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四章第二次人生
文曲离家多年,家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有钱随着年龄增长,手里有几个钱,就有些找不着北了,赌钱,逛窑子,就差抽大烟了,每天酒肉朋友,胡吃海塞,芷氏也管不了他,日久郁气,一病不起,这下王有钱更是肆无忌惮了,整日不着家,花天酒地,一日,一个酒肉朋友来找王有钱,“我说,有钱,有好事。”“什么好事,哥哥。”“听说城里茶楼来了几个京里八大胡同出来的娘们,个个是美若天仙,今天,咱们兄弟不去看看?”“好,走走。”到了茶楼,两个人落座,叫了些点心,一边饮茶,一边听曲,其中一个姑娘叫彩凤的引起了王有钱的特别注意。“兄弟怎么,看上了?”“哥哥我内个…”“别不好意思,稍等。”“哥哥你去干什么?”“你别管。”不一会,这位人们都叫三爷的朋友领过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让王有钱认识,“有钱,这位是茶楼的老板,宋老板,这位是我兄弟,王有钱开皮货站的,想必宋老板也有耳闻。”“昂,知道知道,今天有幸认识王老板,幸会幸会。”“宋老板您好。”“我说老宋,你们这就算是认识了。”“对呀。”“是朋友就应该替朋友排忧解难。”“三爷您说,什么事?”“我兄弟看上内个唱曲的了,宋老板怎么办吧?”“哎呀,三爷,这可不好办啊,人家只是借我的场子卖唱挣钱,人我可管不了啊。”“老宋,别装了,我兄弟舍得花钱,你说多少吧,出个数。”宋老板,环顾了四周,“这个,三爷,王老板,咱换个地方说话。”三爷一看有门,“好,走。”三个人起身到了后院,步入正房,宋老板把茶沏好了,三个人团团围坐,一看没外人了,宋老板问王有钱,“王老板您是真有眼光啊,这可是好姑娘,从京城来的,会伺候人,这样吧,我看王老板也是性情中人,你出一百块大洋,为姑娘赎身,这些真不多呀,我也是忍痛割爱。别忘了,这是摇钱树,没有办法,既然你喜欢,我们也是朋友吗,您说呢?”王有钱一听也是打了艮,钱不少啊,三爷说,“唉,兄弟,你有买卖,这些算什么,钱还可以挣,这样的姑娘可不好找啊。”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原来这个三爷就是与宋老板勾结贩卖人口的,王有钱哪里知道,一狠心,竟然答应了。把彩凤买到手以后,王有钱两个人住在皮货站,天天鬼混,加之挥霍无度,元气大伤,最后,竟然欠下一屁股债,王有钱没有办法,遣散了伙计,卖了皮货站,和彩凤回老家过活。
自打芷氏卧床,蒲佩贤一直伺候左右,真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了,前言讲到,文曲离家,蒲佩贤已有身孕,转过第二年就降下一个大胖小子,叫思文,也有十五六岁大小了,待在家中,伺候祖母。本来芷氏还能撑一段时间,突然间,王有钱带个窑姐回家,天下大乱,芷氏在愤怒中,一命呜呼。结束了旧社会女性悲惨的一生,现在家中没有;来钱的路,全家老少还要吃饭,王有钱、彩凤也是每日吃糠咽菜,他们哪能熬得住,彩凤就打上了文曲妹妹的注意,“唉,我说当家的,一个老闺女天天待在家中白吃白喝,你有钱养她。”“那怎么办?”“赶快找了有钱的嫁了得了,我们还能要些彩礼。”“好,就这么办。”王有钱找了媒婆,草草的把文英就嫁给了临庄的一户石匠家,彩礼也对付了大半年。问题又来了,彩凤又开始冒坏水,“我说,当家的,你内孙子老大不小。可以独挡门户,咱们分家吧,各过各的。”“这,我再想想!”碍不住,彩凤总嘀咕,王有钱一狠心,与蒲佩贤分了家,蒲氏只分到菜园的两间露天的破屋,一口锅,一些庄稼地用的把式,生活极其艰难,饱一顿,饿一顿,都靠邻里相亲接济过活,这就是我国伟大的劳动妇女,她没有向困难低头,拉扯儿子,挖野菜,种庄稼,坚强的活下去。
又到了年底了,王有钱一病不起,钱也花光了,彩凤看王有钱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就把他挪到南屋,不闻不问,没想到的是,彩凤还有家传的手艺,会熬制接骨的膏药,十里八乡都来求她,真是什么人什么命,混的有吃有喝。文曲到家时,王有钱已是病入膏肓,什么也没有交代,什么也没留下,身归那世去了。文曲见到蒲氏,两人抱头痛哭,蒲氏介绍儿子与文曲相认,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这或许是喜剧,或许是悲剧。生活还在继续。转过年来,彩凤日渐消瘦,感觉时日不多,她主动找到文曲,说,“我随未正式过门,但与你父亲也是半路夫妻多年,我现在也老了,人都会老的,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我有一门手艺,你也知道,如何你愿意养我老,我就把手艺传给你,我死以后,这些房子还是你们老王家的,你看怎么样?”文曲本来是对这个女人憎恨不已,但想想气死他娘,与他大关系也很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加之蒲氏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两个人一商量,竟然答应了彩凤的要求,一家人又搬回了王家老屋,彩凤住东边两间房,文曲一家住西边三间房,蒲氏平时负责给彩凤做口饭吃。日子一天一天的过,也是相安无事。两年后,彩凤也是修成正果,临死前,把蒲氏叫到床边,说道,“我这一生,也不知道是对是错,也做了许多坏事,可是也是被逼无奈呀,这个社会太残酷了,我也要生活啊,你是个好人,好人应该有好报,我说到做到,我把祖传的接骨药配方留给你,希望你潜心研究,也能吃一辈子好饭。”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配方药物和配置使用方法,及主治禁忌等内容。交代完了,人也走了。临死前,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怎奈蒲氏不识字,也没当回事,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遗失了。
总是这样,也不行啊,人活着要吃饭,钱是血脉,文曲与蒲氏商量,要到县里的民政局,询问一下政策,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好养家糊口。我是当兵的,我有功劳啊,国家不能不管,我流血流汗,为解放国家做过贡献,要口饭吃,总是可以的吧。商量了一晚,次日天刚亮,文曲就背着干粮进城了。左找右找,终于在人民大街找到了民政局,“同志,你有事吗。”“我有事。”说着文曲掏出来了复原证,军功章,立功证书,“哎呀,您是战斗英雄啊,您稍等。”工作人员马上向局长汇报了相关情况,局长也不敢怠慢,亲自接见,询问文曲的生活情况,并了解了文曲的想法,局长承诺一周之内,马上解决文曲的工作问题,让文曲先回家,等待通知,并邀请文曲中午在城里吃了饭,派车把文曲送回了家。
一周之后,正要下地干活的文曲,突然听见门前有汽车响,紧接着听到一些杂碎的脚步声,呼呼隆隆,随着想起了敲门声,“这是王文曲的家吗,家里有人在吗。”“是的,在家,等着,我开门。”打开门,一群穿着工作装的年轻人,手里拿着文件,提着手提包,“请问你是王文曲同志?”“是我。”“我们是县民政局的,这些是县卫生局的同志。”“你们好。”“我们今天来呢,是解决您提出的安排工作的问题。”“那快请进家里来吧。”此时,院里,大门口已经围满了乡里乡亲,乡下就是这样,有点事全村都会知道,其实大家都是热心肠,也想看看什么事情,是不是需要帮忙。再就是小汽车很少见,过来长长见识,文曲从屋里拿出桌椅板凳,倒上茶水让工作人员坐下,其实哪里来的茶水,都是枯树叶子,哪有什么茶壶茶碗,都是些摔了不知几次没有摔碎的破碗茬子,工作人员说,“根据国家政策,像你这种战斗英雄,国家一定会妥善安置工作的,根据你在部队的工作性质,我们联系了县卫生局,经卫生局党委研究决定,安排你到路家庄镇公社卫生院工作,明天就可以报道了,这是介绍信你拿好。”“太感谢了,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文曲激动的竟然给工作人员下跪磕头,工作人员马上把他搀扶起来。“快起来快起来,你是功臣,今天人民的天下,是你用鲜血换来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人员走后,全庄都为文曲高兴,大家凑在一起,吃了一顿大餐,村长也为村里出了吃公家饭的人物,高兴的一夜未睡,也为文曲出了巨资五块钱,买点应用之物,文曲不敢收,“这太多了,我不能要。”村长说,“唉,你先拿着,有一天你有钱了再还给我,也不迟啊。先应急用用吗。”看着村长一片赤诚,文曲也就收下了。
用正常的眼光来看,这绝对是是件好事,比当今社会,学子考上了清华、北大,差不了多少,一步登天,可是,命运就是跟文曲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就是因为这份工作,他一步踏入了无底的深渊,这就是命吧,但是纵观整个事件,也许我们不得不说,这与文曲的性格也不无关系,前面说过,他一生也没交下一个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