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年冬天的事情到了冬天结束时才被说起,很不幸的是,我妹妹回忆起这段故事倒是稀里糊涂,晕头转向,丝毫没有条理可言了。事情接连发生,她完全忘记了先后顺序和具体始末。
我想因为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家的头脑里另有时序。她们有自己的拍子,拍子快了或者慢了,曲子都会弹完,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她们的头脑就这样一个音接着一个音地来。
现实生活中时间可不等人呀!我这位亲爱的朋友常常说起:“天呀,我还来不及记住什么,我恐怕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我会这样回答:
“那是因为你记地太用力了,哪怕一个小小的瞬间,你也要把每一个这样的瞬间都记住,那怎么可能呢?你应该记住那些重要事件。”
这是历史研究者们的窍门,我们当然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记述每一件事,可是曲子的每一个音都很重要。是呀,这是我们兄妹的分歧,让我们求同存异吧。
记性好,是因为忘得多,听起来很矛盾吧。事实却就是如此,忘掉琐碎的事,记住重要的事,忘掉具体的人,记住了那一类人。
会有读者开始批判我,这是把人归类,随意地评判他人。不错,我最严厉的批判者就是霁卿(即雨齐的表字),她讨厌我把人装到小盒子里,讨厌荣格的心理学,讨厌现在正时髦着的Mbti十六型人格。
难道这不是人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么?我们遇到个女孩,若说她长的漂亮,她一定会高兴极了。若是用小说家的笔触写尽她的优点和缺点,她八成会愤怒。人愿意自己被归到一个好的类别里,当然会有一些“缺点”,这些“缺点”也是此类别精心挑选好的。
“变得冷漠和莽撞,未能充分提供他们内部处理的资讯动辄批判那些未能迅速看到其愿景的人,一心一意、固执地追求理想”
大家认为这是INTJ的缺点,在我看来这是十足的优点,当你想固执己见或者有意冒犯他人时就可以辩解说自己属于此种人格。如果对方也对这套人格理论深信不疑,你就绝对可以得到谅解。
这是多么可贵的缺点,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本就如此。那么精神为何如此?又可否不再如此呢?
不,这都是一厢情愿的想象,精神情愿戴上枷锁,不肯从规定性中解脱出来,多么虚弱的精神,甚至不敢想象这可怖的自由。
这是我们兄妹共同反对的,但是提及事件,也就是人置身其中的事件,情况就大不同了。我想事件应该用重要性予以划分。因为如果不剥夺事件的自由,人就不能享有认识事件的自由。
当然我不愿意也不可能代替他人打开这扇认识之门,如果不是本书的另一个主人公把这段故事忘了个七七八八,又何至于由我来叙述呢?
让我们跳回冬天的开始,真讨厌,冬天这个词是个模糊笼统的概念。如果把一年等分成四份,每份给予三个月,那么冬天应该从12月1日持续到2月28(29)日。
如此划分简直是在侮辱北方漫长寒冷的冬天,有必要将冬天的范畴延长。我的家乡每年11月15日开始提供暖气,次年3月15日结束,这样看起来合理多了吧。
但有鉴于我国历法的特殊性,公历(即阳历)和农历(即阴历)也不能严格对齐,压根就不能确定一个日期。
诚然,冬天来的日期模糊不清,来的时候却清楚明白,在十一月的某一天,市民们早上醒来,发觉缸里的水上了冰,窗户上结了层厚厚的霜,睡觉不老实的人会打喷嚏,这些征兆都清楚明白地说明着,冬天来了。
天气刚刚转凉的那天,也就是我们兄妹拜访林何虹的几天之后,不应晚于11月15日。这天我父亲照例去探望我的祖父祖母,购置一些过冬的物品,最重要的是煤,乡下不通暖气,天气一旦冷下来,炉子就不能停工了。
捎带着也要给我的大姑姑买些东西,她自从精神失常以后就住在我祖母家旁边的一间小房子里,十年间一直靠兄弟姐妹的救济过活。
她的故事叙述起来简单明了,两次失败的婚姻,甚至也怨不得时代。像我父亲这样的人,他的痛苦多来自于时运不济,他努力挣扎了,终于还是败给了时代的浪潮。
而我的大姑姑,她没有挣扎过,只是事情如是发生,她就受着。我想如果这些发生在她身上的坏事能够少上几件,或者哪怕有一件好事发生,她都能平静而困苦地度过一生。
然而她先是被第一任丈夫赶出家门,旋即离了婚。这时她的精神就已经不大正常了,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做了甩手掌柜。我的表姐和表哥完全是被我祖母养大的。
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水管工,这是好听些的说法,我母亲形容其是掏下水道的。这个男人不聪明,有些蠢笨,别人差使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如此直到有一天傻乎乎地被一辆卡车轧死,而这件事情也仅仅是命运。
他走到了卡车司机的视野盲区,意外便发生了。对于第二任丈夫的死,家里人的评价是:“那就是命。”
此后我的大姑就不再出门,十年如一日地躺在那间小房子的炕上。余下的事情我一无所知,她究竟在想什么?这样的病症究竟是精神疾病还是神经上患了恶疾?
然而她留下的最大的疑团是死前的几个月,突然在冬天开始的时候决心出走。此前我们都认为她的心智已经停止,这十年的闭门不出让她的精神收缩到一个狭窄空洞的虚无中。霁卿曾经这样评价:“黑夜,这是真正的世界之夜。”
不错,那么按此逻辑,精神会不断塌缩直到变成一个黑暗的微尘,兴许在最后的日子到来之前就已经如此。