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当时不知道跑工厂的好处,很多这个行业像跑工厂开发产品这种事,都是老板自己,或是很值得信任的人,或是很有经验的运营去跑。后来我感觉可能老板也是刚从事这个行业,很多东西他也不懂,可能在传统的老板观念认为,跑工厂这种事不是自己这个身份去做的。不管怎么还是挺感激。
签了合同以后,老板把专门负责跑工厂的一个人叫了过来(四十多岁的样子,潮汕人),跟他交代了下,以后就让他带着我跑,那人说好好,可以,就互相加了微信,存了电话,告诉我说下午一点半带我出去。
前台的女孩给我安排了个座位,办公场地挺大,除了6个对立的双人办公桌,其他地方都放满了货。然后就是四个小办公室,一个拍照的,一个喝茶的,一个小会议室,还有一个老板的办公室。公司目前的人数,加上老板和我这个刚入职的,一共十二个人。
就这样,我开始了跑工厂的日子。刚开始我只负责开车,那个带我的大哥和工厂聊产品的时候,我就坐旁边拿个本子记,没经验,只能用笨方法从零开始学。平均一天最少要跑三个工厂,有时候老板网上看到什么产品,就会让我们联系,如果工厂是深圳附近的城市,我们也要过去。
每到一个工厂都会拿几个样品回来给老板和研究,如果可以做,就会联系工厂拿一点货,寄到亚马逊仓库去,看卖的怎么样。
一个月后过了试用期,我就从龙华搬到了宝安,不搬不行了,每天地铁来回三四个小时,真是受不了。我好宝安南昌村租了房子,那里都是农民房,租金不贵,每个月1000块,50的管理费(不过退租的时候被坑了,以后说)。
当时我身上一分钱现金没有,开销全是刷的信用卡,还好过了试用期,拿2500工资。我还了信用卡,没还网贷,没办法,还要生活。还了信用卡还能刷,还了网贷就不能再拿出来了。很担心催收会打电话给我家人,我也开始经常收到催收的信息,电话,已经开始逾期了。后来催收的电话越多越频繁,各种威胁的都有,还要爆我通讯录,上门找我家人。实在扛不住了,厚着脸皮找我同学借了5000,本金4000加上利息还了4800多,利息高的吓人。
2019年5月初的时候,那个带我跑工厂的大哥辞职了,说是家里有事,要回老家(后来催收的找到公司才知道,这大哥网上玩那个牛牛输了四十多万,网贷都借遍了,信用卡刷爆)。我就一个人跑,其实也没什么跑的了,很多工厂都有联系,有什么新产品都会发过来给我们看下。新来的运营整天说这个产品不好,那个产品不好,他没事就拿着查到的产品数据给老板看,老板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之前我和那个大哥找的那些产品,都卖的不好,全都停了。可能老板也开始意识到让我一个啥都不懂的跑工厂开发产品是个错误。没过几天,老板公司来了个新人,同事说是老板老婆的亲戚。姓何,大家都叫何总,年龄和我差不多,但是已经做了8年的亚马逊了。
何总顶替了以前那个大哥的位置,负责产品的开发。但是他不跑工厂,他是带着产品入职的,一进公司就给老板看了产品的样品,还分析了产品的数据以及市场,很专业。果然,这个产品卖得特别好,我记得当时发了300个到亚马逊,三天就卖完了,接着又发了5000个,全是快递过去的,运费特别高,但是为了防止再断货,也是没办法的事。
6月中旬的样子,这个产品开始日出200单,利润很高,产品的成本其实就24.5块钱,但是在美国从开始的39.99美金卖到了最高68.99美金,欧洲,加拿大卖的还更高。美国站扣除广告费和其他费用,纯利润将近200(可惜疫情的时候这个产品彻底废了).
因为工厂寄过来是没有包装的,公司设计了自己的包装,所以所有的产品都要打包,人手又不够,就不让我跑工厂了,专门负责打包,贴标签。
那时候我也挺郁闷的,如果只是打包,贴标签的话,我随时都能被扫地出门。我就想着和那个何总搞搞关系吧,主要还是像学点东西。可是这个人基本上都不怎么理我,不光我,公司其他人都不怎么搭理,除了老板,偶尔会和那个运营说几句话。
反正直到他离开公司,都没怎么和我说过话,我有时候厚着脸皮的贴上去找他搭话,他也是爱答不理的,后来我就干脆放弃了。
7月底的时候,这个何总就走了,好像是因为公司的产品是他带来的,现在产品赚钱了,提成比例嫌少。具体我也不清楚,反正他走了。据运营说(现在是老板新的心腹了)何总从公司一次性拿走了50W,算是把产品和工厂的这个渠道卖给了老板。
我那时候找到了一家东莞的硅胶厂,主要是生产厨房手套,锅铲之类的。刚好他们新出了个产品(就是一个架子,放茶叶包,勺子之类的,就是造型比较独特),还没放到上市,我隐约觉的是个机会,平时没事的时候,我都会看下亚马逊那些卖的好的类目,厨房用具这个类目一直都很火。
当天我把样品带了回去,我先给了运营看,运营查了下数据,也和其他的做了对比,主要是亚马逊上没人卖这个造型的产品。运营和老板觉得值得试下。好在成本不高(7块钱),体积不大,可以发200个去试下。
十天后这个产品就上架了,卖得很快,平均每天50单,价格从9.99美金,一直提价到17.99美金(提高单价控制出单,延长断货时间)。接着就从工厂定了五千个(工厂现货只有这么多),不用打包,原厂包装,就直接发过去了,时间确实紧张。那几天老板很高兴,经常在大家面前说我很不错,辛苦了之类的,搞得我都不好意思。
这个产品只卖了三个月,就不行了,卖家越来越多,打价格战,最低只卖5.99.加上同行恶意投诉,刷差评,根本就没法做了,老板就把这个产品挺了。这几个月也是我来深圳一年多口袋最充实的时候,光提成就拿了10W,每月老板私人还给我发了2000的红包。我把信用卡钱还了,就注销了。给我爸妈买了按摩椅和转了2万块钱。又把朋友的钱还了。
当一个人不用担心吃饭问题的时候,想法就多了。在我们这个行业,很多人都是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自己做亚马逊,有时候公司卖的好的产品,自己就偷偷的卖,更有甚者直接跟卖公司的链接。
2019年11月10号的时候,我让我朋友在老家帮我注册了家公司,然后我重新租了个地方,两室一厅,打算一边上班一边自己做。我起初也想跟卖公司的链接,但是总觉得有点不地道,想想就算了,自己找产品吧。
我去退房的时候,才真是见识到深圳房东(换了个房东)的无耻行为。因为合同没到期,按照合同的规定,2个月的押金是不能退的,这也说的过去,我想也就2000块钱,不能退就不退了吧。
但是当我搬东西的时候,那房东就开始找事了。让我先别搬,说要验房,看了一圈,然后说卫生不干净,要给清洁费,门的锁松动了,要换锁,墙面破损,热水器坏了,甚至还问我是不是换过冰箱,还要我交这个月的管理费我都无语了,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管理费都是月初交的。更气愤的是,说我合同没到期,还要补1个月的房租,我说我压了2个月的押金,都不退了,凭什么好要再给,他说我合同明年四月份到期,要是这几个月租不出去,他就亏了。反正各种找理由,让我拿1500(其中一个月的房租)块钱,那语气好像他还吃亏一样了。我没理他,就准备搬东西走,接着他打了个电话,就来了两个小伙子,三个人拦着不肯我走。
当时我就火了,从来没遇到这种事,之前只听同事说甚至租房,特别是农民房很坑人。我之前在龙华租的那个房子,房东就挺好。
我直接把东西重新搬到房子里,我说不走了,反正合同没到期。其中一个小伙子就火了,说我不给钱,就别想出去,看谁耗得过谁。实在没办法,我就打电话报了警,派出所的过来,我说明了情况,那警察听了也觉得挺过分的,就跟那三个人说,人家押金都不要了,干嘛还要再交一个月房租。然后也没说什么,就调解,估计这种事他们看多了,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退一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什么的,意思是让我多少出点。我跟那个警察说,我只出一百,就当是清洁费。那警察跟那三个人说,就一百块钱,别再搞事情,不然就去派出所调解。那三人没说什么话,让我微信转给他。
我搬到新租的房子越想越气,我就找那个物业说了他一顿(现在的房子也是找他租的),他说现在深圳农民房很多二房东,都是几个年轻人从一手房东租过来翻新一下,再拿去出租。房东也是经常换来换去,有些上个房东收了押金,新的房东就找借口不退押金,这种事多的很。这是也就这样过去了。
11月25号,我的亚马逊账户开通了,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次注册,不知道怎么弄,到处查资料,虽然曲折了点,但总算顺利(不敢问公司的运营,怕被老板知道)。账户下来以后,突然又迷茫了,不知道卖什么,我翻了下微信那些工厂的产品,看了下都觉得不合适,要是成本高,要么太大了(物流不好走),成本小,体积小,又轻的东西真是不好找,主要是这类产品竞争更大。账户放那就一直没动,觉得还是先不要着急,等机会吧,再说身上就几万块钱(将近6万),真要进货的肯定不够,物流费也是个大头。
12月初的时候,突然很多人感冒(当时不知道是新冠病毒),街上给很多人开始带口罩了,当时也没在意。直到过了几天看到新闻说,国外也开始了。我觉得口罩应该会又很多人买(成也口罩,败也口罩),但是我不确定这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所以打算等等看看情况。
大概就过了两三天,公司来了一批货(老板的渠道),有50箱,全都是口罩(4万个)。我觉得可能是个机会,再说口罩体积,重量,单价都很符合我对产品的要求。当天下班,我登陆账户上传了产品链接,没想到这个还要认证资质,我想要不就换个类目,就是换到其他产品类型的话,不久不需要认证了吗,我就把口罩放在日用品类目(这是最错误的决定)。
第二天我找了个厂家,下单了5000个,花了将近3000块钱,我准备20个一包卖。过了三四天的样子,货到了,我下了班,晚上就在家打包。
12月10号,终于上架了,走的快递(运费4500),前半个月卖的不怎么好,
甚至是惨淡,每天也就一两单,价格也上不去,9.99美金。我都打算放弃了,反正亏也是将近一万块钱。直到月底,突然每天上百套,整个亚马逊的口罩卖家都再提价,我也把价格一下子提到23.99美金,但是销量不跌反而卖的更好,我当时又激动又心慌。但是一想到一下子赚了四五万,更多的是激动,我跟家里拿了五万块钱,加上身上还有四万,又东借西凑,总共凑了12万,全都买了口罩。当时实在太不冷静了,其实自己也直到要谨慎一点,但是实在太刺激我了,就没有仔细想想。
那时候口罩工厂的价格已经涨到1.5一个了.我进了80000个,一个人肯定没法打包,也没地方放,我想让工厂给我打包,给他们打包费,这样解决的打包问题又解决的存放问题,到时候直接从这里发货就行。但是那时候工厂根本忙不过来,没人手,要我自己找人,货只能允许我放三天。实在没办法,我就让我表弟还有一个高中同学过来深圳,又找了两个零时工,5个人整整两天时间才弄完,准备的说是他们四个人,因为白天我还要去公司,公司也是在打包口罩,没法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