子到鲁国做宰相,便用计将孔夫子赶走,孔夫子于是很洒脱的说了这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用古之意,便在说今。
  今日之情景,这未尝就不是他的处境,陈家的处境。
  所以出这题的人用心是极其险恶的,如今他的才学已经显露,先后两篇文章已经震动长安文坛,若他粗浅避重就轻的不答,那他该舍藏,若他重用而轻藏,那陈家进取之心便路人皆知。
  便要应另一句话,谦得益,满招损,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骄傲自满的人就要招致损害。
  而这,便是德行有失。
  却又要应了儒生对他们化外之民的定义,等于要他自己承认自己是化外之民。
  “不行,不能这般作答!”
  陈文强提笔要书写之时,却又收了回来,否定了作答的一个方向。
  若是以此作答,不免落了下乘。
  “不过,既然以才学显露裹挟于,我未尝就不能以此来破题。”
  “士为知己者死?”
  “大巧若拙?”
  “智者深藏不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怀才不遇,这有点太过了!”
  陈文强一个接着一个思虑,八股文并不是填空题,有标准答案,但凡有才学在身,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扣题解答,正如他解答早起所用小说形式,也是标准答案之一。
  可是。
  唯一的问题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国政方向,甚至用主考官喜好,乃至于殿试文章要讨得皇帝的心思。
  这才是很多怀才不遇之人所遇到的窘境,不是无才,而是固执所学而论朝政。
  多少博学之士栽在了这上面。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